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法中名画三十讲 - 第三讲

 唐茂恒 2020-08-11


今天为大家带来三十幅世界名画第三讲:达芬奇与《最后的晚餐》

文艺复兴的早期,欧洲的南部和北部分别兴起了两种不同的新风格。南部以乔托为代表,更注重感性和情感的表达,北部以扬范艾克为代表,更注重理性和视觉效果。用更简单的话来形容他们在艺术上的差别:那就是北方崇尚真,而南方崇尚美。这种分歧也符合我们今天对于南北欧的印像,北方人总会给人一种严谨甚至呆板的印象,而南方人则是热情如火甚至过于的随性。

 

南北方的艺术就这样平行发展着,直到一个叫梅西纳的意大利画家出现,他把北方的技术带到了意大利。不过意大利人拥有了北方的技巧,并不代表南北方得到了融合。梅西纳似乎过于眷恋技术,以至于忘记了自己是个意大利人,我们在他的画里几乎看不见南方充沛的情感。如果我不提醒,你一定会以为他是个地地道道的尼德兰画家。真正融汇南北开创文艺复兴风格的,是和梅西纳同时代的一个佛罗伦萨画家,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达芬奇。


 

关于达芬奇的故事多多少少大家都会知道一些,比如画鸡蛋什么的。故事当然有真有假,不过达芬奇从小就爱画画是真的。米开朗基罗有一个学生叫瓦萨里,他写了一本《艺苑名人录》的书。里边记载了一个达芬奇童年的故事。瓦萨里说,达芬奇小时候,曾经在一个小圆盾上画出了吓人的吐火怪兽。而这张画被他父亲皮耶罗看到了,父亲毫不犹豫就把它卖给了佛罗伦萨的画商。画商觉得很好于是又转手高价卖给了米兰的宫廷。在那个时候,当你卖出去的东西被再次卖出,中间商还会分给你一些利润。达芬奇的父亲看到这第二份的收入之后,决定把达芬奇送到当时佛罗伦萨最好的画家那里学习绘画。这个最好的画家叫韦罗吉奥。在达芬奇之前,他可是佛罗伦萨艺术界的一哥,波提切利和拉斐尔的老师佩鲁吉诺都曾经是他的学生。

《艺苑名人录》

又译《由契马布埃至当代最优秀的意大利建筑师、画家、雕刻家的生平》

达芬奇在韦罗吉奥那里学画的时候,也很快就展现出了天赋。同样是出于瓦萨里的《艺苑名人录》, 1472年,达芬奇作为助手和老师共同完成了一张画。在画里他负责画背景和一个小天使,本来这都不是什么重要的地方。但完成后,韦罗吉奥深受震撼,这个二十岁的青年已经超越我了,他一定会成为最好的画家,看来,我再画画的意义已经没有了,我还是专心从事雕塑吧。从此之后他就真的宣布不再画画,只做雕塑。达芬奇则是因为这件事名声大震,正式开始了他不可思议的艺术人生。


《耶稣受洗》,韦罗基奥、达芬奇合作完成

 

说达芬奇不可思议,我们就必须提到他在绘画之外的广泛涉猎。在比尔盖茨的手里,有一套达芬奇的科学手稿,里面记录了他诸多设想,很多在今天看来仍然匪夷所思。另外,在米兰,佛罗伦萨和威尼斯,法国都有列奥纳多博物馆,里面展示了根据达芬奇的手稿制造出来的机械。很难想象在500多年前居然有人会想到机关枪,直升机,潜水艇,坦克,机器人,真是太奇妙了。



除了研究工程科技以外,达芬奇在很多方面都有建树,比如解剖学。他可不是为了画画研究一下肌肉骨骼就满足了,他是认真分析人体的每个部分,包括内脏和胎中的婴儿,然后画成插图留用。不过因为当时的戒律,有好多图都被没收并且烧掉了。但也不妨碍他成为文艺复兴时期最了解解剖学的人。他一共解剖过三十多具尸体,绝大多数外科医生都没有他经验丰富。还有,他还研究太阳能,天文学,地质学,密码学,还画了很多非常精准的地图.更要命的是,我们以为他是个画家,结果他一生有一小半的时间是以音乐家的身份工作的。


