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关节退行性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40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为46.3%1,65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为50%2。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展,OA的发病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 OA可导致关节疼痛、畸形与活动功能障碍,进而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及全因死亡率。尤其是症状性膝关节OA,研究认为可导致全因死亡率增加近1倍3。 OA的治疗目的是缓解疼痛,延缓疾病进展,矫正畸形,改善或恢复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2018版指南推荐,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等因素,可在进行风险评估后选择阶梯化治疗或个体化治疗。OA的阶梯化治疗主要包括基础治疗(运动治疗、物理治疗等)、药物治疗(镇痛药物、关节腔注射药物、缓解症状的慢作用药物、中成药)、修复性治疗(关节镜手术、软骨修复手术等)及重建治疗(关节置换术)。在药物治疗方面,2018年指南对NSAIDs类药物的应用进行了特别提醒。认为NSAIDs类药物不良反应广泛,推荐用药前应进行危险因素评估,关注潜在内科疾病风险;尽量使用最低有效剂量,避免过量用药及同类药物重复或叠加使用。如患者心血管疾病危险性较高,应慎用NSAIDs类药物(包括非选择性和选择性COX一2抑制剂)。 关节腔内注射治疗有效缓解疼痛和改善关节功能的作用已经获得广泛的认可,但由于关节腔内注射的侵入性会增加感染风险,新版指南特别强调了关节腔内注射药物必须严格无菌操作及规范操作。指南认为:关节腔内注射糖皮质激素,起效迅速,短期缓解疼痛效果显著,但反复多次应用激素会对关节软骨产生不良影响,建议每年应用最多不超过2-3次,注射间隔时间不应短于3-6个月;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可改善关节功能,缓解疼痛,安全性较高,可减少镇痛药物用量,对早、中期OA患者效果更为明显。 玻璃酸钠在OA患者中的应用已得到国际指南及共识的一致推荐。2017年发布的《玻璃酸钠在骨科和运动医学相关疾病中的应用专家共识》指出,玻璃酸钠具有多重的作用机制,包括生物力学作用、止痛作用、抗炎抗氧化作用和软骨保护作用,这些作用综合发挥改善关节功能、缓解关节疼痛以及延缓疾病进展的作用4。 众多循证证据证实了玻璃酸钠在OA患者中的治疗效果:一项纳入200例轻中度OA患者的多中心、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研究显示,每周使用1次玻璃酸钠,治疗5次,从治疗的第5周开始,VAS和WOMAC疼痛评分较安慰剂组显著改善,疗效可持续至第25周5。一项基于加拿大基层医疗数据库的对照性研究,单纯使用玻璃酸钠的患者与不使用玻璃酸钠的患者相比,治疗2个周期后,玻璃酸钠组的行走距离显著长于对照组(P<0.001)6。另有一项多中心的回顾性研究,纳入2,343例OA患者,分析结果显示,玻璃酸钠的应用可显著减少NSAIDs用量。因此骨关节炎临床路径(2016年版)及《玻璃酸钠在骨科和运动医学相关疾病中的应用专家共识(2017年修订版)》均认为,对于高龄(>65岁)、伴随消化道疾病、心脑肾疾病的OA患者,玻璃酸钠可联合NSAIDs类药物治疗早、中期OA,玻璃酸钠可减少NSAIDs用量,安全性更优4,7,8。 参考文献 1、中华骨科杂志,2015;35(12):1206-1212. 2、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0;14(6):416-419. 3、Osteoarthritis Cartilage, 2015, 23(7): 1154⁃1157. 4、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7(11):1-8. 5、BMC Musculoskelet Disord.2011 Oct 6;12:221 6、Drug Des Devel Ther. 2015 Oct 15;9:5633-40. 7、Eur Rev Med Pharmacol Sci. 2011;15(1):25-34 8、骨关节炎临床路径(2016年版), 卫计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