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鸿蒙初开:巴蜀神话之女娲

 选择权还我 2019-04-24


现在一般人可能自认为非常熟稔于中国的创世神话,盘古开天地,而后女娲造人,始有人类。但实际上,盘古传说直到三国时代才出现,在此之前只有女娲神话。女娲传说在两汉时代极为普遍,魏晋以后盘古传说才代之而起。

我们先找尽可能早的记载女娲的靠谱材料,其他妄伪的书不可信。

经传里只有《礼记·明堂位》提到女娲氏作笙簧,晚周只有《天问》提到女娲“女娲有体,孰制匠之?”就是问女娲的形体是谁创制的?隐含的意思是女娲创制了人类,所以追问创世神又是从何而来?《御览·皇王部》引《风俗通义》记载女娲造人事,“天地初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搏黄土为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贤智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引縆人也。” 淮南子·览冥训》记载女娲炼石补天事,“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滥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已经可以看到非常完整的女娲神话了,我们再来看女娲的身份。

最为普遍的说法,女娲是人面蛇身的创世神女。《山海经·大荒西经》中:“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晋人郭璞注:“或作女娲之腹。”又云:“女娲,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变,其腹化为此神。”袁珂案:“其腹化为此神”,藏经本和太平御览卷七八引同。王逸《章句》:“传言女娲人头蛇身,一日七十化。”《说文》娲:“古之神聖女,化萬物者也。”说万物都是女娲所造。

从文字上考证,南方民族往往与蛇联系到一起。比如蛮:“南蠻,蛇穜。从虫䜌聲。”;闽:“東南越,蛇穜。从虫門聲。”《说文》为什么蛮和闽都称为蛇种,但部首属于“虫”?虫字来历,就是模仿蝮蛇卧于地的姿态,但是虫部包括了各种动物。虫:“一名蝮,博三寸,首大如擘指。象其臥形。物之微細,或行,或毛,或蠃,或介,或鱗,以虫爲象。凡虫之屬皆从虫。”而《说文》对巴的解释为:“蟲也。或曰食象蛇。象形。凡巴之屬皆从巴。”巴就是传说中能吞象的巨蛇,巴字中的一横,就是指示蛇吞下去的东西。鍇曰:“一,所吞也。指事。”段注:“蟲也,謂蟲名。或曰食象它。山海經曰: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象形。”女娲蛇身,可见正是南方民族的传说,而且很可能与巴有密切关系。

除了有浓厚神秘色彩的神话之外,女娲的身份还有另一种说法,就是涂山氏之女。《史记·夏本纪》索隐引《系(世)本 》:“涂山氏名女娲”。这位涂山氏之女,据说是禹的妻子。《尚书·皋陶謨》说禹“娶于涂山”,《常志》“禹娶于涂山,辛壬癸甲而去,生子启,呱呱啼,不及视,三过其门而不入室,务在救时——今江州涂山是也,帝禹之庙铭存焉。”杜预:“巴国有涂山,禹娶于涂是也。”《读史方舆纪要》卷六九引

关于涂山的位置,前人有不少争议。《水经注·卷三十三·江水一》:(巴郡江州)“江之北岸,有涂山,南有夏禹庙、涂君祠,庙铭存焉。常璩、瘐仲雍并言禹娶于此。余案群书,咸言禹娶在寿春当涂,不于此也。”若在离西羌很远的地方找,又依据汉晋以下注家的材料,说涂山并不在巴,是没有说服力的。我们可以找到更早的证据。《吕氏春秋·音初篇》:“禹行功,见涂山氏之女。禹未之遇,而巡省南土。涂山氏之女,乃令其妾待禹于涂山之阳。女乃作歌曰:候人兮猗!实始作南音。周公及召公取风焉 ,以为《周南》、《召南》。”《诗》中《周南》有汝、汉,《召南》有江、沱,在这一区域找涂山便只有巴的涂山了。《史记·六国年表·序》:“禹兴于西羌”,娶于涂(巴)的话是很合理的。

川江流域早有新旧石器时代遗存,可见巴地历史久远,而女娲正是上古时代巴人所传的神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