 

难以想象,这绝对是几千年才能出一个的奇才,他有着无法遏制的好奇心,无法估量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网上流行说他是一个穿越者,我觉得这个说法一点都不奇怪,因为对于一个人来说,这么优秀实在是太罕见了。


那么在其他方面都是如此优秀,而他最著名的身份,作为一个画家他能优秀到什么程度呢?接下来我们就要分析一下他最著名的两幅作品,《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

我们先分析《蒙娜丽莎》。这幅画几乎可以说是全世界最著名的画,每天在卢浮宫里都能看到人们远远地围着她拍照。自卢浮宫从1989年重新开放以来,没有一天例外。卢浮宫里有无数珍宝,但没有哪件作品能够享受同等的待遇。别说卢浮宫,全世界那都没有。


为什么蒙娜丽莎会这么的有名?这里面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叫因有名而有名。这是指一件东西或者一个人出名了,一旦他的名气在同品类里达到了某一个级别,那么接下来他会越来越有名。而且这第二波再出名跟他具体拥有什么特质已经没关系了,完全是因为他有名。那么蒙娜丽莎是怎么积累的第一波名气呢?这就要说到她本身的魅力。

 

蒙娜丽莎是达芬奇这位不可思议的人,花了十几年的时间持续完成的一张经典,这本身就是一个特质,蕴含了卓越的才华和旷日持久的奋斗。除此之外,蒙娜丽莎还拥有很多的开创性,在技术层面,比如明暗法,渐隐法,罩染法等等,直到今天我们还在延续着这些方法作画。



哲学层面,这是欧洲(艺术家)第一次用这么大力气去描绘一个现实的人。在此之前,人们只有描绘神的时候才会展现出类似的尊重。最后,就是这张画里描绘的神秘之微笑。人类对于解谜有着天生的兴趣,神秘的事物往往会唤醒我们的好奇。蒙娜丽莎是谁,她到底是笑还是没笑,这些都成为了人们经久不衰的话题。慢慢的,这抹微笑甚至成为神秘的代言人。


艺术学,社会学,人类学,诸多因素驱使蒙娜丽莎的名气越来越高,直到成就了她今天的地位。不出意外的话,在未来几百年里,都不会有新的作品可以取代她。因为蒙娜丽莎太有名了,对她的解读也很常见,所以我决定用另外一张画来说明达芬奇的艺术高度,我们要通过《最后的晚餐》来认识到,西方历史排名第一的大画家绝不是浪得虚名。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 圣玛利亚感恩教堂, 1495-1498年

 

最后的晚餐,出自圣经新约的马太福音,在犹太教逾越节的晚上,耶稣聚齐了他的十二个门徒,对他们说了接下来的这番话“你们当中有一个人会出卖我,把我交给罗马人和大祭司。”门徒们听到之后都很惊慌,纷纷问耶稣,是我吗?耶稣回答,那人的手和我蘸在同一个盘子里。紧接着,他把饼分给大家吃,把酒分给大家喝,他说这是我的身体和血液,我为人而生为人而死。



这个场景可以算是基督教教义的核心,深受教廷和艺术家的喜爱。从3世纪开始,人们就用画来表现他。经过了1300年,我们能看到的最后的晚餐至少有上百幅,在加上那些遗失的,《最后的晚餐》成为了和《圣母子》《十字架上的耶稣》并列的基督教三大艺术母题。


1482年,三十岁的达芬奇,被作为外交礼物从佛罗伦萨送到了米兰,在一次音乐比赛上,他获得了米兰的领袖斯福尔扎公爵的欣赏,还获得了当场冠军。也许是因为米兰是更大的城市,也许是他相信斯福尔扎可以为他提供更广阔的施展天地,他决定留在米兰,为此他写了一封自荐信。在信里。他说明了自己的九项能力,包括工程,军事,建筑等等,在信的最后他还小心翼翼的写道,除了这九项能力,我还可以画画和雕塑。很难想象,在达芬奇的头脑中,他都没有把这两项能力算成自己的优势,仅仅是轻描淡写地一带而过。看到这封信之后斯福尔扎接受了他,给了他宫廷乐师的身份。但实际上,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达芬奇并没有受到重视,他要养活自己和学生们还是不得不去接受一些画画的任务。


