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大白话:“阴虚”和“阳虚”,有什么差别?怎么调理?

 yibing168 2019-04-23
主子问

最近常常听说有“阴虚”和“阳虚”,说起来不都是虚么,这两种体质有什么差别啊?

哎呀,这个问题问得很专业嘛,看来主子们都开始关注体质、注重养生了。欣慰,欣慰!

中医常有“阴阳调和”的说法,“调和”的意思就是身体的阴和阳达到了平衡状态,这样的状态下,身体基本不会有任何问题——

阴和阳是相对独立的。

如果阴是正常的,阳少了,就是阳虚。阳虚的人一般都会有面色发白、畏寒、浮肿、精神不振的症状,需要“补阳”,平时多吃些人参、鹿茸、鱼虾、鸡肉、羊肉、姜、山药之类的食材——

如果阳是正常的,阴少了,就是阴虚。阴虚的人一般会有面色潮红、形体消瘦、腰膝酸软、失眠多梦的症状,需要“滋阴”,平时多吃些绿豆、黑木耳、银耳、梨之类的食物——

在弄清楚自己的体质之后,主子们可以参照下面两篇文章来对自己的身体进行调理:

阳虚:手脚冰凉,腰膝酸软... ...阳虚体质最全养生指南!

我们常说的“体质”,其实是指人体秉承先天遗传,并受到后天多种因素影响而形成的机体素质

不同的人,生来就有着不同的体质。即便是同一个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体质也会随着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人之生也,有刚有柔,有弱有强,有短有长,有阴有阳。」

——《灵枢·寿夭刚柔》

中医将人的体质大致分为以下九种:

平和体质、气虚体质、阴虚体质、阳虚体质、气郁体质、血淤体质、痰湿体质、湿热体质、特禀体质。

大部分人都兼有多种体质,比如气虚、痰湿与阳虚并存,又或者是气郁、阴虚与气虚并存。

中医认为,人的体质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过程,我们只有更正确、更全面的了解自己的体质,才能根据体质来进行科学的养生。

我们先来讲讲阳虚这种体质——

『体质成因』

阳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

明朝医学家张介宾在其所著的《类经附翼·大宝论》中,就曾将“阳”比作“红日”——

「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阳强则寿,阳衰则夭。」

造成阳虚的原因有很多,有先天的因素,更有后天的影响。

摄取过多凉性的食物、不注重保暖、过度使用抗菌素之类寒凉的药物... ...这些不好的生活习惯都会损伤阳气,造成阳虚。

 

『阳虚症状』

  • 总体特征:畏寒怕冷,手脚冰凉,易出汗,精神不振,睡眠偏多,少气懒言,易腹泻。

  •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结实,常有腰膝酸软的感觉。

  • 性格特征:性格内向,沉静。

  • 适应能力:耐春夏,不耐秋冬,易感风寒、湿邪。

『养生原则』

☆饮食宜温阳,忌寒凉☆

  • 应多吃甘温的食物,以温补脾肾阳气为主

    适宜吃的肉类:平时可多食牛肉、羊肉、狗肉、猪肚、鸡肉、带鱼、鳝鱼、虾、黄鳝等。

    适宜吃的蔬果:刀豆、荔枝、龙眼、樱桃、杏、山药、胡萝卜、韭菜等。

    适宜吃的调味品:花椒、胡椒、生姜、辣椒、芫荽、葱、蒜、茴香等。

  • 不宜多食生冷、苦寒黏腻之品(即使在盛夏也不要多食)

    不适宜吃的肉类:田螺、螃蟹等。

    不适宜吃的蔬果:苦瓜、蚕豆、绿豆、黄瓜、柿子、冬瓜、藕、莴苣、梨、西瓜、荸荠等。

    不适宜喝:绿茶,冷冻饮料等。

☆起居要保暖☆

阳虚体质有“耐春夏不耐秋冬”的特点——

  • 夏季多汗,要尽量避免强力劳作,饮食也不可贪凉、过冷。不要贪凉而室外露宿或在温差变化大的房子中睡眠,以免受风寒而患病;

  • 秋冬季则要分外注意保暖,在保证足够睡眠的前提下,更多的进行阳光下的户外活动,避免在寒冷、潮湿的环境中长期工作与生活;

  • 平时要格外注意足下、背部以及下腹部丹田部位的防寒与保暖,防止出汗过多,更不要睡在穿风的过道上,或是露天空旷之处。

总之,只要充分遵守了“春夏养阳”的原则,就能借助自然界的阳气,去补足身体的阳气。

 

☆运动要避风☆

  • 运动推荐:可以做一些舒缓、柔和的运动,比如慢跑、散步、打太极拳、广播体操等等。

  • 注意事项:夏天不宜做过分剧烈的运动,冬天避免在大风、大寒、大雾、大雪及空气污染的环境中锻炼。

『推荐药膳』

☆当归生姜羊肉汤☆

原料:当归20克,生姜30克,羊肉500克。

做法:① 羊肉切块或切片,置入沸水中汆烫,去除血水。

② 生姜切片,与羊肉一并放入清水中。

③ 旺火烧沸后,撇去浮沫,再用文火炖至肉烂,起锅前加少许盐调味。

功效:喝汤吃肉,每周二到三次为佳。可依个人口味加入大枣、枸杞。此汤温肝补血、散寒暖身,非常适合阳虚体质的人在冬季食用。

◆小贴士◆

在日常生活中,除了以上所述的这些养生要点之外,也可以辅以如下一些简单的穴位按摩:

  • 百会——取穴头顶正中心。

  • 四神聪——位于百会穴前后左右各一寸处。

  • 命门穴——位于腰部正中线,第二、三腰椎棘突之间的凹陷中,一般来说与肚脐位于同一高度。

经络与穴位,是我们的“天然药库”,可以非常有效的帮助我们的身体进行自我修复、自我调节。

坚持每天对这些穴位进行按压,对阳虚体质的调节,将有极大的帮助。

阴虚:口苦咽干,烦躁,便秘... ...都是体质惹的祸!

