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商务馆汉语中心 | 追忆儒雅、谨严的曹先擢先生

 許學仁 2019-04-25

著名语言学家、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原副主任曹先擢先生于2018年11月7日逝世,享年86岁。

商务印书馆汉语编辑中心撰写《追忆儒雅、谨严的曹先擢先生》一文,以示缅怀。                                                 

曹先擢先生

曹先擢先生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辞书学家,也是商务印书馆特别尊敬的专家、作者、朋友。他是商务印书馆创立120周年时重点致敬的作译者之一。曹先生与商务渊源很深,他先后主持过《新华字典》《新华词典》的修订和编写工作。1971年《新华字典》修订时,项目组同人集中在翠微路商务印书馆旧址一起做审校,从这个意义上说,曹先生也曾在商务工作过,是商务的老员工。此外,曹先生还是我馆品牌辞书《新华多功能字典》的主编,并在我馆出版过多部学术著作,如《〈广韵〉反切今读手册》《辞书论稿与辞书札记》等。

   有的同志说曹先生的内心滋养着“士”的灵魂,我们想这个评价是不为过的。这些天我们在学习曹先生的著作,读其文,知其人,从字里行间,我们能够感受到曹先生谨慎求实、言必有物的学术精神,能够感受到他温文儒雅、忠厚为善的学者气质。

第一,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术理念

曹先生曾说过自己的工作经历是个三部曲:在北大教书,编辞书,在国家语委做行政工作。由于工作经历使然,曹先生的治学走出了书斋。

说他走出书斋,是就其在语言文字研究、辞书编纂理论研究和实践上的贡献而言的。我们在这里重点说说他在辞书方面的贡献。众所周知,他主持过《新华字典》《新华词典》等诸多品牌辞书的修订、编纂工作;是《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审订委员会的主任,第6版的审订委员会顾问。他还是中国辞书学会的老会长,对我国辞书编纂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曹先生曾写过一篇文章《王力先生治辞书的特点》。其中谈到王力先生治辞书的特点就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他说,“有成就的作者大多有一篇序,从理论与实践结合上说明所编撰的著作的内容,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如许慎的《说文解字·序》、陆法言《切韵·序》、陆德明《经典释文·序录》等。近代这个传统逐渐淡出,王力先生继承了这个传统。”

事实上,这一点在曹先生本人身上体现得也极为鲜明。他不仅深入学习王力先生的辞书编纂理念,并通过参与编写《王力古汉语字典》来实践这些理念。还深研过吕叔湘先生撰写的《〈现代汉语词典〉编写细则》。他认为吕先生的这篇细则就像一盏指路明灯,指引后人做好中文辞书的编纂工作。学习细则的体会是要三结合,即结合《现代汉语词典》,结合吕先生的著作文章,还要结合自己的辞书编纂实践。今天我们可以从他撰写的《新华多功能字典》前言,体会到曹先生的辞书编纂理念,这是他的辞书思想在辞书实践中的应用。

此外,他在研究工作中也很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他说文章的功夫都在文章之外,自己写文章有很多就是出于工作实践的需要。例如,他在参与《新华词典》工作结束之后,根据多年来编写辞书中收集的资料,先后撰写了《并列式同素异序同义词》《汉字的自动义与使动义》《“打”字的语义分析》等文章。在退休之后,又结合辞书编纂,将普通话异读词审音作为研究对象,先后十余年,写了不少专题文章。这些专题文章都与实践密切结合,既有理论高度,又结合实践,可谓“言之有物”,不乏高见。

第二,严谨、求实、求新的治学精神

曹先生治学上的严谨、求实、求新,这是学界公认的。他写文章、编辞书,都本着谨慎求实、言必有据的精神。

2002年《新华字典》修订,他给“理念”一词拟稿,留下一篇拟稿札记《理念——拟稿留存》。其中,他谈到了撰写条目时的三步曲:找材料、作思考、向别的同志学习。他说,在拟稿前有几点想法,首先要在大量用例的基础上试写注释稿,他通过搜狐网查到“理念”的用例有418 366个,在如此众多的用例中需要精选一些典型用例考察词的含义,接着要与相关的词语进行辨析,最后挑选典型的用例,还要参考一些外文词典。这篇札记很短,也很平实,但从中可以窥见其治学精神之一斑。

