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以为久病成医,但这些做法害了糖友、更害了自己

 无极典文 2019-04-23

久病真成医?

不少糖友,在长期的治疗过程中总结出一套“经验”,说起来头头是道,感觉比医生还牛。常不按医嘱服药,凭感觉测血糖,听信秘方,还要传授病友自己的“宝贵经验”......殊不知,自以为久病成医,害己更害人!

自以为久病成医,但这些做法害了糖友、更害了自己

一、不遵医嘱服药

糖尿病是慢性病,需要长期服药,在药物治疗过程中,有人按照自己的想法停药、加药、换药......

1、擅自停药

很多人认为是药三分毒,要少吃药;有的觉得最近血糖平稳了,吃的也少,就擅自停药,这是非常危险的!

一旦停药血糖立刻上升,在想把它降下来需要更多的药物,甚至要换药。

2、乱吃中药

降糖主要还是靠西药,至今没有一种中药材具有直接降糖的作用。就连糖友常吃的“消渴丸”中也是添加了降糖成分“格列本脲”。

自以为久病成医,但这些做法害了糖友、更害了自己

3、吃药跟着感觉走

担心药物的不良反应而能不吃就不吃,能减量就减量。等到自己感觉不舒服或进食较多时,或发现血糖高时才临时加药。过后又恢复常态,这种吃吃停停的做法,是糖尿病治疗中的大忌。

4、用保健品代替药物

有些保健品虽然有辅助降血糖的作用,但根本无法替代降糖药。如果吃保健品有效,还吃药干嘛?保健品不是药品!不能替代药物!


5、频繁更换药物

服药没几天,对血糖、尿糖下降程度不满意,就认为所服药物无效急于换药。事实上,有些降糖药(如胰岛素增敏药)服至半个月到1个月才会达到最大的降糖效果。所以,不要轻易认为某种药物无效。

自以为久病成医,但这些做法害了糖友、更害了自己

二、吃了药不运动、放松饮食控制

很多人在用药或大胰岛素后血糖平稳了,就把医生的话当耳旁风:我这不运动血糖不也是挺好的吗?干嘛还去受这累!

其实运动的作用药物无法替代,它不仅可以直接降糖、改善胰岛素抵抗还能缓解多种并发症。

血糖降了放松饮食控制

这种做法是完全错误的。如果饮食控制放松会导致热量超标,血糖升高。所需的降糖药、胰岛素就不得不增加,容易进入恶性循环,最终药越吃越多,甚至无药可治。

自以为久病成医,但这些做法害了糖友、更害了自己

三、向别人推荐药物

把自己用得效果好的药品或秘方推荐给他人,这是好心办坏事!

药物使用个体差异大,一种药品对一个人有效,对另一个人或许没效,还可能引起不良药物反应。

每个人患病的程度、身体对药物的反应都不尽相同,即便是小小的感冒都要吃不同的药,何况是糖尿病呢?

四、迷信偏方

常在朋友圈看到各种“神奇疗法”、“食物降糖”等,大多没有科学依据。

病友间相传的秘方,比如苦瓜降糖、南瓜降糖等,这些“久病成医”的病友的秘方未必可靠,大多是道听途说。


五、害怕打胰岛素

有些糖友认为胰岛素能不用就不用,认为注射胰岛素表明病情严重。其实不然,对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目前主张尽量早用胰岛素。这样不仅可以保护胰岛B细胞的功能,而且可以更好地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自以为久病成医,但这些做法害了糖友、更害了自己

认为胰岛素会产生依赖性

其实胰岛素是安全的、没有任何依赖性,不存在撤不掉的问题。另外,从费用来讲,使用胰岛素有时比口服降糖药更便宜且效果更好。现在提倡的“休息疗法”就是早期用胰岛素,一两个月后停用,改用口服降糖药,再配合运动、饮食等方法治疗。

六、这些观念要抛弃

1、担心副作用

担心自己每天吃药会伤肝伤肾等副作用。其实,只要是大量应用的药物,安全性都有保证。被“没有副作用、安全”钻了空子。

自以为久病成医,但这些做法害了糖友、更害了自己

2、跟风用药

别人吃啥药效果好,自己也去买;啥药贵就买啥。其实别人的病情跟你不一样,也不一定适合你。

3、去医院怕麻烦

早起排队挂号、楼上楼下检查、医生脸色难看等,确实看病不容易;但是最起码医院比那些自称“灵丹妙药”的靠谱。

自以为久病成医,但这些做法害了糖友、更害了自己

4、幻想停药

谁也不想一辈子吃药,可是目前糖尿病还无法治愈。那就做好终身吃药的准备,总比停药后并发症大爆发要好的多。

5、迷信名人推荐

明星、名人的推荐,中南海保健医生,还有各种号称“中央首长”专用的养生品,觉得不会有错就买了。


总结:

1、治病救人需要专业的知识,自以为是的做法不仅害己更害人。

2、遵医嘱、多问医生,老老实实打针吃药是降糖的唯一妙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