关于阴虚体质的成因、症状以及相应的养生要点吧!

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阳为气,阴成形。

——《黄帝内经》

在中医学的观点来看,“阳”是一种趋向上的元素,而“阴”则是一种趋于沉降的元素。阴阳一旦失衡,身体就会出现一系列的状况。

阴气,有滋润人体镇守阳气的作用。一旦阴气虚弱了,阳气就会受到牵制,导致热能肆意损耗,身体得不到正常的能量供给。

体质成因

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调养不当,久病不愈,就会容易形成阴虚的体质。

阴虚的本质是体内的“水”不足

  • 母亲阴血不足,导致子女天生缺少阴液;

  • 情绪长期压抑,得不到舒展,郁结而化火;

  • 心脏功能不好的人,会促成或是加重阴虚体质;

  • 女性月经过多,男性纵欲耗精,都会容易出现肾阴虚的问题;

  • 容易发烧、长期发热的体质,比较容易损耗津液;

  • 常吃辛辣、煎烤食品;

阴虚症状

  • 总体特征:阴液亏少,以口燥咽干、手足心热等表现为主要特征,或伴有干咳少痰、潮热盗汗,喜欢喝冷饮,大便干燥。另外,还可能有心悸健忘、失眠多梦、腰酸背痛、眩晕耳鸣、头晕眼花等症状。

  • 形体特征:形体瘦长,容易面颊泛红或是发热,皮肤偏干,容易生皱纹。

  • 性格特征:性情急躁,活泼好动。

  • 适应能力:耐冬不耐夏,不耐受暑、热、燥邪。

食物宜忌

阴虚体质的主子,应该多吃一些有滋阴潜阳、清热功效的食物

需要注意的是,阴虚体质的人,内热多属于“虚热”,不可以无节制的吃寒凉的食物,否则会伤及脾胃。

  • 适宜吃肉质精细的动物蛋白:鱼肉、兔肉、鸭肉等。

  • 适宜吃富含水分的水果:石榴、西瓜、梨、杨桃等。

  • 适宜吃生津解热的蔬菜:莲藕、冬瓜、丝瓜、苦瓜等。

  • 适宜吃清淡的口味,用蒸、炖、煮的方式烹调,且烹饪时避免加入过多调料。

阴虚体质的主子,不宜多吃温热、辛辣的食物,比如牛羊肉、狗肉、花椒、茴香、蒜、韭菜等。

养生要领

➪ 生活起居

  • 起居应有规律,居住环境宜安静;

  • 睡前不要饮茶、锻炼和玩游戏;

  • 早睡早起,避免熬夜、剧烈运动和在高温酷暑下工作;

  • 节制房事,戒烟酒。

➪ 体育锻炼

  • 适合做中小强度间断性的身体锻炼;

  • 可选择太极拳、太极剑、气功等动静结合的传统健身项目;

  • 皮肤干燥的主子,可以选择游泳;

  • 锻炼时要控制出汗量,及时补充水分;

  • 不宜洗桑拿

➪ 情志调节

  • 遇事要冷静,正确对待顺境和逆境;

  • 可以用练书法、下棋等活动来怡情悦性;

  • 可以用旅游来寄情山水、陶冶情操;

  • 平时多听一些曲调舒缓、轻柔、抒情的音乐;

  • 防止恼怒。

推荐药膳

★ 党参麦冬瘦肉汤 ★

→ 原料:瘦肉300克,山药200克,党参15克,麦冬10克,姜片、盐适量。

→ 做法:① 瘦肉洗净、切块,入沸水汆烫,捞出后洗净并沥干;

② 山药、生姜去皮并切片;

③ 锅中注水,煮沸,放入瘦肉、党参、麦冬、山药、生姜,文火炖煮。

④ 待山药变软后改小火炖煮至熟烂,加入少许盐调味,即可出锅。

→ 功效:滋阴润燥,健脾和胃。

经络调养

在日常生活中,阴虚体质的主子也可以针对如下几个穴位进行按摩疗法:

  • 三阴交:除大拇指外,其它四个手指并拢,横着放在脚内侧踝尖上方,小腿的中线与最靠近上方手指的交叉点就是三阴交穴。

    经常按压它,可以滋补肝脾

  • 太溪穴:位于足内侧,踝尖后方的凹陷之中。

    经常按压它,可以滋肾补阴

  • 涌泉穴:位于足底,在足掌的前三分之一处,弯曲脚趾时候的凹陷处,是肾经的首穴。

    经常按压它,可以滋阴益肾平肝熄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