曹先生治学,是下过苦功夫的,这些苦功夫,从常人的眼光来看,也许还是笨功夫。但正是这种苦功夫、笨功夫,使曹先生的学术达到很高的水准。在这里谈几个小故事。他曾讲过,1971年参加《新华词典》编纂工作,向同在词典组工作的陆宗达先生请教如何学习《说文》。陆先生告诉他初学《说文》可以从摹写小篆入手,把《说文》原著切切实实掌握起来,再去学注本。曹先生说自己“照办了,很是下了一点功夫:每天坚持,寒暑无间。各种补课持续近二十年”,“靠日积月累,还是很有收获”。曹先生还说“资料工作很重要”。他曾把一些现代常用的汉字,从《说文》中挑出来,过录到《新华字典》,这样这本字典就兼具了索引的作用。后来进一步编了《说文》音序索引,在给学生讲《说文研读》时,请学生也来参加,出了油印本《说文音序索引》。还曾把《广韵》3800个小韵做了卡片,后来与学生李青梅合作出版了《广韵反切今读手册》。这些工作都是一种水磨功夫,没有坚韧不拔的钻研精神,是坚持不下来的。

在编写辞书时,曹先生深刻把握“求实求真”的精髓。作为《新华多功能字典》的主编,他反复强调,要“注重音义的辨析,说话要有根据”,“增加义项要谨慎,知识性的条目要查书”,“重新改动的地方要签章,注上参考资料”。这些可贵的经验,值得我们铭记并传承。

曹先生还很注重求新。他多次提到,编写辞书要推陈出新,要有自己的特色,反对雷同重复。他总结过《现代汉语词典》的四个特点,第一点就是“与时俱进的现代性”,其后他又做注解说,“现代性本身要求与时俱进,否则会削弱其现代性。《现代汉语词典》正是这样做了。它出版以来,已经过数次修订”。“改”就是体现了一种求新精神,体现一种科学上不断自我完善的精神。

曹先生在编写辞书时,也是非常注重创新的。他主编的《新华多功能字典》采用了板块式的结构,在前言中他写到:“……像我们这样的板块结构则属首创。它的优点是可以适度扩展知识的范围,便于读者查阅和应用,另外也有利于字典的自新。”他还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代哲学家、教育家朱熹讲的是做学问,编字典也是这个道理。”但创新何其之难,必须是在对以往辞书编写实践经验有高度的总结基础之上,才能有所发展、有所创新。这些宝贵的经验值得我们去认真体会。

第三,精益求精、严把质量的责任意识

说到求真求实,我们就想到曹先生的另一个特点:精益求精、严把质量。他在学术研究中如此,在编写辞书时,更是如此。

在辞书编纂中,曹先生特别强调“主编负责制”。曾经有一部辞书的编委会拜访曹先生,在会面时,曹先生就说“软管理出不了好辞书”,编一本好的辞书很不容易,要付出大量艰辛的劳动。要想出好的辞书,保证质量,管理是关键,在管理工作上不能讲情面。他说,作者写完稿至少要看三遍。应该实行责任制,谁写的稿,谁审的稿,要负责任,在稿纸上签上自己的名字。

这不仅是他对别人的要求,他也是如此要求自己并付诸实践的。在主编《新华多功能字典》时,曹先生多次在编写会上提到“主编责任制”和“编写责任制”。例如2002年10月的会上,他说,“商务的书要稳,步子不能迈得太大,不能出错,一定要有质量意识,商务荣誉感的意识”,在2003年4月的编写会上,他说“要建立责任制,谁改的要签名”。他的精益求精的精神就这样贯彻到这本词典的编写之中,而“商务荣誉感”,从这句朴素而平实的话中,我们读出了曹先生对商务的拳拳情意,并深深感动着。

   曹先生说,“未名湖畔走一遭,不改为学终身志”。他晚年身体虽然不好,但感觉在语言文字学方面有考虑不完的问题、做不完的事,因此总说人生美好而有意义。前辈学人这种通达向上的精神,值得我们这些后学永远铭记,努力学习并发扬光大。

        商务印书馆汉语编辑中心

2019年4月8日,中国辞书学会在商务印书馆举办曹先生追思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