分享

人民苦难的根源——《山坡羊•潼关怀古》赏析

 江山携手 2019-04-23

人民苦难的根源——《山坡羊·潼关怀古》赏析

人民苦难的根源——《山坡羊·潼关怀古》赏析

【中吕】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元·张养浩

【原曲】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踟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人民苦难的根源——《山坡羊·潼关怀古》赏析

【注释】

潼关:关名,在今陕西省潼关县。据陕西、山西、河南三省要冲,地势险要。东汉建安年间,建关在山腰,“西扼华山,南临商岭,北濒黄河,东结桃林”,是古代交通要道和兵家必争之地,同时又是长安、咸阳的门户。

峰峦:指秦岭山脉。    聚:形容群山高耸密集。    波涛:指黄河流水。    怒:形容黄河水流汹涌的气势。    山河表里:语出《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子犯对晋侯分析城濮之战的形势说:“战也,战而捷,必得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表里,内外。

望:“追昔”之意。    西都:长安、咸阳在潼关西,此处泛指长安、咸阳一带。    踟蹰:一作“踌蹰”,徘徊,犹豫,此指思绪起伏翻腾,陷入沉思的状态。

伤心:是说经过秦汉旧都,引起伤感。    秦汉经行处:指秦汉两朝帝王苦心经营的地方。秦建都咸阳,大修宫殿。掠“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建造了“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的阿房宫,却被“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杜牧《阿房宫赋》)。汉时兴建未央宫,“金铺玉户,华榱璧珰,雕楹玉磶,重轩镂槛,青琐丹樨,左槭右平。黄金为璧带,间以和氏珍玉。”建章宫则“南有玉堂,……玉堂内殿十二门,阶陛皆玉为之,铸铜凤,高五尺,饰黄金,……椽首薄以璧玉”。(《三辅黄图》)而这些豪华的宫殿也都毁于事变。    都做了土:指以上的历代宫殿,皆毁于战争及事变,成了废墟。

兴:指每个新王朝的建立。人民苦难的根源——《山坡羊·潼关怀古》赏析

【赏析】

【中吕】《山坡羊》是元曲小令常用曲牌。1329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作者被召为陕西行台中丞,前往赈济。在路过陕西潼关的道上,他目睹关内外山河的险要形势,追溯历史名城长安的变迁,抓住万间宫阙瞬间化作废墟这一典型事例,写下了这首直接抨击黑暗社会现实的小令。此曲仅四十四个字,从写景、怀古,生发到议论,层层深入,环环紧扣,警辟地说明了一个历史事实,即朝朝代代的兴与亡,治与乱,给黎民百姓带来的全都是苦难。兴,则大动土木,滥用民力,人民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亡,则兵燹灾害,接踵而至,人民浴血于刀光剑影之下。

此曲虽短小,但立意新颖,认识精辟,材料典型,平易中见奇峭,结构缜密,层次清晰,比一般借古讽今之作,技巧要高出一筹。尤其是结尾两句,点出主题,高度概括出千百年来人民苦难的根源,词约义丰,成为千古名句。

全曲分三层。第一层(头三句),写潼关雄伟险要的形势。张养浩途经潼关,看到的是“峰峦如聚,波涛如怒”的景象。这层描写潼关壮景,生动形象。第一句写重重叠叠的峰峦,潼关在重重山峦包围之中,一“聚”字让读者眼前呈现出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因地势险要,为古来兵家必争之地。山本是静止的,“如聚”化静为动,一个“聚”字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第二句写怒涛汹涌的黄河,潼关外黄河之水奔腾澎湃,一“怒”字让读者耳边回响千古不绝的滔滔水声。黄河水是无生命的,而“如怒”则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一个“怒”字,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怒”字还把河水人格化,“怒”字注入了诗人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为此景所动,第三句写潼关位于群山重重包围、黄河寒流其间那除隘之处。“山河表里潼关路”之感便油然而生,至此潼关之气势雄伟窥见一斑,如此险要之地,暗示潼关的险峻,乃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也由此引发了下文的感慨。

第二层(四一七句),写作者途径潼关时的所见之感,主要写从关中长安万间宫阙化为废墟而产生的深沉的感慨。第四、五句点出作者遥望古都长安,凭吊古迹,思绪万千,激愤难平。“望西都,意踟蹰”,写作者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作家身处潼关,西望旧朝故都长安,长安不仅是秦汉都城,魏、晋、隋、唐都建都长安。作为六朝古都,当年是何等的繁华、昌盛。昔日的奢华早已灰飞烟灭不复存,只剩下一片残垣断壁的衰败景象,不禁令诗人踌蹰伤心。曾经是好几个朝代的都城,它的繁荣昌盛的景象在古籍中也曾有过记载,可如今眼前只剩下一片荒凉,万千滋味涌上心头,遥想当年,秦之阿房,汉之未央,规模宏大,弥山纵谷,可如今崇丽之宫阙,寸瓦尺砖皆荡然无存,想到今番前去的任务,他不禁感慨万千。第六、七句“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点出无限伤感的原因。“宫阙万间都作了土”,便是这由盛到衰的过程的真实写照,是令人“伤心”的。这一层看起来只是回顾历史,而没有直接提到战争,然而历代改朝换代的战争的惨烈图景触目惊心。在这里概括了历代帝业盛衰兴亡的沧桑变化。这里作者面对繁华过后的废墟所发出的“伤心”实乃悲凉。为秦汉旧朝统治者悲凉,恐怕“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三辅黄图》:“阿房宫,亦曰阿城。惠文王造宫未成而亡,始皇广其宫,规恢三百余里。离宫别馆,弥山跨谷,辇道相属,阁道通骊山八百余里。”后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故曰:“阿房一炬”。)这种局面是他们不曾想到的吧!同时亦为百姓悲凉,秦汉的一宫一阙都凝聚了天下无数百姓的血和汗,像秦汉王朝为彰显一个时代的辉煌,集国之全力塑起阿房、未央之建筑,但它却随着秦汉王朝的灭亡而化为焦土。辉煌过去,随即而来是朝代的变换,百姓在战争中苦不堪言。此情此景,让作家沉重地说出第三层“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千古流传的语句。

第三层(末四句),总写作者沉痛的感慨:历史上无论哪一个朝代,它们兴盛也罢,败亡也罢,老百姓总是遭殃受苦。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奢华的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他指出历代王朝的或兴或亡,带给百姓的都是灾祸和苦难。这是作者从历代帝王的兴亡史中概括出来的一个结论。三层意思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思想越来越显豁,感情越来越强烈,浑然形成一体。全曲景中藏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是全曲之眼,是全曲主题的开拓和深化。如果这首曲子的曲意仅仅停留在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上,那么它仅仅宣扬了佛家“一切皆空的思想”。正因为最后两句就使得这首曲的境界大大高出同题材的其它作品。这首曲可贵之处在于它有深切的人文关怀,有对老百姓疾苦深切同情与关怀。“亡,百姓苦”好理解。王朝灭亡之际战乱频仍,民不聊生。“兴,百姓苦”的原因则是:王朝之“兴”必大兴土木,搜刮民脂民膏,百姓不堪其苦。像秦王朝兴起时,筑长城,开驰道,造官室,劳役繁重,百姓受尽了苦。“兴,百姓苦”一句,发人所未发,深刻而警策。兴则大兴土木,亡则兵祸连结,不论“兴”、“亡”受苦的都是百姓。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