达芬奇的自荐信

12年之后的1494年,圣玛利亚感恩教堂的神父找到了他,希望他能为教堂的翻新画一幅壁画。内容最好是《最后的晚餐》。达芬奇从来没有画过这个题材,不过,在心里,他已经为这张画准备了二十年了。他曾经看过很多幅同题材的作品,包括古代大师和同时代大师的,没有一个能够让他感到满意。最早时候的画家仅仅是把这十三个人画在一起,在桌子上摆上象征牺牲的面包和葡萄酒,有的时候也会用鱼来代替,因为鱼代表的也是耶稣。

后来画家们开始关注如何把犹大和耶稣区分出来。要区分耶稣很容易,把他放在正中间就可以了。那犹大呢?有的画家会把犹大孤立出来,有的在他的脚下写上名字,还有的在他肩膀上画一只小恶魔。无论是哪种办法都难以令人信服。更重要的是,所有这些画家都仅仅做到了交代主题,没有一个能真正描绘出这一刻的重要意义。

多米尼克·吉兰达约版的《最后的晚餐》,1480年

佛罗伦萨奥尼桑蒂修道院食堂

现在机会来了,他要如何创作来超越其他人呢?

首先,他要重新审视这张画的核心是什么?两件事,第一件:耶稣说出了一句令人震撼和绝望的话,第二件:犹大是那个叛徒。

怎么表现出耶稣说出一句话,另其他人感受到了震撼和绝望?达芬奇想到了水,一颗石头丢进了平静的湖水,湖面会泛起涟漪。耶稣的话不就是那块石头吗?而其他人就应该像水面一样,掀起波动,但这波动又不能是一致的,因为这毕竟是人不是水面,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性格年龄,他们对话语的反应也应该体现出这些不同,乔托已经给他做出了很好的榜样,而他,还要超越乔托。


接下来是犹大,所有观众看到这个题材一定都会去寻找犹大,我一定要让人可以找到他,但又没那么容易找到,因为故事里在场的所有人,除了耶稣以外都不知道谁是叛徒,所以犹大一定会掩饰自己,只是他无论怎么掩饰,在那一刻还是会多少露出一点马脚。我要把这种微妙画出来,让观众在寻找他的过程中得到乐趣。


Google Arts & Culture展示的高清版《最后的晚餐》

为达芬奇徒弟Giampietrino的临摹之作

接下来我们就通过画面来看看达芬奇如何实现他的这些设计。

耶稣处于画面的最中间,他微侧着头,双手摊开,眼睛没有和任何人对视,只是平静又略带悲伤的向外看着,这个动作暗示着他以及接受了自己的命运。在这张画里,十三个人,其他的人都是三人一组,只有耶稣是一个人。达芬奇为什么这么安排呢?这是耶稣作为神的尊贵待遇吗?我觉得不是,从他的眼神里我觉得达芬奇想说明他的孤独,他是个孤独的牺牲者,其他人无论多么爱他,都没有办法帮助他完成使命。


接下来我们再看他的学徒们,左右各有六个,每三人一组,每个人动作又都不一样。画面因为这些复杂的动作尔显得有些慌乱,但环顾整体却还能保持很好的秩序感。这个构图实在是太高明了。慌乱和秩序怎么能并行呢?我们仔细分析.第一个原因是环境,达芬奇把背景设计的极为规整,天棚上的格子透视,墙上的格子透视,桌子的绝对水平,所有这些极规律的线条都在约束着画面气氛,让总体上可以保持理性和冷静。

 

第二个原因是三角形的稳定构架。耶稣张开双臂,头和身体构成了一个等边三角形,这是最稳定的形状。他像是一个平静的核心,其他每三个人也都各自形成了不同的三角形,他们形状各异就造成了画面的动荡感,而这个动荡又是可控的,因为桌面这条线是所有三角形的统一底边。也就是说,三角形们在变化中保持了统一性,所以,这个变化仍然是有序的。



最后一个原因,是达芬奇对于比例的研究,达芬奇通过研究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建筑,发现了美的一个重要源泉,那就是比例。就在之前的几年,他还画了维特鲁维人,至今都视比例美的典范。

