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出身不同阶层家庭的孩子, 差距在6岁前就产生了

 air1605 2019-04-24

在孩子出生后的2000天(6年),阶层间的距离是如何拉开的。


3个孩子及家庭情况:

马百娟,来自甘肃农村的12岁女孩马百娟全家住在窑洞,父亲60岁,人老身衰,母亲有智力障碍,家里还有一个14岁的哥哥,早早便辍学外出打工,2008年这个家庭全年开销不超过50块钱。


徐佳在教室里上自习课的场景。所有人都坐着埋头念书,被一摞摞书埋得只剩下头顶。这个场景对我来说太熟悉了,20年前,我复读的时候,也是这样高的书墙。20年,整个城市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这个书墙没有变。徐佳心理压力很大,孤注一掷要考上大学。


袁晗寒,表面上你会看到她在遛兔子,卷烟草,吃蛋糕,一会儿钱包掉了四处找,一去画室就头疼……好像真的无所事事。但我后来发现了,她其实一直也背负着一个目标,她在对付“无聊”。她其实在做各种尝试,她开酒吧、看电影,然后做装置,申请学校,其实到后面的时候她也学习,她也做作业,包括假期里来上海实习。

3个孩子的命运结果:

马百娟,在16岁时,她嫁给了表哥作为自己的出路。


影片观人生

三个人三种人生,每个人都试图寻找自己人生的出路。影片一出,网上一片褒奖,说这部片子真实的表现了高考对孩子们人生的重要性。但在我眼中,现实却没有这么美好。

为什么马百娟15岁便辍学,连自己最美好的年华都没到,便嫁作他人妇?

纪录片告诉我们:马百娟的家庭环境和社会背景极度的限制了她的发展,父母认为她迟早要嫁人,只有能稍微认识字就行了。而她也在这样的环境下慢慢放弃了自己的追求,甚至没有机会再去创造梦想。

为什么徐佳会把高考看得那么重要,连续3次复读都不愿放弃?

纪录片告诉我们:作为农民工的儿子,他没有其他选择,唯有读书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经过三次高考,上天对他还算不错,考入了一所不错的大学,至少他的未来,能有一个更高的起点了。

为什么到了袁晗寒那里,一切又变得那么云淡风轻,年纪轻轻便自己开了一间酒吧,2万块一个月的租金说付便付,一言不合便出国留学?

纪录片告诉我们:好的环境,好的家庭,好的背景。真的可以轻松很多,她可以有很多的出路,可以为了自己想做的事情,轻易的就能去尝试并做到。有更多的选择,真的可以不一样。

一切原因,不是因为高考多重要,而是因为他们的起点不一样。不同的出身从一开始就决定了他们不同的结局,小镇青年、农村女孩即便努力一辈子,可能都没有办法和国际大都市的女孩一样,站在一条水平线。

父母就是孩子的起跑线,尽管导演没有在影片中提到半个字关于这句话,但整部影片的的确确就是呈现了这么残酷的一个现实。

父母越优秀,孩子的出路越多,你不优秀,留给孩子的只能是一条前有狼后有虎、几百万人争得头破血流的独木桥。可能你不愿意接受这个观点,但没办法,整个社会的运行就是这么冷酷地遵循着它的丛林法则。强者更强,弱者更弱,弱肉强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