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Immunity | 春天为什么瘙痒?董欣中组揭示非组胺瘙痒机制

 生物_医药_科研 2019-04-24

景色迷人的春天来了,绿树新芽花朵绽放。在欣赏美景的同时,很多朋友却因为空气中弥漫的花粉,飞扬的柳絮而遇到不少的烦恼:眼痒流泪,喷嚏连连,皮肤过敏瘙痒。该怎么消除这些症状呢?现在市面上最常用治疗过敏瘙痒的药品就是抗组胺剂 (anti-histamines)。可是抗组胺药在很多情况下不是很有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体内的组胺是从哪里来的。我们皮肤里分布着一种叫肥大细胞 (mast cells) 的免疫细胞。抗原(比如花粉)侵入体内后会与其特异性抗体 (IgE) 结合从而激活肥大细胞释放大量的组胺 (histamine) 引起过敏,发炎与瘙痒【1,2】。既然罪魁祸首找到了,为什么抗组胺药却不能完全有效呢?原来除了特异性抗体(IgE)之外,还有其他的机制能够激活肥大细胞。

2019年4月23日,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董欣中研究组在 Immunity 杂志上发表论文 Activation of Mast-Cell-Expressed Mas-Related G-Protein-Coupled Receptors Drives Non-histaminergic Itch ,揭示了非组胺(non-histamine) 瘙痒机制。


研究人员发现肥大细胞存在一种特异表达的G蛋白偶联受体叫做MrgprX2,其可以介导非抗体(non-IgE) 引起的肥大细胞激活。通过研究小鼠瘙痒模型以及人和小鼠肥大细胞,研究人员发现MrgprX2在肥大细胞上代表了一个全新引起皮肤瘙痒的通路。首先MrgprX2通路能使肥大细胞释放更多的类胰蛋白酶 (tryptase) ,而IgE却能让肥大细胞释放更多的组胺。此前的研究发现类胰蛋白酶也是一种引发炎症和瘙痒的中介物。其次,利用小鼠体内成像技术,研究人员观察到肥大细胞释放的类胰蛋白酶和组胺会激活皮肤里不同的痒觉神经末梢。另外还利用接触过敏性皮炎(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 的小鼠模型发现MrgprX2对这类皮肤病引发的瘙痒起到了重要作用。最后在与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皮肤科专家Brian Kim医生的合作研究表明MrgprX2的一个多肽配体和肥大细胞的数量在接触过敏性皮炎患者皮肤里有明显的增加,进一步显示了MrgprX2对此类皮炎的影响。



综上所述,此项工作提供了直接证据表明肥大细胞存在着一种全新的非组胺瘙痒机制。同时也对MrgprX2作为靶点开发新药提供了科学基础。接触过敏性皮炎(又叫湿疹) 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主要是接触外界物质如植物,化纤衣料,化妆品,药品等引起皮肤红肿瘙痒。该研究还预示了MrgprX2的特异性拮抗剂会通过抑制肥大细胞的活性从而治疗此类皮炎患者的瘙痒

最后让我们来看看宋末元初诗人方回描述的经历:

骤骇寒成暑,难求簟换毡。
通身都是痒,彻晓竟无眠。


天气骤暖,诗人好不容易把毛毡换成了竹席,却因为全身瘙痒而彻夜无眠。我们是否能穿越给古人诊断治疗:您得了接触性
(竹席)皮炎,请用我们的新药?

该文章第一作者是董欣中实验室的医学/哲学博士研究生梅熊杰忞 (James Meixiong) 。共同通讯作者为董欣中 (Xinzhong Dong) 和Brian Kim教授。

董欣中解读Neuron ∣ 徐天乐/胡霁合作揭示“痒并快乐着”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原文链接:

https:///10.1016/j.immuni.2019.03.013

制版人:珂

参考文献

1. Wernersson, S., and Pejler, G. (2014). Mast cell secretory granules: armed for battle. Nat. Rev. Immunol. 14, 478–494.

2. Meixiong, J., and Dong, X. (2017). Mas-related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 and the biology of itch sensation. Annu. Rev. Genet. 51, 103–12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