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开封龙亭——潘杨湖水辨忠奸

 袁东胜 2019-04-24

2018-01-29 18:09

“杨湖清,潘湖混,奸贼谋害忠良臣。”这首民谣,在开封居民中流传很广,也很久远。话虽简略,却蕴含了一段关于潘杨湖的生动传说。

潘家湖

游览龙亭公园,人们跨进午朝门,就会看见甬道左右,水面广阔,两湖相对,东为潘家湖,西为杨家湖。两湖曾经一浊一清。据传,潘家湖原为北宋太师潘美的住宅,因他为人奸诈、陷害忠良,故而湖水浑浊;杨家湖是北宋抗辽英雄杨业的住宅,因杨家世代忠良、舍身报国,所以湖水清澈。这“潘浊杨清”的奇特现象包含着一个历史故事。

杨家湖

北宋太宗年间,辽国经常兴兵南下,侵扰中原,图谋北宋江山,使北宋王朝处于极大的威胁之中。在抗击辽军的斗争中,以“杨家将”为代表的一批英雄人物,英勇的保卫北宋江山。杨家将第一代英雄是杨业,他文武双全,英勇善战,屡建奇功,人称“杨无敌”。辽军闻名丧胆,只要一见“杨”字大旗,就无心恋战,抱头鼠窜。杨业声威卓著,自然要遭到奸臣潘美等人的忌恨。潘美嫉贤妒能,心胸狭窄,眼见杨业本领比自己大,唯恐其功高誉重、地位超过自己,早就盘算着要寻事陷害。这个机会终于来了。

有一次,辽军南侵,宋太宗派潘美为主帅,杨业为副将,统帅三军北上抗击辽军。由于杨家将奋力作战,很快收复了一些失地。但潘美却和监军王侁合谋,私自下令,从前线撤回杨业麾下的许多人马,准备伺机加害杨业。辽国的萧太后探得这个情况后,便亲率十万精兵,乘机猛攻宋军。宋军损失惨重,情况万分危急。杨业看到敌我力量悬殊太大、辽军气焰很盛,硬拼肯定吃亏,便请求潘美速发救兵。潘美制造借口,迟迟不予增兵。杨业眼看援军无望,再次建议采取声东击西的办法,一部分一部分地歼灭辽军,却又受到潘美和王侁的坚决反对。他们还心怀叵测的质问:“杨将军素有‘无敌’的称号,如今面临强敌,故意避免接战,莫非有什么别的企图吗?”杨业是一个正直的硬汉子,怎能识破他们这种借刀杀人的诡计,他听罢那血口喷人的话后,不仅怒火中烧,把心一横,明知是以卵击石,也硬着头皮带领人马前去迎击辽军。临出发前,杨业心里很明白此去定是凶多吉少,就耐着性子和潘美等人商定,在陈家谷口,埋伏一支人马,布置强弩,张开两翼,守住谷口,准备接应。等他要是吃了败仗转战到此处,就进攻敌军,配合作战。否则,他率领的这支人马难逃全军覆没的厄运。潘美表面满口答应,暗地里根本没有布置伏兵,早率人马一溜烟地撤走了。

杨业统军拼死同辽军作战,被团团围住,杨业父子和手下虽然英勇,可是寡不敌众,打得人困马乏,只得且战且走,指望退到陈家谷口,救兵接应,便可脱险。哪里料到陈家谷口竟是冷冷清清,连个人影也没有。杨业目睹此情此景,气愤到了极点,便奋不顾身回马杀向辽兵。宋军杀声连天,左冲右突,勇猛非凡。当部下战死殆尽后,杨业还不顾遍体鳞伤,仍挥舞手中大刀,上下翻飞,亲手杀死了几十个敌军士兵,最后因战马伤重,不能行走,落入辽军之手。被俘后,杨业叹道:“我一心想尽忠报国,反而被奸臣陷害。现在兵败被俘,活着还有什么脸见人!”于是绝食三日而死。

杨业的夫人佘太君闻此噩耗,悲愤满腔怒闯金殿,告了潘美等人的御状。由于潘美是宋太宗的亲家,所以,昏庸的宋太宗只是装装面子,免了潘美的几个虚职,没有过多追究潘美等人的责任。这怎能叫人心服?于是,佘太君满怀义愤,带着一家老小离开了开封,回河东老家去了。可就在这时,忽然刮起了三天三夜的狂风,下了三天三夜的暴雨,隔路相对的潘、杨两府顿时被淹没成一片汪洋。杨府已经没人,潘府却遭到灭顶之灾。风雨过后,两府踪迹全无,陷进地里,变成了两个湖泊。由于潘奸杨忠,所以湖水也是一浊一清。那么,潘家湖和杨家湖的名称是怎么来的呢?在今天杨家湖的西边,自明朝以来有一片水泊,因杨业之子杨延昭(即杨六郎)曾在此居住过的缘故,群众俗称为“杨六郎水泊”。

清朝以后,龙亭南边形成了东、西两湖,西湖同杨宅水泊相通,所以人们就称为杨家湖。至于潘家湖的名称,则是受杨家将故事总与潘美相连,并受忠奸并提的影响而来,既然湖水清澈的西湖叫杨家湖,那么湖水浑浊的东湖就一定该叫潘家湖了。人们根据潘、杨故事附会成的潘家湖和杨家湖名称,经过世代口传,已经约定俗成,并且沿用至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