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即使书消失了,阅读还在

 黄少祺 2019-04-24

  文/马志宇seo外链推广员

曾经,伴一缕茶香读一卷书,

被视作中国人的雅趣所在;如今,“屏读”

《流浪地球》、在喜马拉雅APP上听北大教授钱理

群的文学公开课,成为阅读时尚,可以说,时下的阅读方式更多元。

阅读,无论经由何种途径,都是一种习惯,一种精神生活的需求,内心丰盈的一种途径,如同呼吸一般,变成日常。日前,第十六次全民阅读报告出炉。当阅读纸质书渐成一种情怀,电子阅读或者有声阅读大有超越纸读取而代之之势,阅读方式在媒质的改变中,也迎来实质内容的变化。阅读,一种习惯与日常

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成年国民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80.8%,阅读不仅是读者获取知识和经验的一个重要渠道,更像是一种生活习惯。

曾写出阅读量过一百万爆款文《从文科插班生到耶鲁MBA一个有关选择,勇气和坚持的故事》的作者薛笑,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微笑小姐S”上书写亲身经历,吸引了很多年轻的粉丝。许多年轻人惊讶于薛笑超越年龄的见识和过人的知识储备,而她却在一篇推文中回答了她不过是比普通人懂得如何利用闲暇时间阅读更多的书。

薛笑说,人们总抱怨找不到时间读书,从前的她也是这样认为,但其实这只是人们为不读书找出的貌似合理的借口。在美国耶鲁大学攻读MBA的阶段,薛笑养成了一种在她叫做“习惯坚持”的读书方式,就是将读书作为生活中自然而然的一部分,每天找出能够阅读的时段,“每天我会基本保证4个时段在读书,上班路上,下班路上,午休时还有睡觉前。如果这些时间都能读书,每天的阅读时间不会少于2个小时。”

薛笑承认这种阅读习惯的最初培养当然不易,所以一定需要阅读者每日坚持,渡过最初的困难期,渐渐地就会发现阅读实在是再自然不过的生活必需。薛笑认为,在电子阅读趋势不可逆的当下,阅读不必纠结以何种途径实现,她个人尤其推荐类似“微信读书”或者“网易云阅读”这类的APP,“不仅阅读方便,而且可以边读边划重点做笔记,读完后笔记会自动生成一个文档,方便查看。遇到比较难理解的地方还能查看网友的解释。读完后它会统计你的阅读时间做成卡片,方便分享到朋友圈。最棒的是每本书都能语音朗读,这样走在路上,洗漱的时候都可以听书。”

2018年我国成年国民对个人阅读数量评价中,41.5%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很少或比较少。读书不仅仅是为了增长知识,读和思一定是联系在一起的。作家格非认为,阅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就是建立认同关系,“让我们在深厚的彼此理解中,形成自己的定见,更好地发展自己。”在格非看来,对于今天的普通读者来说,可供阅读的作品太多了,“网络不断通过商品化的读书销售来引导大家阅读,这个我觉得是最不好的。我建议读者多读一些深度阅读的东西。如果在某个领域不专下去的话,很难获得真正的体验。”

读什么书?怎么阅读?格非的看法是多读原典,找一个好的著作,认真地读个几年。“不要认为这很难,其实阅读本该如此。因为今天互联网的便捷,使得人们更懒了,阅读变得太容易,也太随意了。”格非说。

在文学评论家李敬泽这里,阅读应符合“无目的的目的性”。他认为阅读就是一味好药,但也会有人药没吃好。“阅读是为了让我们变得丰富、变得宽阔,为了让我们不变成一根筋的、无趣的人,不变成头脑僵硬认死理的人,让我们更加能领会人类、人生、世界的丰富、复杂,让我们能从这丰富、复杂中发现有意思、有趣的事物。”纸质书,一种情怀与传统

人类阅读的载体是不断变化、不断发展的。从最早的摩崖石刻、结绳记事,到后来的竹简、木刻、绢帛、纸质图书,再到如今的电子书与有声书,阅读的形式与载体都发生了许多变化。

