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将花鸟草虫簪在发间,中国古人对于美的追求达到了极致!

 花小鼠 2019-04-23

钗斜穿彩燕,罗薄剪春虫。巧著金刀力,寒侵玉指风。娉婷何处戴,山鬓绿成丛。

——李远《立春日》

古人将春夏之际萌动的昆虫统称为春虫,诗中的“春虫”又被称为草虫。

春虫范围颇广,包括蜜蜂、蜻蜓、蜘蛛、蚱蜢、蟾蜍、蝎虎、蝉、螃蟹、鱼虾等。以草虫之形做成啄针簪首,其活泼俏丽的装饰效果,深受古代妇女的喜爱, 并成为她们日常佩戴的流行物件。

将花鸟草虫簪在发间,中国古人对于美的追求达到了极致!

庄生所梦之蝶

将花鸟草虫簪在发间,中国古人对于美的追求达到了极致!

蝴蝶(图片 | Pixabay)

前有庄周梦蝶的典故,后又有梁山伯与祝英台双双化蝶的凄美爱情,让蝴蝶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蝶”又与“耋”同音,所以又有着延年益寿的象征。

蝴蝶因其美丽的外形和独特的精神内涵受到古今文人的青睐,以蝴蝶为题材的装饰物也不胜枚举。从黑龙江阿城金墓出土的王妃头戴花珠冠的额沿就有一条蓝地黄彩蝶装花罗额带,蝴蝶直接绘于布帛之上。故宫博物院馆藏的清嘉庆金嵌珠宝蝴蝶簪,是以金累丝做成翅膀和身体,再嵌以珍珠、红宝石,蝴蝶身体两侧又制出一对小翅膀,近观似一只小蝴蝶落在花朵上,远看是一只大蝴蝶,造型生动,工艺精巧。

为突出蝴蝶的动感,古人特意将蝴蝶的触须做成可以活动的弹簧丝的形式,将其簪戴于头上时,触须会随着人的行动而颤动。

清代康涛绘的《华清出浴图》,刚刚出浴的杨贵妃云鬓松绾,身披红罗袍,两位男装宫女端着香露,跟随其后。杨贵妃的发鬓上插着一支蝴蝶簪,簪头上的蝴蝶好似随带簪者起舞一般。正应了宋代施清臣《夜蛾儿》“碧服银须粉扑衣,又随雪柳趁灯辉。怕寒还恋南华梦,凝伫钗头未肯飞”之景。

将花鸟草虫簪在发间,中国古人对于美的追求达到了极致!

蓝地黄彩蝶装花罗额带 (图片 | 新浪博客·清华贾玺增)

将花鸟草虫簪在发间,中国古人对于美的追求达到了极致!

银镀金嵌珠宝蝴蝶簪 故宫博物院藏

将花鸟草虫簪在发间,中国古人对于美的追求达到了极致!

清 康涛《华清出浴图》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

就实际设计而言,中国古人习惯将蝴蝶和牡丹、桃花、菊花等花卉组合在一起,时称“蝴蝶戏花”“蝶恋花”。“蝶恋花”原为唐教坊曲,本名《鹊踏枝》,宋晏殊改为“蝶恋花”,取自梁简帝诗句“翻阶蛱蝶恋花情”,词内容多为缠绵悱恻或多愁善感之情。“蝶恋花”是“才子佳人”愿望最直白的表现,也是经久不衰的绝唱。

将花鸟草虫簪在发间,中国古人对于美的追求达到了极致!

餐风饮露之蝉

将花鸟草虫簪在发间,中国古人对于美的追求达到了极致!

蝉(图片 | Pixabay)

蝉对于古人而言寓意不凡。

蝉在幼虫时一直生活在淤泥里面,待脱壳化为成虫后,飞到高高的树上也只饮露水,可谓出淤泥而不染。唐初虞世南诗云:“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借蝉来自喻自身的高洁。

西汉时期的人们认为蝉代表着永生不死

庄子的《逍遥游》云:“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凝神,使物不疵疬而年谷熟。”

神仙轻举善飞,吸风饮露食玉,生不知老,这与蝉最为相似。由此,喜蝉崇蝉之风日盛。一些贵族富人阶级,家人去世便会将一只玉蝉放入逝者口中,以求“再生”,而把玉蝉佩戴在身上则代表着高洁。

将花鸟草虫簪在发间,中国古人对于美的追求达到了极致!

玉蝉 笔者摄于国家博物馆

将花鸟草虫簪在发间,中国古人对于美的追求达到了极致!

东晋 蝉纹金珰 南京博物馆藏

将花鸟草虫簪在发间,中国古人对于美的追求达到了极致!