在《最后的晚餐》中,总体的构图通过耶稣被分成了均衡的左右两部分,就像雅典神庙的正面三角一样庄重而神圣。但具体到细节的时候,对称式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更美的黄金分割,我们以左边为例,六个人之间有一个明显的缺口,看似对称,实际上因为第四个人的严重倾斜,导致重心向这一侧发生了偏移,偏移到多少呢?大约正是黄金分割点。耶稣的右面也几乎是一样的,都是黄金分割式的比重。黄金分割被认为是最美的比例,在古罗马古希腊已经盛行,但在文艺复兴,是达芬奇重新发现了它,并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说到这里,可能有听众朋友会质疑,我是不是过度分析了?没准达芬奇从没想过这些问题,只是碰巧被我解释通了而已。我觉得有必要和大家解释一下,我没有过度解读.在整个古典时期,也就是从文艺复兴到现代主义来临之前,欧洲的绘画一直都在遵从我刚才说的这些构图逻辑,已经成为了一些基础理论。今天国内的美院可能还在教授这些知识。我们所有后来的画家和绘画爱好者都要感谢达芬奇,因为他是第一个用图像完美展示了这些知识的人。他是这些知识的原点,他的光芒照到了后来的每一个画家的身上,无论他们有没有察觉。

 

达芬奇了不起,不仅仅是他画的好,更重要是他发现了这些美的规律。


好,基础知识先说到这里,接下来我们里要一个一个的分析角色了,我们可能不浪费达芬奇的良苦用心,在他之前还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做到他这样,在他之后也很少有人真的会如此的投入在细节的钻研上。

耶稣十二门徒(从左至右):巴多罗买(Bartholomew)、小雅各(亚勒腓之子 / James, son of Alphaeus)、安德烈(Andrew)、叛徒犹大(Judas Iscariot)、彼得(伯多禄 / Simon Peter)、约翰(若望、John)、耶稣( Jesus)、多马(多默 / Thomas)、大雅各(西庇太之子 /James, son of Zebedee)、腓力(Philip)、马太(马休 /Matthew)、达太(圣犹大 /Jude Thaddeus)、西门(热诚者西满 / Simon the Zealot)。

耶稣右手边第一个,看似最平静的长发男子是约翰,也就是耶稣最喜爱的门徒。丹布朗在小说里把他阐述成一位女性,这当然是为了小说的效果。事实上他只是具备一些女性的气质,这一点我们理解了达芬奇自身,就更容易理解他为什么要把约翰画的这么美这么柔了。


达芬奇一声没有结婚,也没有和任何一位女性传出绯闻,倒是他的几位学生和他的关系非常密切,其中有一个叫萨莱(Salai)的,是达芬奇最爱的学生.传说中他长得就非常秀美,而约翰这个角色正是以萨莱原型创作的。达芬奇自己喜欢美男子,于是也把约翰想像成为了类似的角色。这样一说,约翰和其他所有的使徒都不一样了。他有着特殊的定位,所以他的表现和其他同伴也不一样。别人的悲伤都可以表现出来,而他的悲伤是内化和深沉的。

萨莱画像

 

挨着约翰的白发人是基督教的重要人物,教会第一任教皇,圣彼得。他对耶稣有着无限的忠诚,在听到这个消息之后马上拿起了匕首,准备亲手杀了那个叛徒。我们可以看到他藏在身后的那只手,这只匕首并没有拿到身前,也说明彼得虽然急躁却也不失谋略。丹布朗把这之手说成了第十四个人的,理由是他看起来不象长在彼得的身上,其实这是由于这张画长期遭到破坏,好心的后人对他进行了一次次的修补。但好心办了坏事,修补的人水平没法保证,修补出现的结果就越来越偏离原作。



1990年,由联合国发起,对最后的晚餐进行了一次系统的修补,这张次修补应该是最好的一次,画面尽量还原了达芬奇的最初设想,但离最开始的效果应该还是有差别的。无论如何,这只手都不是第十四人的,它属于彼得,小说就是小说,我们不能太当真。