报告显示,2018年成年人人均阅读纸质图书4.67本,阅读电子书3.32本。换句话说,纸质阅读仍旧是阅读方式的优选。

“纸质阅读是一种习惯,一杯茶,坐在沙发上,或者就像小资的人会在雨天读书,这不是矫情,确实是生活的一种诗意。一样是阅读,它是有封面的,有厚度的,会发黄的……”作家苏童这样评说纸质化阅读。在很多传统而固执的读者心中,读纸质书是首选的一种阅读方式。纸质书的优势就在于实,你可以接触到书页,感受书的触感、分量、味道、声音。打开厚重的封面,聆听书脊与书页摩擦的声音,闻着印刷的墨香,本身就是一种愉悦的体验。切身的体会,更容易让你进入阅读的状态。比起屏幕阅读,纸质书可以让人更加专注,对字句的理解力会更高。

这一类纸质阅读的拥趸,姑且称之为“经典而传统的读者”,这些读者认为,翻动纸张更有读书的感觉和情怀。“经典而传统的读者”心底都有挥散不去的阅读操守对纸质媒体的情怀,一本散发着油墨味道的书、精致的版面设计、指尖与页面摩擦的触感,这不仅仅是单纯的偏好,而是一种割舍不掉的情怀。闲时伴一缕茶香,读一卷书乃文人雅兴,并将此视为一种享受,而电子书或者有声阅读再先进再便利,也没有纸媒的质感。

数字阅读和传统的纸质阅读,在作家毕飞宇看来并没有什么区别,只要阅读,只要构成对话关系,面对纸张还是屏幕都没问题,但他强调,对于一个专业的读书人而言,还是读纸质书好一些。“在读纸质书的过程中,你可以在上面做笔记,此外,在这种方式中,一本书在你手上是新的,一页页地翻,你可以看到书页的左下角或者右下角有你的汗渍,更容易培养起与图书的情感。网络版的书籍则是一种共享的形态,属于很多人。但一本纸质书只属于个人,尤其是你翻的遍数多了之后,它会与你相亲相爱。”

不管怎样,是选纸质阅读还是选新兴的阅读方式,其实只是一种阅读媒介的选择问题。数字化阅读的发展,提升了国民综合阅读率和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整体阅读人群持续增加,但也带来了纸质阅读率增长放缓的新趋势。听书,一种便利和愉悦

与此同时,近年来新兴的有声书,渐使得“听书”成为国人阅读方式的潮流之选。对我国国民听书习惯的考察发现,2018年,我国有近三成的国民有听书习惯。其中,成年国民的听书率为26.0%,0-17周岁未成年人的听书率为26.2%。

中国人有听书的传统,而有声阅读,采用声音作为载体体验阅读带来的愉悦,算是回归传统方式。

有声书帮助读者提高了时间的利用效率。此外,喜马拉雅、新世相等APP上开设的付费听书课程,也适合一些需要在某种领域提升自我的读者。然而人对视觉的依赖依然很强,如果你做那些需要专注的事情,就不适宜使用有声书。有声书的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读者在听书中很容易走神。像电子书一样,有声书是不方便翻阅前后文的,所以它比较适合听小说故事。

报告说,2018年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Pad阅读等)的接触率为76.2%。

数字化阅读令“屏读”真正实现了随时随地的阅读。一页书页化作平面的一个屏幕,“屏读”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读者阅读的心理压力,以往一看大部头就怕,到了电子屏幕,你的小目标变成了“先读完这一屏再说”。

电子书由于不需要实体支撑,费用就要便宜得多。而且一下单购买,下载至手机终端即刻可以阅读,省去等待买书配送的时间。

此外,电子书更适合那种一口气读完的书,不太需要反复翻阅,像小说、散文等文艺作品。而电子书的实现方式也有多种。一种是在手机端、平板电脑端屏幕,通过微信读书、网易云读书、樊登读书会、新世相读书会等阅读APP,就可以方便地阅读。

另一种是使用Kindle或其他品牌电子阅读器的,凭借云端的庞大资源,收获电子墨水屏的舒适感。

新的阅读方式只是改变了阅读的媒介,而本质上还是从文字中汲取养分。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梁鸿认为,数字阅读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是必然的趋势,“无论数字还是纸质,我还是希望大家能够静下来、慢下来,认真地去阅读、去思考,哪怕是对着手机,而不是泛泛地像了解信息一样地去阅读,真正的阅读是要有一个思考的过程,只要是在思考,数字阅读也并非是不可接受的。”梁鸿说。

真正爱读书的人,是不会纠结于形式的。每一种阅读形式各有优劣,某一种的优点,对应弥补另一种的缺点。在不可逆的数字化时代,灵活选择阅读的形式,才是打开阅读的正确方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