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缶 万物有灵,自然之道。品类各异,生存之本。自然界生物之间相互维系的生物链,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昆虫世界同样如此,其种类繁多,且都具备着多重的物化现象。自古以来,由昆虫而延伸的文化现象更是鳞次栉比。 战国时期《庄子·齐物论》中,庄子以浪漫的思想情怀和丰富的人生哲学思考方式,以美妙的文笔抒发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同“蕖”)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周变为蝴蝶步入极乐,乃人生大幸;蝴蝶变为庄周步入喧嚣,乃人生之不幸!周变蝶乃脱俗成仙,蝶变周乃堕落红尘!这则故事穷尽了自然造化和自由人生的真谛,是为人生哲学思辨的典范。 《唐诗三百首》开篇有虞世南《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以咏物为寄托,具有浓郁的象征性,写蝉喻人,物我互释,完美地达到了生活与艺术的契合点。 “成教化,助人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旨。借物传情达意,是中国画立意的基本节点。今天的我们,与古人交流的情结若在观念上少有偏差,将会产生许多误会。我们眼中的古人是本来古人之中的高人,他们独善其身,是古人的代表。以“文章议论,博学辨识,英辞妙墨,好古而多闻,有雄毫绝俗之姿,高僧羽流之杰,谈天论道而名动四夷”。生活氛围可以触发和增加人的情感能量的释放,水石潺湲,风竹相吞,炉烟方袅,草木自馨,于散淡闲适之余,散发于名利之域外而自然流露的高雅气息,以情寄天下万物,表述生命与自然情结的关系,乃为中国画触景生情的因由。 中国花鸟画之中的草虫,与构成画面的其他元素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意境之中的草虫,只是生命的代名词,虫即为我,物我互促、互释,美妙自蕴其间。 推广新势力 | 攻学术·领收藏·私人定制 尊重版权·有侵权联系删除 严禁图片运营商业 版权归作者所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