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KOL 50》思勤医疗首席执行官茅矛博士:初心不改,25年坚持做癌症一线研究,打造世界首款泛癌种早...

 生物_医药_科研 2019-04-24

由于癌症预防、早筛意识的不断提高,美国癌症死亡率不断降低。而目前国内无论是从意识上,还是制度上都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在最近的两会上,也有很多代表为此建言献策。近日,医世象特邀思勤医疗首席执行官茅矛博士接受专访,为广大读者介绍癌症早筛的现状和应用。

茅矛博士致力于癌症研究已有25年时间,他曾在辉瑞、默沙东等作为资深科学家担任肿瘤产品研发;在药明康德转化科学和诊断部担任高级副总裁,致力体外诊断试剂盒研发;还曾在华大基因担任首席科学官专门负责整个研发和肿瘤业务。

关于癌症早筛

医世象:美国近20年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下降,对中国有何借鉴意义?

茅矛博士:美国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下降,预防以及早期诊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我们知道,癌症是可以预防的,比如不吸烟可以预防多种癌症的发生、HPV疫苗可以预防宫颈癌的发生、乙肝疫苗可以预防大多数肝癌的发生。

但是,细胞每分裂一次都有可能成为癌细胞,因此活的越老,得癌症的机会就会越高,所以癌症是无法避免的,仅仅靠预防并不能解决。这个时候,就需要依靠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通过癌症早筛实现早期诊断,癌症将更加容易治愈。美国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下降主要基于预防和早期筛查的应用。

医世象:目前,国内外癌症早筛技术公司有哪些特征?

茅矛博士:总体来讲目前有两个比较大的特征。首先,从技术路线上分析,目前主要有两个主要流派:甲基化检测和突变检测。哪种方法更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个人比较倾向于检测突变。

其次,是单科癌种筛查和泛癌种筛查的区别。目前绝大多数公司做单科癌种的筛查,例如大肠癌的筛查,或者低剂量螺旋CT发现的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诊断。其优势在于切入比较容易,风险较小。在单科癌种的筛查上,目前积累的数据较多。

但其实,全科的泛癌种筛查将会是降低癌症死亡率更有效的方法。我们可以看到,目前体检中多癌种的筛查只是做一个简单的加法,将各种检测方法叠加在一起,对多个器官分别进行筛查。于是,能够仅通过一种方法就检测人体所有器官的癌症就显得至关重要,而且与现有的方法相辅相成。

医世象:癌症早筛新技术研发现状如何?您正在关注哪些公司?

茅矛博士:我觉得目前整个行业处于一种百家争鸣的状态,大家都处于较为早期的阶段,而且应用的策略又都有所不同,所以很难看出谁会最先脱颖而出。

对于国外领先的公司,大家知道最多的可能是GRAIL,GRAIL于16年初成立,并最早提出了“泛癌种检测”的概念。但是,GRAIL具体通过什么样的技术进行癌症早筛,目前并没有过多透露。不过基于雄厚资金的支持,相信GRAIL也一定能取得成果。其次,Guardent Health我们也正在关注。Guardent Health是液体活检在用药指导上做的最好的一家公司,他们在液体活检中所积累的经验可能会对癌症早筛的研发产生很大的帮助。

而除去这两家外,Freenome相信大家也有所耳闻,他们的癌症检测涉及到cfDNA fragment position,但是目前给出的数据尚令人难以完全信服。

关于癌症研究

医世象:您读博期间师从王振义、陈竺院士。近日,95岁高龄的王振义院士荣获“最美医生”称号,能否分享下他令人印象深刻的方面?

茅矛博士:王振义院士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是个非常有医德的人。他本人是个基督徒,并且永远都将患者放在第一位。据我所知,现在已经95岁高龄的王院士仍旧坚持每周查房,跟患者亲密接触,为他们排忧解难。

王振义院士经过多年刻苦研究发现全反式维甲酸,从而攻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这其中虽然具有一定的巧合因素,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也与他这种以患者为中心的精神分不开的。

医世象:总结这25年的癌症研发工作,您有着什么样独到的体会?

