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学锻炼的重要性

 姜太公人生如梦 2019-04-23

实际上,所谓的“替代医学疗法”中,有不少是可以有效调整亚健康状态的,最典型的莫过于体育锻炼、中医药针灸与气功。它们突破了现代西医学的局限,符合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发展方向。选用科学的锻炼方法能够使身体情况向健康方向逆转,有效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降低老化速度。比如,医学研究表明,每天步行1小时以上的男子,心脏局部缺血的发病率只是很少参加运动者的四分之一。

合理科学的体育锻炼能够解除机体疲劳状态,提高人体的适应能力及耐受能力。我国中医学很早就提出了“治未病”思想,并在几千年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医的一些病证,如诸虚劳损,实际上就是亚健康的一些表现。

对亚健康的调整需要讲究合理科学。现代医学是以“个体化医疗”为发展方向的,它是根据每个个体的不同情况制订治疗方案,以达到最大化医疗效果的目的。适度的体育锻炼,如正规健身俱乐部所开列的“运动处方”,就是根据个体身体状况的不同而设计的。中小学生需要做眼保健操以预防近视;而针对电脑操作人员的健身操,一定需要加入大量活动颈椎的动作。这些都是科学性的体现。中医的“辨证论治”思想,几千年来,讲究因人而异,因时、因地制宜;以泻法为主的气功不能适合于纯虚弱体质的锻炼者,也都是同样的道理。

那么,科学锻炼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01

★要防患于未然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要实行“预防性健康策略”,实际上就是重点防治亚健康状态。预防就需要主动性。比如,尚未疲乏时就要主动休息,让身体充分“充电”后再继续工作,这比连续工作积累疲劳的效果要好得多。又比如,水是生命之源,人体始终需要得到水的滋润,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不要等口渴了再喝水,而要在平时不渴的时候就常常补充。再比如,不要等各种维生素、微量元素缺乏的症状出现时,甚至疾病发生时,才考虑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这样得不偿失,损失太大。平时如果能调整好膳食结构,合理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以满足人体需要,就能保证健康。

科学锻炼的原则同样如此。聪明的人,不用等待疾病的先兆出现,就会主动锻炼以保持健康,预防亚健康,远离疾病。

02

★要把科学锻炼作为系统工程来对待

科学锻炼是一个系统过程,包括了科学的心态、科学的锻炼手段、健康的生活方式,且是一个长效过程。如果只有科学的锻炼手段,而没有科学的心态与健康的生活方式与之配套的话,那练得再好也只是个外观漂亮的“豆腐渣”工程,很快就会被毁于一旦。这好比一个人每个月能赚一万元,赚得不少,却总是支出一万五千元,花得更多。这样总是生活在入不敷出的状态下,终有一天会被沉重的债务所压跨。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遵守科学锻炼方案越严格,坚持的时间越长,效果越明显。

科学的心态就是健康的人性人格、处世能力;健康的生活方式就是良好的生活习惯。要善于缓解工作压力,寻找人生乐趣,不过度高兴,也不过度忧愁;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并膳食合理。在膳食上,要少吃盐、少吃糖,应多吃些高蛋白的食物,如豆制品等;要多吃新鲜蔬菜、瓜果、鱼和水产品,这样可以补充人体所必需的各种营养物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同时,还要注意不要暴饮暴食或偏食。暴饮暴食会造成消化道器质性病变,偏食会因为缺乏某种营养物质而诱发亚健康状态。如果我们都能以这样的状态来进行锻炼,就一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锻炼方面存在的几个误区。

★科学的锻炼可以一劳永逸

世上没有包治百病的药,也同样没有一劳永逸的锻炼方法。如果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一旦有点效果就自以为是,停止锻炼,甚至同时改变锻炼所养成的良好生活方式,那么亚健康状态仍然会悄悄地不断积累。到了一定程度,人体又重新感觉到危害的时候,再回过头来锻炼,一来要从头开始,事倍功半;二来身体已经被损害的地方已不可逆转。如果从开始就一直坚持锻炼的话,只需要有规律地花不多的精力,就可以维持锻炼效果。

 ★只需吃一些补药,不需要锻炼

长期以来,人们总有一种错误的认识:身体差了就需要“补”,再加上一些保健品广告的宣传,目前很多人对防治亚健康的理解就是服补品。其实,这是错误的。过去,处于营养不良、虚弱状态的人比较多,现在已经很少了。对于亚健康的人来说,虽然总是感到疲惫,但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是真正的身体虚弱,大多数人是由于紧张、压力,再加上营养过剩、代谢失常,才促成了亚健康。其实最重要的是在于机体功能的调整。否则,身体不能有效吸收营养,虽然吃进了很多补品,但并不能被有效利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