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印卫东】打造全周期养老服务体系-整合照护在中国的运营实践

 南伯1 2019-04-25

2019清华老龄产业高端论坛

4月19日,第11届2019清华老龄产业高端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论坛以“康养未来·跨界共赢”为主题。共有800多位老龄产业相关领域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行业代表以及40余家媒体代表聚首清华大礼堂,在具有百年历史的建筑中共话老龄产业发展大计。

4月20日,清华老龄产业高端论坛分论坛三:老龄产业启蒙期的多维度运营于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绿色报告厅顺利举行。今日为大家分享常州三六九养老投资发展有限公司CEO  印卫东先生为大家带来的精彩讲演。

——积极老龄化 ActiveAgeing

背景提要

对于医养结合而言,究竟是医疗机构办养老院、还是养老机构办医疗、还是在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之间建立绿色通道?两年多来,90多个国家级医养结合城市,似乎没有给我们带来明确经验积累。

因此,在全国养老床位空置率超过50%的状况下,我们医院总体病床使用率达到86.1%,远远高于养老床位使用率。尤其三甲医院,一床难求。

需求方支付能力不足,是我国十三五期间养老产业面临主要困难之一。在我国倡导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体系建设中,如何提供恰当的养老服务,降低全周期的照护成本?印卫东先生,将分享玖玖江南护养中心以IDT个案管理为核心,为失能失智、术后康复及高龄长者提供整合照护,并探索整合支付,从而实现最佳照护和最优成本的实践经验。

主题讲演

印卫东

369养老集团创始人

常州三六九养老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CEO

江苏老龄产业协会学术委员会 副主任

长期照护,主要面对75岁以后需要照护的人群。以一家三甲医院的住院数据为例,离退休人员在住院人次方面占总住院人次的2%,但其入住的床日数要占总床日数的21%,医保费用占16.4%。养老长期占用床位资源,增加医疗成本

其次,我们的老人会面临很多的服务商,有医疗、养老等。这些服务政府都有支持,政府的支持又分了很多部门。老人很无助,找服务商要花很多精力,找补贴也不知道找谁。政府做了很多事情,都是针对项目,回到老人身上、回到服务商身上,服务商只做这块好像又吃不饱,这是我们的现状。

一、美国的PACE模式

2015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接触到了美国的PACE模式。在此之前的美国和我们现在差不多,医疗和长照是分离的,没有以人为中心,造成了非常大的资源浪费。

美国自2011年开始尝试的PACE模式,整合了两个体系,Medicare医疗照顾保险Medicaid医疗补助保险,这两个体系的叠合涉及900万人,形成了PACE的基本支付体系。

PACE面向年满55岁以上,身体符合条件需要长期照护的老人,是一个社区居家的长照体系,活跃长者不能加入这个体系。

PACE最重要的是跨专业团队,其核心是“个案管理师”,由处方护士、医生、康复师、家政服务员、生活护理员等组成一个团队服务社区的老人。每周会有专车把老人接过来,就像幼儿园接送小朋友一样。司机很重要,哪个老人好与不好,每天的状况司机是最清楚的。

PACE的硬件环境相当于社区卫生站+日间照料中心,两个空间合计约1000平米,不设床位。老人来了之后,这个小组为他做诊断、评估、服务,更新照护方案。老人的其他时间待在他自己的家里,会有护士或照护员提供上门服务。

Medicare医疗照顾保险和Medicaid医疗补助保险这两块资金归到老人身上,一个人每月会有6000美元。PACE建立了一个资金池,将医保、低保全都纳入其中,委托保险公司进行管理

在6000美元每位老人每个月标准范围内,无论老人去医院急性治疗,还是长期照护去护理院,都是由PACE给付,因此,PACE中心就得让他少去医院,尽量不去医院,尽量让老人在家里、在社区里就得到了所有的真正的长期照护。通过这一方式,使医保降低了20%,所以称其为“以护降医”“以养降护”,通过养降低护理的支出,通过护理降低医疗的支出。

美国PACE模式的运营很成功,年利润超过15%,投入一家店大约需要50万到150万美元(不同地区所需投资差异较大),一般五年内能收回。但是这一模式在美国推动得也不是特别快,非常好的商业模式,也是非常好的体系,最后要通过奥巴马的医改去推,现在全美大概200多家。为什么推得不快?因为这个模式动了两个人的奶酪。老人去不去医院由PACE决定,而不是医院决定的,去不去养老院也是PACE决定,当然它有一系列考核。我们369一直研究这个,这是最成功的长期照护模式。

美国PACE模式重要的八个字“整合照护,整合支付”,整合照护是通过IDT跨专业团队去管理,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为中心”的整合照护,越连续越好,它通过干预性服务降低风险的发生。

二、369养老整合照护实践

我们怎么做?

