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季时晴时雨,小心风湿病缠上你

 昵称15607564 2019-04-23

谷雨节气过后,各地雨量开始增多,空气中的湿度也不断加大,一定湿度的空气本是正常的,也是正常人所需要的,但是过于潮湿的空气会让人体由内到外都有不适反应。

中医学认为,“湿邪”是“六淫”之一,“六淫”是风、寒、暑、湿、燥、火共6种外感病邪的统称,在人体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时,就会成为致病因素,并侵犯人体导致各种疾病。

对于风湿病人来说,体内湿邪本就重,再加上谷雨这个节气潮湿的环境,更容易复发疾病,所以尤需注意。

风湿病相当于中医里的痹症,是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木,或者关节屈伸不利、僵硬、肿大、变形等症状的一种疾病。

风湿等痹症发病及病情的轻重常与劳累、生活环境以及季节、气候的寒冷、潮湿等天气变化有关。

患者平素应该注意防风、防寒、防潮,避免居潮湿之地,特别是居住在寒冷地区或在气温骤变季节,应注意保暖,免受风寒湿邪侵袭;劳作运动汗出肌疏之时,切勿当风贪凉,承热冷浴;内衣汗湿及时更换;垫子、褥子应勤洗晒;居住和作业地方保持清洁和干燥;平时应注意生活调摄,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有助于提高机体对病邪的抵抗能力。

痹症有四种症型,即行痹、痛痹、着痹、热痹,又称风痹、寒痹、湿痹、热痹。外邪侵入机体,痹阻关节肌肉经络,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而发病。其基本病机是经络不通,气血痹阻。

痹症宜舒经活络,通痹止痛。痹症的治疗应以局部穴为主,结合循经取穴及辨证取穴,主穴是阿是穴和局部经穴。

阿是穴又称压痛点,根据疼痛部位来定穴,是机体内在疾病反应于体表的阳性反应点,即哪痛扎哪。

痹症的发生多与胆经,膀胱经,大肠经有关,我们应当在这几条经脉的循行处选取关节附近的穴位进行治疗。

肩关节选取肩井穴。肩井穴属足少阳胆经,位于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深部正当肺尖,慎不可深刺。

肘关节选取曲池穴。曲池属于手阳明大肠经,此腧穴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腕关节选取阳溪穴。阳溪属手阳明大肠经。位于腕区,腕背侧远端横纹桡侧,桡骨茎突远端,当拇短伸肌腱、拇长伸肌腱之间。

脊背选取夹脊穴及腰阳关。腰阳关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夹脊穴属足太阳膀胱经,在背腰部,当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

髋关节选取环跳、居髎。环跳属足少阳胆经。侧卧屈股,在股骨大转子最高点与骶骨裂孔的连线上,当外1/3与中1/3的交点处。居髎属足少阳胆经,在髋部,当髂前上棘与股骨大转子最凸点连线的中点处。

膝关节选取犊鼻、阳陵泉。犊鼻又称外膝眼,取穴方法是屈膝成直角,于膝关节髌韧带之外侧凹陷处取之。阳陵泉属足少阳胆经,取穴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踝关节选取丘墟,属足少阳胆经。在足外踝的前下方,当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

这些穴位大多位于这三条经脉上,且都在关节附近,均有通经活络,疏利关节、痛痹止痛的功效。痹症局部选穴及循经选穴可疏通经络气血,使营卫调和而风寒湿热等邪无所依附,经络通畅则痹痛遂解,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其中,风寒湿痹可加用灸法,热痹局部可刺出血。夹脊穴和关节疼痛部位可用皮肤针重叩,使少量出血并拔罐。

文字 | 程氏针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