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这就是蒙娜丽莎的“围”笑,/捂脸JIF) 进入正题 从前有个小朋友很喜欢画画 于是他麻麻就带他去画室系统学习 但是老师天天叫他画蛋 这个小朋友很不开心 直到老师语重心长的告诉他: 孩子,画蛋这件事有着博大精深的学问 先把蛋画好,你以后就能画好其他的 小朋友突然顿悟,从此努力画蛋 最后终成一代画家,他的名字叫做 后来.... 他与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并称“文艺复兴三杰” 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 1452年的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 在距离佛罗伦萨大约30英里的芬奇的托斯卡纳小山镇中 在4月的第15天 一个周六夜晚的第三个小时 我 诞生了 我是私生子 是皮耶罗和当地女子卡特琳娜私通所生 不过我的祖父还是以我为傲 诞生后的第二天 在10位教父母和见证人的见证下 由当地郊区牧师为我完成的洗礼 从此之后 在我才十几岁出头时 芬奇肯定流传着这样的谣言: 皮耶罗和年轻的卡特琳娜生了一个奇才 因为 ▼ 【我不仅长得帅】 我的老师 安德烈·德尔·委罗基奥 (著名的佛罗伦萨艺术家) 很多学者认为老师1466年创作的大卫像 就是以我为原型的模特 而又恰好那是我刚到他工作室的那一年 我觉得我更英俊一点,你们觉得呢? ▼ 当然我还能歌善舞呢~ 传记说: 他有着动人的歌喉 会用精湛的技艺一边弹奏臂里拉琴一边唱歌给朋友同事听 可我才不会随便给人表演呢~哼~ 当 —— 然 最主要是我那与生俱来的艺术天赋 ▼ 从小和祖父生活在农田里,只接受过有限的正规学校教育 最多是基本的读写和数学训练,大自然是我的艺术课堂 留存作品中最早时期的画 ▽ 图为托斯卡纳风景 这就是天赋,是一般人学不来的哦~ 再给你们看看我的得意作品 看完你是不是发现了一个问题? 怎么女性的脸都长得一样?EXM? 没错,我画得女性都一个样 摊手/GIF 没办法,谁叫我对女性不感冒呢 比起女性纤弱的躯体,我更喜欢男性 佛罗伦萨相信你一定知道~ 同性恋在15世纪晚期的佛罗伦萨并不罕见,尤其是在城里密密麻麻的艺术工作室里,那里都是男性,他们亲密地住在一起,平日关注的也大多是美丽的男性躯体。文艺复兴时期的几位主要艺术家都是同性恋。 因此,不出意外,佛罗伦萨获得了同性恋港湾的名声。甚至“Florenzer”,即“佛罗伦萨人”这个词,在当时的德国俗语里意为“鸡奸者”。 不过这都不是重点! 重点是我最后还是火了 我就是火~ 当然那响当当的名号也不是白来的 比如我其中的作品《最后的晚餐》 ▼ 要知道《最后的晚餐》可不是我的原创故事 但是为什么只有我把它画成了名留青史之作呢? 先给你们参考参考其他版本: 拉文纳《最后的晚餐》 在这个版本中,没有着重将犹大和其他信徒区分。只能从画面中看到那个头顶光圈、半卧半躺着的是耶稣,围绕着半圆形的餐桌准备吃最后一顿晚餐。 安德烈亚·德尔·卡斯坦诺 《最后的晚餐》 多米尼克·吉尔兰达约《最后的晚餐》 这两幅画有个共同特点就是将犹大安排在餐桌的另一边,将他孤立,这种表达方式很直接,但劣势是这样耶稣的可视性就会降低。 丁托列托 《最后的晚餐》 丁托列托画了另一个时刻的《最后的晚餐》——圣餐礼的制定。在这幅作品里,耶稣不是平静地坐着,而是在门徒中间来回走动,给每个人分发圣餐食物。显然丁托列托不喜欢我那种协调的明晰,他有另外的艺术方法。摊手/JIF 安德烈亚·德尔·萨尔托 《最后的晚餐》 来自萨尔托的《最后的晚餐》被评价为仅次于我的旷世杰作。