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明峰丨江藩佚文《毛诗物名释序》《刘希仁文集序》辑考

 书目文献 2020-10-23

江藩佚文《毛诗物名释序》

《刘希仁文集序》辑考*

高明峰

    高明峰(1977—  ),江苏无锡人,文学博士。辽宁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古籍研究所所长。研究领域:古典文献学、古代文学与学术。著有《江藩研究》等。

摘要:江藩佚文《毛诗物名释序》、《刘希仁文集序》两篇,为江藩《炳烛室杂文》、《半氈斋题跋》、王欣夫辑《炳烛室杂文补遗》、漆永祥辑《炳烛室杂文续补》等失收。《毛诗物名释序》为焦循《毛诗物名释》而作,时在乾隆五十三年(1788),江藩二十八岁。据之可知江藩尝撰《毛诗名物解诂》一书,惜未竟业,亦无传本。嘉庆二十五年(1820),阮元刻印《刘希仁文集》,江藩为之撰序,从中可见清人对刘珂其人学问与文章的评价。

关键词:江藩;佚文;稽考

江藩学识渊博,著述宏富,除影响深远的《汉学师承记》、《周易述补》等经史著述之外,另有《隶经文》、《炳烛斋杂文》、《半氈斋题跋》、《伴月楼诗抄》、《扁舟载酒词》等诗文篇翰。近有漆永祥先生将江藩《隶经文》等诗文以及王欣夫先生辑《炳烛室杂文补遗》、漆氏辑《炳烛室杂文续补》等汇为一册,点校出版,沾概学界,功莫大焉。①然江藩诗文散佚严重,今辑得佚文《毛诗物名释序》、《刘希仁文集序》两篇,略作考释,以飨读者。

上海图书馆藏有清代学者焦循稿本《毛诗物名释》,存第一卷②,卷首有曹斌、宪章、文选楼等藏印,并附载江藩序文一篇,为江氏《炳烛室杂文》、《半氈斋题跋》、王欣夫先生辑《炳烛室杂文补遗》、漆永祥先生辑《炳烛室杂文续补》等失收,兹录于下:

物之义,不明六书声音,则物失其名矣。名不正,则言不顺。孜孜为训之学者,其可忽乎哉!汉时说经,口授专门,皆有师承。自宋儒创为性命之理,凭虚臆说,以读书为玩物丧志,由是而汉学绝。天下沿赵宋之陋,缙绅先生、学士大夫,始则以不识为耻,久则以不识为高,较之莫言郑服非者,罪有甚焉。藩窃耻之,从事于斯,作《毛诗名物解诂》、《尔雅正字》二书。风雨晦明,人事间之,尚未卒业也。丁未冬,见理堂于广陵,出是书示藩,阅三月而竟。可谓班父豹鼠,无愧终军;八足二螯,熟读《荀子》。通文字之津涉,粹训诂之潭奥。辨证《毛诗》,旁通《尔雅》。其闭户覃思之苦,盖深有慨于不辨菽麦者矣。藩小巫见大巫,如莆蓈之于稻稌,瑕砾之于玉石,将焚弃旧稿,用安其拙?揆梼昧,敢肆厥词,为亦有涉乎此也。岁在著雍滩,炳月,日躔大梁之次,吴下经生江藩作。①

江藩题序称“丁未冬,见理堂于广陵,出是书示藩,阅三月而竟”,又云“岁在著雍涒滩,炳月,日躔大梁之次”,可知此序作于乾隆五十三年戊申(1788),时江藩二十八岁,而焦循亦仅二十六岁。

焦循于《毛诗》用力甚勤,据刘建臻先生考证,除《毛诗物名释》外,焦氏另撰有《毛诗传疏》、《陆氏草木鸟兽虫鱼疏疏》、《毛诗草木鸟兽虫鱼释》、《毛诗地理释》、《推小雅十月辛卯日食详疏》数种②,而《毛诗草木鸟兽虫鱼释》与《毛诗物名释》关系尤为密切,其第一卷与上海图书馆所存《毛诗物名释》第一卷几乎完全相同。《毛诗草木鸟兽虫鱼释》的撰著历时十余年,前后七易其稿,堪为呕心沥血之作,其写作旨趣略如焦氏自序所言:“思尽去诡说,独存古义,遍览典籍,就正有道,考六书以明其通借,审音均以酌其转变,有足为毛郑证者,详引以疏之;有足以补毛郑之缺者,考证以附之;其足以乱毛郑之学者,取其易信者驳之;不足驳者格去之。”③故而,江藩所评“通文字之津涉,粹训诂之潭奥。辨证《毛诗》,旁通《尔雅》”,当属的论。

另可注意者,江藩在序文中提及“作《毛诗名物解诂》、《尔雅正字》二书,风雨晦明,人事间之,尚未卒业”。《尔雅正字》一稿,后重加删定,厘为三卷,易名《小笺》,有《鄦斋丛书》本。而《毛诗名物解诂》,他处鲜有提及,今亦未见传本,殊为憾事。江藩《伴月楼诗抄》卷下《朋旧》诗云“自南自北飘风搅,静咏《毛诗》日易销”,《尔雅小笺序目》称“嘉庆二十五年,年六十矣,为阮生赐卿说《毛诗》”,可知江藩于《毛诗》亦有钻研,惜文献残缺,无从详论。

