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遗迹遗物|绵阳五绝之汉代铜马

 zzm1008图书馆 2019-04-25

“鲁班门外立铜马,天厩万匹皆尘埃。”作为绵阳博物馆五绝之一的汉代铜马,和东汉摇钱树一样,也有一个专门的展示厅:“国之大用——绵阳汉马陈列”。近日走进了绵阳博物馆(新馆),在汉马专题展示厅,探寻汉代铜马的魅力,探寻大汉代的盛世风采。

国之大用安邦兴国的重要战略资源

绵阳博物馆新馆从8月10日试开馆以来,因其丰富珍贵的馆藏物,吸引了无数人前来参观。其中有一个展厅格外引人注意,即“国之大用——绵阳汉马陈列”展厅。展厅展览了100余件西汉漆木马、东汉大铜马和数十件陶马等文物。

马文化在中国的历史上源远流长,《山海经》里就有人面马身神的记述,《后汉书·马援传》更是记载,马为“甲兵之本,国之大用。安宁则以别尊卑之序,有变则以济远近之难”。不管从战场到农田,还是从宫廷到赛场,与人最密切、最亲近、最能沟通交流的动物就是马。马甚至成为中国古代社会兴邦安国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其中,汉代是中国养马业大发展的时期,汉武帝时围绕良马的征战和繁育驯养,改变了国家力量的对比,最终彻底打败匈奴,平定边患。很多皇室宗族以及达官贵人在墓葬中都会陪葬马以及与马有关的物件,足以证明马在中国古代的地位及其重要。

公元前201年汉高祖设县以来,绵州在汉朝地位重要。近年来出土了大量与汉朝有关的文物,其中就有汉代铜马。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绵阳双包山西汉墓、绵阳崖墓等地先后出土了100余件西汉漆木马、东汉大铜马和数十件陶马等文物,直观地反映了马在汉代“上与国家建功立业而决战,下与士庶任重致远以骑乘”的重要作用。这些出土的文物在绵阳博物馆展出,也是古绵州为历史文化重镇的一个佐证。

馆藏汉马国内最多的博物馆之一

气势恢宏的漆木马阵、膘肥体壮的大陶马、罕见的大铜马……为突出绵阳汉马的特色,绵阳博物馆内专门设立了一个汉马陈列展厅“国之大用——绵阳汉马陈列”,供人参观。

“因展览了汉代100余件木马、铜马等文物,绵阳博物馆也成为国内馆藏汉马最多的博物馆之一。”博物馆展览和保管部主任李生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该陈列重点展示了绵阳出土的漆木马、铜马和陶马,辅以马的驯养、管理和与马有关的历史事件、历史典故、艺术表现等,反映马在汉代及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作用。

从序厅进入正厅,气势恢宏的“西汉漆木马阵”便出现在眼前,给人强烈的视觉震撼。一眼望去,几十匹漆木马成排列队,马头高昂,双眼硕大,马鬃齐整,双耳耸立,张嘴露齿,通体鬃毛又黑又亮,跳动的四蹄呈现出遒劲的雄姿,如同让人身临其境,瞬间感受到汉代骑马作战、乘马郊游的场景。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西汉漆木马于1995年出土于绵阳高新区永兴镇双包山二号墓。此次在博物馆展出也是西汉漆木马出土21年来,首次大规模集体亮相。

在马阵的前左侧,则是双包山二号墓出土现场的模拟还原场景。周围三壁的展柜中,陈列着双包山二号墓出土的银缕玉衣、水晶、玉璜等珍贵文物,以及骑马俑、车马画像砖、陶马、陶马车等文物。此外,在周边展柜还有陶猪、陶公鸡、陶狗、陶侍俑、陶罐、金戒指、金手镯等,这是和东汉铜马同时出土的文物。看完整个展厅,不得不感叹两汉时期马业的兴盛与创作艺术的巧夺天工。

汉代铜马绵阳五绝之一

在“国之大用——绵阳汉马陈列”展厅内,最有名气的莫过于东汉青铜马。记者在展厅看到,一匹硕大的铜马立于展厅正中,马头前是一个牵马铜人。很多游客都围着铜马参观,时不时地拿出手机拍照。“之前早就听说博物馆有个汉代的铜马,看了以后真心感受到了大汉朝厚重的历史文化。”绵阳师范学院大三学生周萧是一个历史迷,他告诉记者,虽然时间已过去了一千多年,但看着这些依然雄伟的文物,心里瞬时升起一份自豪感。

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该铜马是国家一级文物,于1990年出土于绵阳何家山,是迄今国内最大、最完整的汉代铜马。现存于绵阳博物馆,被誉为绵阳五绝(汉代青铜马、东汉说唱俑、摇钱树、汉代人体经脉漆雕和铜佛像)之一。铜马高135厘米,中空,体壁极薄,厚度仅3-4毫米。由头、颈、腰、臂、尾、四肢九部分组成,以子母口拼接后用铆钉固定。旁边有一牵马的铜人,自由站立,高67厘米,戴平顶冠,着袍,腰系带,足蹬靴。左手持盾,右手执缰。铜马昂首扬尾,造型准确,威武生动,高大的体态与人俑形成鲜明的对比,显示出令人吃惊的现实主义艺术表现力。有文物专家分析,它制作于东汉时期,制造的工匠为战俘。

铜马出土后,引起了文物界的高度关注,并多次赴国内外参展。2002年6月,汉代青铜马曾在纽约大都市艺术博物馆“失落文明的宝藏:中国四川的古代艺术”中展出,向大洋彼岸的人们展示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