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林高等级公路米拉山隧道将于2019年4月26日进行双向通车!届时拉林高等级公路将全线通车!公路全程409.2千米,往返在拉萨和林芝两地的单向车程时间只需5个小时! 拉萨—林芝有较直的北线和曲形南线,连接的县不同。拉林公路走北线、大体沿318国道线或尼洋河路线展开。该公路建成为生态通道、绿色长廊、景观大道,被誉为“最美高等级公路” 截至目前,拉林高等级公路沿线甘丹寺服务区、日多服务区、邦杰塘服务区、金达服务区、工布江达服务区、百巴服务区、加色停车区、皮康村停车区、秀巴停车区、多布停车区10个服务区(停车区)已全部投入使用,这些服务区(停车区)可以给大家提供热水、如厕、加油、临时停车等服务。 Tips: 拉林高等级公路是我区一条城际快速路。米拉山隧道全线贯通后,往返于拉萨和林芝两地的单向车程时间从8小时缩短至5小时。拉林高等级公路是一条“高颜值的景观大道”,堪称“西藏最耀眼的绿色长廊”。沿途服务区(停车区)也给大家提供了很好的休息条件。在此提醒广大司机朋友,拉林高等级公路限速100公里/小时,超速将面临处罚。另外,机动车在非紧急情况下无故占用应急停车带,均罚款200元,扣6分。 细数这些年川藏线的变化 由东向西在地图上放眼望去,第一个变化就是雅叶高速的修建与泸定段的试通车。雅叶高速G4218是由四川雅安至新疆叶城的一条高速公路,会经过川藏沿途,目前雅康段正在修建中,2017年12月31日泸定段正式试通车 (雅康高速天全泸定段通车后 ▲) 而走老318国道,会经过天全县,飞仙关,新沟到泸定,由于这些地段常年下雨,加之13年雅安大地震后地壳松动,时不时的会来上一段下图的落石塌方。 还记得当年雅康高速还没有立项,雨季走这里的经验是一大早先等客运站的大巴,发车了说明没事,没发车就不先等待 (318国道雅安天全飞仙关 ▲) (318国道雅安天全段 ▲) 要到达泸定就会经过二郎山,新沟的二郎山曾经是川藏线上的第一座要翻越的高山,海拔3437米,但是在二郎山隧道通车后,这一段的老318国道也就很少去维护 (二郎山段示意图 ▲) (老318国道二郎山段 ▲) (老318国道二郎山段 ▲) (老318国道二郎山垭口 ▲) (新318国道二郎山隧道 ▲) (二郎山隧道内部 ▲) (出二郎山隧道下山路 ▲) (大渡河新康特大桥 ▲) 在过了泸定、康定,会翻越现在的康巴第一关——折多山,嗯...折多山倒是没啥变化,依旧是那个样子,但是有消息说折多山未来要修建隧道,所以先在这里提一下它吧 不过二元还是有一些顾虑,现在自驾走川藏,可能会要两天时间到达折多山,身体有一个缓慢适应高原的过程,但若有一天高速修好几小时到达折多山,可能会更容易发生高原反应,哎,不知是好还是坏啊 (折多山垭口全貌 ▲) (2013年折多山垭口 ▲) (2018年同一角度拍摄折多山垭口 ▲) 没错,山顶垭口修建了一个游客服务中心,山顶终于有厕所上了! 下折多山到新都桥,曾经的“摄影家天堂”因为过快的商业化,从一个小众景点变成了大众情人,从一个田园般的小镇迅速扩建为到处修建酒店房屋的大城镇,自然风光虽然还有往日的风采,可已无当初的神韵。给我最直观的印象就是,几年前到新都桥小镇,20分钟步行走完,现在到新都桥小镇,20分钟开车大概能走完 (几年前的新都桥 ▲) (如今路边扩建的房屋 ▲) (好在风光依旧 ▲) 高尔寺山,是318川藏线上继二郎山之后第二个修建了隧道的高山,新都桥以后,雅江县以前,都是高尔寺山的地盘,为何要修建隧道呢?有何变化?