刘珂(772-?),字希仁,祖籍彭城沛县,祖父刘效徙居韶州,入籍曲江,遂为曲江人。博通经史,为文精遂,《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刘珂文》一卷。清初屈大均辑刘珂文章十余篇,成《刘御史集》,惜未流传。嘉庆二十五年(1820),阮元刻印《刘希仁文集》,乃今日可见最早之刘珂文集。道光二十六年,伍崇曜将之重刊入《岭南遗书》中。

《刘希仁文集》卷首有白居易《代书》、江藩《刘希仁文集序》及阮福《刘珂传》。江藩序文,遍检江氏《炳烛室杂文》、《半氈斋题跋》、王欣夫先生辑《炳烛室杂文补遗》、漆永祥先生辑《炳烛室杂文续补》等,均未见收录,兹录原文于下:

李唐一代,文章世推昌黎为正宗,其文取法于子车氏,与柳子厚以文雄于时。而同时,刘希仁亦法孟子,与韩、柳不谋而合,所以当时与二子齐名也。第其文流传甚少,后世但知韩、柳之下有欧阳詹、李观、李翱而已。之五子者,唯柳子之说出入儒释,余子之文,其要义皆尊德性,避邪说。

然而,退之《原性》,未达孔孟之旨;习之《复性》,竟同空有之言,岂能正谊明道乎?盖韩子之学,实为宋儒鼻祖,同一空谈,反不如宋儒之能擘肌分理也。

至于希仁之学,致力于《春秋》、《孟子》,持论甚正,不杂禅语,不坠理障,虽行文波澜不如韩子之汪洋恣肆,而谨严则过之。其文在韩子之下,欧阳诸子之上,若中山、文泉瞠乎后矣。且希仁当杨虞卿、牛僧儒用事之时,能不避权贵,作《牛羊日历》讥之,其立朝风节概可想见,又岂子厚所能及哉!

嘉庆岁庚辰,修粤东省志,及于《希仁文集》,阮宫保以为当与《曲江集》并存,因付梓。甘泉江藩叙。①

据序文末尾“嘉庆岁庚辰,修粤东省志,及于《希仁文集》,阮宫保以为当与《曲江集》并存,因付梓。甘泉江藩叙”,可知序文之写作与《刘希仁文集》之刻印,皆在嘉庆庚辰,即嘉庆二十五年(1820)。时逢阮元主持修纂《广东通志》,而江藩即是总纂之一。

江藩在序文中评价刘珂“致力于《春秋》、《孟子》,持论甚正,不杂禅语,不坠理障”。刘氏著有《三传指要》十五卷、《翼孟》三卷,惜亡佚不存,然据《三传指要序》所云“三家者,盖同门而异户,庸得不要其终以会其归乎?愚诚颛蒙,敢会三家必当之言,列于经下,撰成十五卷,目之曰《三传指要》。冀始涉者开卷有以见圣贤之心焉”②,亦可知刘珂治学宗旨在阐扬孔孟之道、洞见圣贤之心。

江藩又评刘珂其文“波澜不如韩子之汪洋恣肆,而谨严则过之”。白居易称刘珂撰“杂文百余篇”①,然今传世者仅十余篇,已难窥其全貌。刘氏传世文章多为书信、序记、碑铭,句式参差,行文畅达,或析理绵密、引经据典,或叙事简洁、条理井然。相比韩文之文气纵横、笔法跌宕,略逊一筹。


*本文属2014年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清代扬州学派文献整理与研究”(编号14JZD035)、2012年教育部古委会资助项目“《江藩全集》编校”阶段性成果。

注释:

漆永祥整理《江藩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因种种原因,漆书略有校勘、标点方面的疑误,参阅笔者《〈江藩集标点献疑》(《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4期)、《〈江藩集〉校勘质疑》(《新世纪图书馆》2014年第4期)。

赖贵三《台湾两岸焦循文献考察与学术研究》(文津出版社,2008年,页256)指出,《毛诗物名释》另有台湾傅斯年图书馆典藏稿本,六册,二十卷,原题《毛诗多识》。

[清]焦循《毛诗名物释》卷首,稿本,藏上海图书馆。

刘建臻《焦循学术论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页136-141。

[清]焦循《毛诗草木鸟兽虫鱼释》卷首,稿本,藏上海图书馆。

[唐]刘珂《刘希仁文集》卷首,嘉庆二十五年刊本。

[唐]刘珂《刘希仁文集》之《三传指要序》,嘉庆二十五年刊本。

[唐]刘珂《刘希仁文集》卷首,嘉庆二十五年刊本。

注:本文发表于《中国典籍与文化》2017年

注:本文发表于《中国典籍与文化》2017年第1期,此据作者原稿,引用请以该刊为准。感谢高明峰老师授权发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