在彼得的身前,就是臭名昭著的犹大。他的脸是整个画中唯一一个笼罩在阴影当中的,我们看不到他的表情,但从动作上可以感觉到这一刻他非常紧张。他的左手像被吓到了一样的不自觉地张开,右手却紧紧的把钱袋攥在胸前。他的身体极力向耶稣相反方向挣脱,似乎马上就要逃走一样。达芬奇利用了三点来说明他是犹大,一个是阴影中的脸,一个是想逃走的动作,最后是那个钱袋。犹大是使徒里的会计,平时就掌握钱财,同时他又因为三十个银币出卖了耶稣,所以用在这里算是一举两得。


手握钱袋的犹大,慌乱中打翻了盐瓶(在下面的高清版中,会看的更加清晰)


Google Arts & Culture展示的高清版


在他们三个左边,最外侧的三个人分别是光头长胡子的安德烈,红袍长发的小雅各,蓝袍的巴多罗买。安德烈身体笔直双手举起。通常我们会解读为他要证明自己不是那个背叛者,但还有一个可能,彼得的匕首藏在身后,正好是安德烈的身前。他也许正在边躲边说“哎哎,小心点,别误伤了我”。

趴在他身上的小雅各似乎没有听清耶稣的话,他只看到了彼得拿起匕首,一脸懵地用另一只手怕打着彼得,似乎想要向他询问。最边上的巴多罗买似乎是个战士,他高大的身躯压在了桌子上,瞪着眼露出愤怒的表情,等待着耶稣的下一步命令。

Google Arts & Culture展示的高清版

我们再看耶稣的左手边六个人,身体挨着他最近的是大雅各,他听清了耶稣的话,但他不敢相信,只见他惊讶地张大了嘴,双手撑开,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在他身后的多马把头探了过来,露出满脸疑惑的表情,同时他把一根手指伸向天空。这个动作我们在达芬奇其他的画,比如《救世主》和《施洗约翰》中都看到过,似乎在表明不可捉摸的天意。

他们两个身后是整张画中表情最悲伤的菲力,他几乎都要哭了出来,他用力的把身子伸向耶稣,双手指向自己的心,表明自己的清白与忠诚。

 Google Arts & Culture展示的高清版

最外面的三个人依次是马太,达太和西门,这三个人自成一组,互相讨论着发生了什么又如何应对。但从他们的手势上看,每个人也都只是不知所措。马太比较年轻,表情痛苦中带着愤怒,达太紧闭着嘴紧锁着眉,好像在思考,西门的脸已经完全模糊了,我们看不清他的表情,但感觉也是悲愤中夹杂着无奈。

这就是达芬奇刻画的十三个人,在同一个瞬间,每个人因为身份,年龄,性格和角色多方面的不同而展现了丰富的反应。而这种丰富的源泉,是达芬奇的野心,智慧和技巧。

对于达芬奇和《最后的晚餐》,我们给予多么高的赞誉都不为过,他是欧洲绘画的一个高峰,同时也是一个原点,它代表着理性与情感的完美结合,也代表着绘画不仅仅是再现现实,更是美,是创造。


《安吉利亚之战》保罗鲁本斯1603年的仿作


不过,达芬奇也不是完美的,在很多时候他也会犯错误。比如因为他过度沉醉于实验新材料,新想法,就导致了很多伟大的作品都没能留到今天,他和米开朗基罗斗法画的《安吉利亚之战》因为他尝试用了热蜡法,结果还没画完就因为温度问题全部垮掉。还有他设计的巨型青铜雕塑,也因为当时的技术根本无法施工而没能完成。就算是我们今天聊的《最后的晚餐》其实也是他的失败试验品之一。本来他被要求画一幅湿壁画,但是他希望能画出油画般的细腻,所以就执意采用了油性材料作画。结果,没出20年画面就开始剥落,这才有了后人无数次毁灭性修补的故事。

1975年的《最后的晚餐》

我们今天能看到的《最后的晚餐》已经是非常不清晰的版本,不过,即使画面已经斑驳,我们还是可以从中看到达芬奇卓越的才华和不可思议的创造力。感谢达芬奇,他给予了我们太多美的启发。如果没有他,不知道美学的发展要推后多少年。

好,本期节目就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

【版权声明】音频及文字版权属作者张法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