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即将消失的老街(完结篇)

 勒马听风 2019-04-23

       常常以为,记忆是最容易模糊的东西,在时间的流逝里,它会慢慢的淡去。而在这里生活的记忆,是刻骨的,只需要有那么的一个不经意,各种画面便活生生的出现在脑海中。之所以把青年宫附近的街道放在本次老街系列的最后一期,那是因为这儿是我和我的那些小伙伴们一起长大的地方。这里见证了我们的童年、青年和中年,我们也见证了几十年中这些街道的变迁。

        寿春前街这条已经在地图上都不显示街名的街道,一直保持着几十年前的模样。

连这个台阶都有童年满满的回忆

寿春街还是和记忆中的一样,没怎么改变

         这个门很多小伙伴都特别熟悉,原寿春街小学的正门。小时候在这里玩耍时,最感兴趣的就是学校里做为上课铃用的那个钟,一个貌似古代头盔模样的金属挂在树上,上课时就会专门有一个校工拿着铁锤击打。应该在小学四年级时(93年左右)寿春街小学合并到敬事街小学,那个头盔模样的东西也就从此挂在了敬事街小学的那颗大皂角树下。

寿春北街保存着原貌,整个寿春街附近几乎都没怎么改变

到现在依然喜欢这种小巷子的给人的感觉

寿春北街往北的康乐巷

在没修唐宫东路以前,康乐巷直通到洛阳宾馆旁边,现在被唐宫东路一分为二

民主东街是寿春北街和康乐巷分界线

       街中段还有通向寿春街的高平南街和高平北街,这三条街如今在百度地图上同样也都失去了街名显示。

民主东街路口的大树一直都是这条街的标志

民主街东面的老房子,略有改变,但依然保持着当年的布局

        民主街的最北面,以前的民生制药厂已成为了居民小区,旁边的消防队也已翻修重建,上小学的时候没少到里面观看武警战士们表演。

民主西街的老房子

        这里就是小编生活多年的太平街,这条街北起唐宫东路,南到中州路,路中现有民主西街、敬事街、和平巷三个路口,还有之前因改造而消失的油坊胡同和仁和巷。想想小时候的这条街上,孩子们空前解放,每到放学后各家门口的石台上男孩子们摔着洋片儿、面包;街道的角落里女孩儿们跳着皮筋儿、扔着沙包。很多家的院子也是四通八达,孩子们争相寻找属于自己的秘密通道。

整条街都是回忆,整条街上都是同学家

        以前的十中校区,上小学那会这里叫小十中,我的小学同学99%的都在这所学校上的初中。现在已经成了幼儿师范学校。

        这在当年叫大十中,因为当时这里算是个职高。这个校园和敬事街小学仅一墙之隔,记得那时在小学操场上踢球经常会吧球踢到这边的院内。前段时间经过这里,好像改成了一个酒厂,今天又变成了什么教育中心。

        大十中旁边这条敬事胡同,有多少年都没从里面走过了。那时可是一下学必来玩耍的地方,一大帮小孩趴在这边的石台上一边吹着牛一边写着作业。

穿过敬事胡同向南就是敬事街

       母校的门头现在看起来是这么的高大上,郭沫若题词的校名早已从匾牌变成了烫金大字,那副刘少奇到学校视察的照片依然还在。好想进去再看看那熟悉的教学楼,看看那棵大皂角树。。。。1706年,这里就建有一所天中书院,后来改名为周南书院。1905年,这里又创办了西式小学——县立高等小学。民国时期以及日伪时期,这所学校多次更名。新中国成立后,它最终更名为敬事街小学。这就是母校悠久的历史,这附近老门老户的孩子基本都是从这里毕业,甚至一家几代都是在这儿上的小学。

学校西边的东平街

东平街上排队买烧饼的老人们,能在这块需要排队的馍一定是不错的

        再往西是西平街,记得小学同学的家当时就在西平街幼儿园里,那是记忆中下学后的另一个玩处。

        向西来到图书馆街,早上街边都是卖粽糕和果子油茶的摊位,是大部分老年人爱来的地方。

      1929年,洛阳成立私立河洛图书馆,1931年,河洛图书馆成为公立图书馆,也成为当时河南省最大的公共图书馆,书法家李振九为馆长,在洛阳很有声望的宿儒林东郊受邀担任名誉馆长,政府也由此命名这条街为图书馆街。

        青年宫广场为明代福王府遗址,现只留福王府内两只伤痕累累的大石狮镇守此地。不想再用过多的文字来描述这里厚重的历史,只愿回忆小时候的美好生活。直到青年宫改建后,小编才真正的见到过两个石狮子同时出现,那时紧邻中州路的是人民剧院和欧麦林饭店,而青年宫只是一条狭长的街道。街口的国营冷饮店里那小转窗中出来的绿豆汤、大冰砖是夏天最好的礼物,街上那些烤羊肉、烩馍、涮牛肚是真正的美味。当然少不了那些电子游戏厅、录像厅,台球室,我们这个年龄的老城孩子哪个没有往里贡献过几块钱,几个牌儿的。还有街边那些卖瓜子的小摊,一毛钱买上一包用报纸包好的瓜子,能嗑上一整天。街的尽头那个叫做人民会堂的电影院,更是学校包场电影的必选之地。对于每个老城长大的孩子来说,没有在这条街上的回忆,那绝对不是一个完整的童年。

编后语:用了一周的时间对老城的“九街十八巷,七十二胡同”进行了拍摄。翻看老洛阳的历史,辖区街道据解放前记载就有148条。其中“九街”仅指东大街、西大街、南大街、北大街、县前街、马路街、马市街、凤化街、东关大街等较繁华之城中车马大道;“十八巷”多指帖廓巷、东和巷、西和巷、中和巷、东通巷、西通巷、中通巷、公园巷、古香巷、和平巷、康乐巷、迎恩巷、豆腐巷、碾米巷、马尾巷、三门巷、仁和巷、里仁巷等。巷一般窄于街,可供车马通行。所说的“七十二胡同”乃泛指小街背巷之多,无规则很随意,胡同短且窄一般不通车马。老城并无72条胡同,真有其名的胡同(如井胡同、马胡同、半截胡同等)也仅十余条。太多老街、巷和胡同,根据城市建设的需要都已不复存在,很多事物都是留在记忆中才是最美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