金蝉簪(图片 | 新浪博客·骨之殇)

另外,古人还用宜男草编织的蝉表达求子祈愿。宜男,是萱草的别名,是制作像生花的重要材料之一。以宜男草编蝉,外形像蝉却比蝉大。

南朝梁人宗懔《荆楚岁时记》记载:“都人上元夜作宜男蝉,似蛾而大。”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草部第十六卷注引周处《风土记》曰:“怀妊妇女佩戴其花则生男,故名宜男。”

将花鸟草虫簪在发间,中国古人对于美的追求达到了极致!

妇人乞巧之喜蛛

将花鸟草虫簪在发间,中国古人对于美的追求达到了极致!

喜蛛(图片 | 新浪博客·孟长君)

喜蛛应喜,早在魏晋时就有此俗。

郭璞的《尔雅·释虫》中记载:“小蜘蛛长脚者,俗呼为喜子。”因蜘蛛的外形很像汉字“喜”,当蜘蛛沿着蛛网上一根蛛丝往下滑时,便有了好运将至的寓意。

将花鸟草虫簪在发间,中国古人对于美的追求达到了极致!

喜蛛乞巧习俗(图片 | 搜狗图片)

与此同时,喜蛛应巧也是较早的一种乞巧方式,《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是夕,人家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或以金银鍮石为针,陈几筵、酒、果脯、瓜果于庭中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明代田汝成的《熙朝乐事》:“妇女对月穿针,谓之乞巧,或以小盒盛蜘蛛,次早观其结网疏密以为得巧多寡。”即在农历七月初七晚上,将捉来的喜蛛放在器皿中,第二日打开盒子观察喜蛛结网的情况,如果网结得疏密有致,方圆得体,即预示着这位乞巧者心灵手巧。

南京中华门外邓府山出土的明代嵌宝石蜘蛛形金簪,簪首作蜘蛛状,蜘蛛的首和腹部分别用红、蓝珠宝嵌成,将金丝弯曲成蜘蛛的八只爪,金珠做成蜘蛛的双眼。喜蛛在簪头,簪脚是一根细细的金针,二者放在一起,巧妙地构成了一幅“喜从天降”的图案。

将花鸟草虫簪在发间,中国古人对于美的追求达到了极致!

齐白石 《喜蛛图》水墨纸本

将花鸟草虫簪在发间,中国古人对于美的追求达到了极致!

明金嵌宝石蜘蛛形金簪(图片 | 中国考古网)

将花鸟草虫簪在发间,中国古人对于美的追求达到了极致!

金甲横财之蟹

将花鸟草虫簪在发间,中国古人对于美的追求达到了极致!

螃蟹(图片 | Pixabay)

螃蟹和芦苇的结合,寓意“传胪”。

《明史·选举志》载:“会试第一位会元,二甲第一为传胪。”古人将科举中的“甲”同螃蟹的甲壳联想到一起,认为螃蟹天生带甲,必是吉祥之物,因此有了“出生不凡,天生带甲”的寓意。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的清代镀银金蟹式簪,簪首为一对累丝金蟹,以金属线缠于簪挺,悬垂于簪身左右。蟹身嵌一红宝石,从眼部延伸两条弹簧触须,尾端串珍珠,金蟹周身点缀点翠纹样,蟹钳上夹着一根芦苇,即高中之意。

将花鸟草虫簪在发间,中国古人对于美的追求达到了极致!

清 银镀金蟹式簪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

将花鸟草虫簪在发间,中国古人对于美的追求达到了极致!

银镀金点翠宝石蟹纹簪 江南织造博物馆藏

将花鸟草虫簪在发间,中国古人对于美的追求达到了极致!

银镀金点翠螃蟹 江宁织造博物馆馆藏

此外,螃蟹有八条腿,“八”谐音“发”,一直被视为发财发达的代表;螃蟹的两只蟹钳坚硬有力,一旦钳住东西不会轻易松开,所以螃蟹也被誉为“横财大将军”,有着横财在手的吉祥寓意。螃蟹有时也与荷花作搭配,取意“和谐”。

将花鸟草虫簪在发间,中国古人对于美的追求达到了极致!

金嵌珠翠芝兰螽斯簪 撷芳主人 新浪微博

将花鸟草虫簪在发间,中国古人对于美的追求达到了极致!

金镶宝石蜻蜓簪 故宫博物院

将花鸟草虫簪在发间,中国古人对于美的追求达到了极致!

银丝鎏金发罩(背面) 中国考古网

除此之外,中国首饰中能见到的虫类还有象征着勤劳、繁荣、风调雨顺的蜜蜂;带有对女子亭亭玉立、青春永驻的美好祝福的蜻蜓;寓意着多子多孙、一夜成名的螽斯(蝈蝈)等等。虫类虽小,却也从另一个角度折射出中国人千百年来生活的审美与价值体现。

编辑:戚彧卿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