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湿气的“天然药”找到了!不是薏米,更不是拔罐,1杯茶却搞定了

 勤学苦练王中王 2019-04-24

正所谓“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热是百病之源,多发于夏季,因此在现时春夏交替的时期,一定要及时多了解湿气的原因与症状,并做好及时预防与调理。

湿气来了,如何判断呢?

① 头发易油腻,满脸油光,长斑,起痘;

② 小肚子变大,体重不断增加,水肿肥胖;

③ 小腿肚子常发酸、发沉,身体困重;

④ 大便粘滞不畅,小便浑浊;

⑤ 睡觉流口水,嗜睡肢肿,人懒不爱动。

如果你没有任何重大疾病,却出现了上面一种情况,那可能就是湿气在危害你的身体了,你需要及时祛湿了。今天就教你中医祛湿5法,助你赶走湿气!

中医教你对症祛湿五法,助你赶走湿气

1、燥湿

清热燥湿药治疗湿热性质的疾病,比如湿疹,过敏性疾病,苦参,黄柏,黄连,黄芩等。

燥湿常用于寒湿体质,寒湿中阻可表现为畏寒肢冷、恶心呕吐、腹胀泄泻、舌苔白腻、倦怠乏力,可选用橘皮、苍术、厚朴等。

2、渗湿

渗湿就是淡渗利湿药,性平味淡,具有渗利湿邪作用的药使在里的湿邪从小便排出,利小便而排湿,比如茯苓,滑石,车前草,泽泻,瞿麦、扁蓄等。

渗湿为水湿通过渗透而散的意思,不一定有利尿作用。健脾渗湿如薏苡仁,利水渗湿如猪苓,清热渗湿如地肤子。薏苡仁和地肤子没有利尿作用,猪苓有弱的利尿作用。

3、化湿

化湿法主要针对中焦脾胃病变,其次是上焦病变。化湿药多为辛温芳香之品,适用于寒湿、暑湿、湿温病证。

包括疏表化湿、清热化湿、解毒化湿,化湿是将湿化去,有自行吸收的意思。健脾化湿如白扁豆,芳香化湿如白豆蔻,清热化湿如黄连,温阳化湿如炮姜。

4、利湿

利湿利有通利的意思,有弱的利尿作用,使湿邪从小便排出的方法,有淡渗利湿、温阳利湿、滋阴利湿、清暑利湿、清热利湿、温肾利水等法,适于中下焦湿邪。

健脾利湿如白术,淡渗利湿如茯苓,清热利湿如茵陈,都有弱的利尿作用。常用药还有泽泻、车前子、车前草、滑石、木通、通草、冬瓜皮、茵陈蒿、赤小豆、灯芯草、地肤子、木防己、玉米须等。

5、胜湿

胜湿药多辛温,且多具燥烈之性。用于风寒湿三气杂至停留在肌肉、关节、筋骨、经脉之痹证。 常有肢体重,如关节肿痛、肌肤麻木、筋脉挛急等。既能祛湿又能祛风,才称胜湿。

胜湿药能祛风,止痹痛,但风湿阻于经络,经久不愈者,常与活血养血药同用,此即“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理。

有个词叫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确实是这样的,尤其是对于治病来说,往往一字之差,治疗方法完全不同,甚至有的时候会截然相反,所以,不懂医的朋友万不可自医,

当然,我们最提倡的方法还是“管住嘴,迈开腿”,就是要有健康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这是让身体保持健康的最根本的方法。同时,还可以用食疗的方法帮助我们补足脾胃,祛除湿气。今天就教你3个组方,第1个最佳哦!

中医3组方,助你赶走湿气

山药+白术+砂仁

【材料】莲子、山药、白术、砂仁搭配百合、藿香、苍术各若干。

【做法】将以上材料分拣,遵循古法熬制,三煎三榨,制成“红益~伏食饮”

【注意】内部调理为主,湿寒湿热都可服用,通过内部调理治愈。避免了食疗的漫长周期,从根本除湿。坚持使用调理,可以有效的调节身体阴阳平衡,祛除体内湿气。

枸杞+茯苓

【做法】茯苓100克,枸杞子50克,红茶100克 。枸杞子与茯苓一同研成粗末。每次取5~10克,加红茶6克,用开水冲泡8~10分钟即可。

【作用】可健脾祛湿,补肾强身。

【注意】茯苓有利水的作用,尿频、遗尿者,或者阴虚火旺、口干咽燥者不宜服用

白术+黄芪

【做法】取白术10克、黄芪30克、防风10克,用开水泡之当茶饮。

【作用】甘香健脾,补中益气,增强机体抗病能力,适用于体质较差人群。

【注意】白术性偏温燥,热病伤津及阴虚燥渴者不宜服用。建议在医生或药师指导下服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