茅矛博士:从我的经历来讲,刚开始从医学院毕业后做妇产科医生,那时发现医学的发展需要靠一些新的技术去推动,而临床医生很难在原来的基础上做出变革或改进,因此很自然的从临床转到了科研,包括后来师从血液学和遗传学专家王振义和陈竺院士,都是希望能够从研究解决临床上难以解决的问题。

自此一直到98年,我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使我在学术界成为一个非常闪光的young scientist。但与此同时,我也认识到,科研在很大程度只是在研究一个很小的领域,而且却并没有太多能力将这些成果转化为临床实际应用。我当时离开临床的初衷是为了改变临床,但发现学术界也很难去改变临床实践。因此,我又转向了工业界,因为只有工业界才能真正大规模的实现临床应用,拯救成千上万人的生命。

因此,随着从中国到美国,我也自然而然的从学术研究转向了工业转化。不过虽然角色一直在变化,但最终要实现的初衷,依旧是治病救人。其实许多像我这样成功的科学家都已经不在第一线做研究了。而我目前仍在第一线做癌症研发,每天还在看原始试验数据,这个过程虽然非常辛苦,但却很值得。

回过头来看这25年的癌症研究之路,我觉得我还是在逐步地实现一个治病救人的目标。而这个目标从现在来看,规模上可能会做得更大。

医世象:除目前的癌症早筛研究外,还关注其他哪方面进展,有没有特别想参与的部分?

茅矛博士:癌症基因组学的研究第一个十年已经过去,这10年大大小小的研究让我们积累了许多的数据,我希望能够对这些研究结果做一个分类,找到癌症里面存在的一些共性,以及不同癌种之间分子层面的不同。我希望能有一些大队列研究来得到这些结果,这是我一直比较想参与并且比较关注的。

其次,目前癌症领域并没有太多的AI应用。我希望在癌症分子层面上能够有更多的AI应用,而不仅仅是局限于图像或者是电子病历方面。此外,基因组学在癌症病因学上会不会有新的发现或者突破,这个也是我比较关注,并希望能够有所参与的。

关于“思康宁”

医世象:您研发的“思康宁”,是世界首款泛癌种无创早筛产品,它究竟能检测多少种癌症?

茅矛博士:从生物学的角度讲,“思康宁”可以检测到所有类型的癌症,但是原位癌除外。因为这项技术主要检测的是血液中肿瘤的DNA,而原位癌可能数十年都不会活动,也就不会向血液中释放肿瘤DNA。

“思康宁”可以用来检测1-3年内可能会出现的癌症,其特异性达到了99%,也就是说100个人当中只有1个人会被误判。

医世象:什么样的人群适合接受这种泛癌种的无创检测?

茅矛博士:这款泛癌种无创检测产品主要针对的是可能出现癌症的人。首先,一些癌症高风险人群,比如吸烟人群,或者可能具有癌症遗传性风险的人群等,建议接受这种泛癌种的无创检测。其次,年龄越高,得癌症的风险也越高,因此我们会建议45岁以上的人接受这种泛癌种的早筛。

其实,癌症低风险的人也可以做这个检测。但是,从医学的角度出发,更希望高风险的人群进行筛查。

关于生活

医世象:在工作之余,您个人有什么样的爱好?

茅矛博士:除科学之外,艺术可能是我最重要的一样东西了。原来在上海的时候,我可能每个周末都会去听一场音乐会,无论是古典音乐还是前卫摇滚,我都非常喜欢。我也是个忠实的museum goer,世界上最著名的艺术博物馆都去过,看画差不多是达到了半专业的水平。我认为艺术是一种创造,甚至更多的当代艺术完全是一场实验,既然存在,就有着它值得被欣赏的一面。从某种意义上讲,我认为艺术和科学是相通的,观察艺术创造、执行的过程,仿佛就是科学研发、转化的过程。

其次,我有比较多的长途飞机旅行,因此,有很多看电影的机会。我以前大概一年会看一百部电影,现在虽然略微有些减少,但是每年50部以上还是有的。

医世象:比较喜欢看哪些类型的电影?

茅矛博士:相对比较喜欢小众的文艺片。比起大片的诸多套路,小众电影往往有更精致、更人性的部分。我基本不看大热的商业片,偶尔看也只是为了娱乐。藉此机会给大家推荐一部电影,The Distinguished Citizen,黑色幽默类的,反映了我们这个社会,一部看的过程会挺轻松的电影。 

——本期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