这一时代很多画家开始把老旧的情节依照自己的方式再创造,北方的艺术家们还依照当时的平民来画不同性格的使徒形象。 彼得·保罗·鲁本斯《最后的晚餐》 鲁本斯甚至让犹大的脚旁卧着一条狗。而狗一般都是代表忠诚,这种安排实在有点费解! 萨尔瓦多·达利 《最后的晚餐》 当然,《最后的晚餐》也少不了“魔君”萨尔瓦多·达利的份儿。 “正准备去接蘸了汤的面包的那个人便是出卖了我的那个人。”所以下面两幅作品中,手伸出来要取面包的那个人即是叛徒犹大。 卡普阿《最后的晚餐》 威尼斯圣马可大教堂《最后的晚餐》 犹大用30块金币出卖了耶稣 所以这幅作品很明显——拿钱袋的那个大胡子就是叛徒 ▼ 格列柯《最后的晚餐》 最后当然是我的巨作 ▼▼▼ 首先这幅作品耶稣是最好辨认的。他就在画面人群中心。其次,十二门徒以三个人一组的形式,乱中有序的排成四组,每个人的身体动作和形态,都显示出他们鲜明的性格特征。 网评指数:★★★★★ 达芬奇版《最后的晚餐》已超出了纯粹的自然主义,完全区别与那些较早的作品:耶稣没有被描绘成正在说话的样子,他甚至没有抬眼,但沉默比任何言词更有说服力,正是这种可怕的沉默,使希望化为泡影。 好吧,看在你花钱的份上 我也顺带提提你 我的 ·《蒙娜丽莎》 ▼ 你以为我的笑很容易被模仿吗?笑....话~ 蒙娜丽莎有多火?你不知道 来给你们看看我的小粉丝们 ▣ 不笑版蒙娜丽莎 虽然你画的还不错,用色鲜明大胆,画面完整创新。可是你一点要笑的样子都没有,我怎么和你比? ▣ 萨莱版蒙娜丽莎 网友说这幅是我的好基友萨莱的蒙娜丽莎,我也不知道是不是他的,毕竟他可不敢当着在我面前画蒙娜丽莎~ ▣ 柯罗版蒙娜丽莎 巴比松画派七杰之一(乡村风景画派)的柯罗,画了如下这幅《珍珠女》。看这画风格局,这该是我的忠实粉丝啊!从这幅少女图可以隐约看到蒙娜丽莎的身影。 ▣ 严培明版蒙娜丽莎 有没有感觉到一丝丝恐怖气息~《蒙娜丽莎的葬礼》是中国旅法画家严培明的作品。死亡是他创作的标志。特别是父亲去世,刺激了他对死亡题材的创作。 ▣ 博特罗版蒙娜丽莎 这是第一次遭恶搞的蒙娜丽莎。敢这么吃螃蟹的第一人马塞尔·杜尚,是达达主义团体领军人物。更流弊的说法,若想了解二战后的西方艺术,你一定不能绕过杜尚。 ▣ 博特罗版蒙娜丽莎 脸庞肿大、身体肥硕、五官双手相比之下简直萎缩了……一个笨拙发福的老太版蒙娜丽莎跃然而出。博特罗是哥伦比亚的艺术大师,肥胖艺术是他的标签。发福的蒙娜丽莎,构图与达芬奇基本相同,是他的得意之作。 ▣ 博特罗版蒙娜丽莎 堪称PS小能手的达利直接把自己的照片和蒙娜丽莎做了个叠化手也换成了自个的毛冬瓜,当然还不忘拿上一把硬币。更“可恶”的是,为了彰显这是自己的杰作,于是添了两撇上扬到眼角的达利标志式胡须。 有人模仿我的脸 有人模仿我的莎 但是有一点是他们都模仿不来的 !!! 那就是我的镜像文字 ☟ ☟ ☟ 即从右往左书写出与正常走向相反的字母 我一生都用这种文字写作的 学者们都认为这是我发明的一种密码 ![]() 学者们说: 达芬奇终其一生每天都在做笔记,在去世后留下了大批未经整理的手稿,皆以个人独特的左手镜像反写字书写,难以解读,神秘吊诡,如迷语,密码字集作为注释标注在解构精准美丽的图画周围。 这些需要通过镜子反射才能顺利阅读的“镜书”丢失世间200多年,直到1817年才重见天日,其手稿长达7000多页,现存5000多页,涵盖的主题包括生物学手稿、工程设计手稿、机械学手稿等。 讨厌,人家虽然很厉害 但是也没这么夸张啦~ 之所以发明镜像文字 其实 : : 只是因为 : 害羞/JPG 好啦,家里的饭熟了啦 我也该回去啦!记得想我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