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脉气是怎样形成的?李时珍在《濒湖脉学》中却这么解说,你怎么看

 呵呵8909 2019-04-24

李时珍在《濒湖脉学》里对于脉气的形成,以及脉的循环特性也是有着比较深刻的认识,在李时珍眼里,他认为脉的气机生成是由人体的先天之本与后天之本结合的产物。这一点认识,可以说是比较独到,且高深莫测的。

李时珍认为,脉气是“资始于肾,资生于胃”。意思是,脉气的形成最早是始于人体先天之本的肾中元气,然后在人体后天之本的脾胃运化水谷的精微之气融合发展而成。对于这一点,可以说是画龙点睛,将脉气的形成做了高屋建瓴的阐发。

脉气的形成,才会推动血行,而血的运行又必须要有气机的随行,于是气血就在人体中通过血脉进行信息与能量的传输,也正是因为这样,脉诊也就随之而来,也变得顺理成章。那么,问题来了,气血在血脉的运行中,血管中的气血与血管外的气血,又各自有什么样的属性呢?或者说又各自有什么作用呢?

李时珍一言以蔽之,“阳中之阴,本乎营卫”。意思是说,脉气有它一个独特的属性,那就是阳中之阴。为什么这么说呢?虽然,气属阳,哪怕是脉气,也应该是属于阳的,但是,脉气又有一部分是运行在脉管之中的,这就是阳中有阴、阴中有阳了,所以,李时珍说脉气为“阳中之阴”是有先见之明的。

在脉气运行的过程中,有运行在脉管里的脉气和运行在脉管外的脉气,而这两种气又有各自不同的作用。运行在脉管里的气,被称之为营气或者营血,具有营养滋补的作用,而运行在脉管外的气被称之为卫气,具有保卫的作用。

由此也引出了卫气营血的概念,当然这里的卫气营血与后来的“卫气营血辨证”不是一回事,这里还是重点强调卫气营血与脉搏的关系,卫气是保护血液在血管中运行而不至于溢出脉外,而营血是给血液运行提供运转的能量,所以,李时珍对此,也发出了“营者阴血,卫者阳气,营行脉中,卫行脉外”的感慨。

综合来讲,脉气的生成离不开先天之本的“元气”,也离不开后天之本的“胃气”,更不开滋养血液的“营阴”与保护血脉的“卫阳”,也正是因为这些东西的存在,脉搏才能周而复始,如环无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