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画家王洪超观音解析

 秋鹄书屋 2019-04-23

画家王洪超观音解析

观音菩萨全称为“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或为“观自在菩萨”,他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征,以此主导的大慈悲精神是大乘佛教的根本,据传观音菩萨具有平等无私的广大悲愿,当众生遇到困难和痛苦时,如能至诚称念观世音菩萨,就能得到“闻声救渡”,因此,民众信仰极为普遍。

画家王洪超观音解析

观音菩萨的绘画在唐代以前为面有小胡须的男身,到了唐代逐渐演变为面部丰满,方额秀目的女性形象,发冠样式有低花瓣式,高发簪,宝冠双带下飘,身饰璎珞;到了盛唐时期,造型更加成熟饱满,表情温和,妩媚,眉弯细长,细目,呈现出少女或少妇的面相特征,并逐渐走向世俗化;

画家王洪超观音解析

宋代的观音绘画在唐代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在服饰刻画上更加精细复杂,线条圆润流畅,细致逼真,面部由唐时的圆润丰满逐步转变问丰满适度,体态婀娜,俨然已是淑女形象;

画家王洪超观音解析

到了元代,由于异族统治,政治环境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于民族风俗的不同,艺术风格也有了明显区别,再加上当时的画家文士多避世与山野,以山水画抒情,因此这个时期的人物画多无新意,观音造型多为上身赤裸,配饰简单,面部缺乏传神感,使这一画种表现出形式化的衰退迹象。

画家王洪超观音解析

明代的观音形象趋近完美,造型俨然是封建时代的美女形象,脸型由丰满圆润变成了瘦削秀美,身体匀称多姿,眉弯眼秀,细腰削肩,服装也更加世俗化;清代的观音绘画在前人的基础上没有太大的发展,反而受到仕女画病态美风格的影响,变的造型羸弱,缺乏了神韵和艺术感染力。

画家王洪超观音解析

新中国成立后,一大批优秀的仕女画家创作出大量优秀的观音题材作品,为这一画种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画家王洪超观音解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