老人的一生就是围绕四张床,第一是家里的床、第二是社区的床、第三是机构的床、第四是医院的床。养老长期照护就是要把前三张床(家里的、社区的、机构的)管理好。到底要怎么才能做好,我们想了很多。

第一, PACE模式核心是在社区居家,但是在我国的养老环境下,如果只做社区居家有局限,一是市场没起来,二是没支付。因此结合我们的国策9073,我们觉得一定要有机构。我们从机构开始然后社区一直到居家,这么连续照护,联动一起做。

第二,在整个架构中,我们认为“居家是基础,社区是依托,机构是支撑”,这是从能力角度讲的(从数量角度机构是补充)。中心机构的专科照护能力和基础支持体系必须延伸至社区机构和居家服务,在社区和居家单独打造这些能力和体系从运营成本上来说是不现实的。所以机构非常重要,医院反而是补充。

想清楚了以上两点,我们提炼出了“90-6-3-1”城市整合照护体系,合理分配老人的时间。90%在家,6%在社区的床(社区的床是周转床),3%在机构的床,1%的时间在医院的床(医院是急性治疗),如果能做成这样,我们就能做到“以护降医”。

城市整合照护体系怎么操作?

按“四化”:产品化、模块化、城市化、资产化来做。首先在旗舰机构培养出我们的能力体系及管理体系。

第一,能力体系,主要是指针对我们的定位,在失能、失智、术后康复等业务上形成的专业技术。主要是通过IDT个案管理中心,培养养老机构的全科医生、全科护士、全科康复、全科社工等,形成专业条线覆盖到每个楼层。以楼层为单位进行管理,我们的楼层都是一个护士带一个团队管理,一个团队管理一个基本单元(35张床,不管机构还是居家)。而且每一层楼都是一个产品,要么是失能要么是失智,绝对不会穿插。

这里要重点提一下前台,前台是很重要的专业,前台就是客服,是链接我们机构和家属很关键的一环,在整个IDT团队中也是很重要的一个角色。

第二,管理体系,包括营销、管理输出品控、后勤、人事财务等模块。

把这些体系建起来后,新开店就很容易,就是把各个模块组合拼装,效率很高,一开很快就能住满。

两大体系建立后,机构、社区、居家的联动也会变得明朗起来,个案管理中心是支撑,后勤管理体系是保障,中心机构的各项能力资源和支持体系延伸至社区机构和居家服务,以培养个案照护师、个案经理的方式落地。

369养老通过实践获得了哪些成果?

现在做了近200个个案,所有老人来了都有7天观察,所有专业都会介入。7天之后,个案管理师会召集大家开会做个案方案,实施主要是以团队实施,医生也会参与。

2016年9月份开的第一家,做到现在很多数据在变化。刚开始时是3300元(每个月的收费),是常州养老的常规水平,到现在我们的平均收费达到了5300元

医务收入占比从2%增加到15%。我们有一个楼层80几个床位做失能,我们目前失能做到什么程度?医院不收的都到我们这来,养老跟医院不一样,前两天我们还有一个ICU出来老人,因为我们有IDT联合会议,相当于个案查房,老人感动的热泪盈眶(ICU出来时他想自杀,估计大家没去过ICU,在ICU的老人都很绝望)。养老除了技术更多是服务、是温度,这对老人很关键。当然一定要有技术、一定要有全科。

再有就是我们就医率下降了一半,老人还是会去医院,有些我们确实处理不了的,一定要去医院。过去去医院10个中就1个回来,现在基本65%、70%都能回来。不良事件发生率也大幅度降低,运营利润率翻了一番,越到后面效率会越来越高。

我们居家也在做尝试,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长护险在常州落地,居家能力也得到体现。这次与太保合作,他们很认可。我们护士做评估、居家照护,包括个案管理,效率非常快。

居家的解决能力从机构过来,还能解决社区的问题。我们在原有社区站点融入居家照护站,居家照护后需要短期照护的人群可以往社区机构周转。最后依托城市的运营中心的后勤支持,将社区居家业务发展起来。

城市整合照护体系最终会发展成什么模式?

我们最终希望的模式是这样的,老人如果是自理的,就在长期照护体系之外,有急性医疗去医院,剩下是自我照护。

如果要开始长期照护,政府要有评估,评估之后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有个案管理师。个案管理师要制定照护的方案,个案管理师是整个体系的灵魂,解决精准照护和照护运营、床位转介。根据照护方案,把这个人要么放在机构、要么放在社区、要么放在居家,安排这三种场景。长期护理险(评估)常州太保在做,针对不同的床都有相应支出。整个体系的关键是管理支付、管理照护、管理服务商,做到这三项,整个体系就能持续。

下面简单讲一下管理,全面质量、全面绩效、全面预算。标准化体系是我们自己建的,已经上线283个制度。现在也有开始谈加盟,加盟会从机构一直做到居家,要做就做一个体系。我们还承接了政府委托的115项质量检查项目和常州福利院的标准化文件项目。

目前我们在常州、扬州扎根,把成熟的模型体系落地,要做就做一个区域,做一个城市。

三、整合照护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整合照护要解决服务商的整合,要有运营平台,支付要整合,整合照护和整合支付必须连起来。我们希望整合支付加上急性支付要小于目前的状况,医院医保下降20%是有可能的,最终实现以养降护,以护降医。

整合运营,我们希望社区卫生站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能一体化运营。还有就是机构、社区、居家要整合运营,机构肯定要有,没有机构综合能力支持不了社区和居家的运营。如果没有社区站点,机构的运营很难扩大覆盖面。

我就简单分享到这。谢谢大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