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14位作曲家,每人为祖国写一首歌

 zzm1008图书馆 2019-04-24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第36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上演了一系列为祖国谱写的作品。开幕音乐会以“我和我的祖国”为主题,从历届“上海之春”曲目中精选了吕其明的《红旗颂》、朱践耳的《英雄的诗篇》、陆在易的《祖国,慈祥的母亲》等红色经典。而4月22日晚在上海交响乐团举行的这场音乐会,以“祖国,我亲爱的母亲”为题,14首声乐作品全是刚出炉的新作。在上海爱乐乐团的伴奏下,一众歌唱家轮番登场,唱出对祖国的深情眷恋。

为诗歌插上音乐的翅膀

歌曲《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作曲朱世瑞(中)上台,和女高音歌唱家李秀英(左)、指挥张亮一起,向观众致意。

14首新作全都由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的老师们创作,包括上海音乐家协会主席许舒亚、副主席徐孟东等知名教授都积极参与,作品大都取材于现当代著名诗作。《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我爱这土地》《我用残损的手掌》《乡愁》取材于我国现当代著名诗人舒婷、艾青、戴望舒和余光中的同名诗作,融入了作曲家自己的真情实感。《热与爱》《我们的理想》《祖国之恋》《中华,光辉的太阳》《中国道路》等作品则是对时代和未来的歌颂。《蒹葭》《狂草》等作品则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追溯。

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系主任周湘林告诉记者,作曲系事先挑选了一批诗歌作为参考,但作曲家们最后大都用了自己挑选的作品。“自己选的诗歌,更能契合自己的心境,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艺术家的创作先要打动自己,才能打动观众。”

14位作曲家,为这些不同时代吟诵的诗歌,插上了音乐之翼,让它们焕发出新的生命。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廖昌永说:“这是对文化的传承,也是对时代的歌颂。希望未来有更多的作曲家、歌唱家能够参与到这样的创作和表演中来。”

兼顾艺术性和大众性

男中音胡斯豪演唱《我爱这土地》。

为什么会选择用一场声乐新作音乐会献给祖国?周湘林说:“声乐作品在情感表达上更加直接,心灵沟通上更加有效。”学院派作曲家擅长写精致细腻的艺术歌曲,但为了这场音乐会,大家达成共识,要兼顾艺术性和大众性,希望能写出可以被大众喜爱和传唱的抒情作品。”本场演出是由交响乐团伴奏,演出后部分歌曲还计划推出钢琴谱,便于更广泛的传播。

作曲家们不仅选取了自己喜欢的诗作,还根据歌唱家的特点进行了量身定做。比如,周湘林的《沁园春·国庆》,特地从山东请来了男中音歌唱家王立夫,此前王立夫已经唱过他两首作品了,彼此熟悉,合作默契。《蒹葭》则是青年作曲家梁楠专门为女高音歌唱家黄英写的。此前,梁楠和黄英并没有交集,有点担心黄英愿不愿意演唱自己的作品。没想到,黄英看了谱子之后非常喜欢,特别空出时间参加排练和演出,最终在舞台上将这首作品演绎得韵味十足。

黄英、李秀英等著名歌唱家的加盟,让这场新作音乐会熠熠生辉。歌唱家们不仅来了,还都是义务演出,分文不取。周湘林教授透露,这些歌唱家联袂登台,只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为祖国放歌,并期待着在这些歌唱祖国母亲的新作中,能诞生更多可被传唱的经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