大概是路不好修吧 (老318国道高尔寺山山路 ▲) (如今高尔寺隧道 ▲) 高尔寺山后,雅江,一个傍着雅砻江而建的县城,补油补水补给,过了雅江县城要翻越两个山头,剪子弯山和卡子拉山,以及脱洛拉卡山部分,这几个山的山路变化也挺大,而且也都修了隧道,剪子弯山隧道以及理塘隧道 (曾经的剪子弯山 ▲) (曾经的剪子弯山 ▲) (曾经的剪子弯山十八弯 ▲) (现在的剪子弯山十八弯 ▲) (剪子弯山隧道 ▲) (曾经的卡子拉山318国道 ▲) (现在的卡子拉山318国道 ▲) (脱洛拉卡山理塘隧道 ▲) 巴塘,义墩沟,六个隧道,走过的朋友应该都知道,13年左右还经常传出这里有抢劫的消息。其实早在08年以前,这里还是川藏线的肠梗阻,事故太频繁不得不修了隧道(就像现在的通麦一样),提高安全性 (巴塘老318国道秋色 ▲) (鹦哥嘴 老318国道要冲之地 ▲)
凤都护殉节处有一段历史,1904年光绪一十三年,四川候补道(四品,备用官员)凤全接任驻藏大臣,到巴塘上任后大兴土木,同时削弱藏传寺庙实力,对少数民族极为鄙视,尔后藏民起兵反抗,凤全被围困在鹦哥嘴至死,光绪帝获悉后派兵镇压,诛杀反叛者后统帅马维騏在鹦哥嘴留下了凤都护殉节处·孔道大通这两行字 (新318国道巴塘隧道 ▲) 尔后一路过金沙江,都无大的变化,直到芒康海通沟,这些年尤其是川藏第一险易主后,前前后后数次变化,皆因当地的气候与地理造成。 (今年的海通沟 ▲) (去年的海通沟 ▲) (前年的海通沟 ▲) (大前年的海通沟 ▲) 几乎一年一个样子,至于是什么样子,要看七八月这里有没有发生大的自然灾害,弄的小编有一种现在比之前路况还要差的错觉,应该就是2016年那次暴雨水毁路基改道造成现在的局面 然后就是觉巴山了。觉巴山是横断山脉边缘的一座高山,川藏线必经之地,整个山在非夏季的时候看着就是贫瘠之地,尖石凸出,山上山谷高低差极大,以往没有护栏,现在已经安装上了 (曾经的觉巴山318国道 ▲) (14年觉巴山318国道 ▲) (17年觉巴山318国道 ▲) (18年觉巴山,正在打隧道 ▲) 刚刚有说道川藏第一险易主,是因为老第一险——通麦天险已成为历史,这里是川藏线上变化最大的地方,曾经的通麦天险,老司机都害怕经过。 之所以叫“天险”,主要是因为以通麦为中心的110km路段,处于“世界第二大泥石流群”,沿线的山体土质较为疏松,且附近遍布雪山河流,雨季多发滑坡、泥石流、塌方等自然灾害,一直以来都是川藏公路著名的“卡脖子”路段。 (曾经的通麦天险 ▲) 只有想不到,没有它成型不了的路,在五道二桥修建起来之前,这里就尝试过多种办法避开塌方段,我们现在看到的通麦大桥其实已经是第三代桥梁了 2000年4月的易贡特大山体滑坡,原有的一座钢筋水泥浇筑的大桥被洪水吞没,川藏南线交通完全中断。当年6月,当地交通运输部门搭建起一座便桥,这就是现存的第一代桥。 第二代通麦大桥建于2000年12月,这是一座临时保通性双塔双跨悬索桥。在2013年和2015年此桥发生过严重故障,一度造成川藏南线交通中断。 第三代通麦大桥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那座红白桥,结实坚固宽敞 (一二三代通麦大桥一览 ▲) 如今,随着五道二桥的修建与通车,通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没有恼人的塌方,没有糟心的堵车,没有肉跳的炮弹坑,一路畅跑无阻力 (对比 ▲) (曾经过二代桥要走的路 ▲) (现在三代桥前 ▲) (通麦飞石崖隧道 ▲) (通麦帕隆2号隧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