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

 江山携手 2019-04-25

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
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

孟浩然(689年~740年),襄州襄阳(今湖北省襄樊市)人。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与王维齐名,并称“王孟”。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孟浩然二十五岁漫游长江流域,西至三巴,东至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后又北游幽州(今北京市一带),曾客于张说幕府。三十七岁以后,又南游越中,旋经浙江入江西,返回襄阳。也有说,孟浩然早年隐居鹿门山,“以诗自适”。四十一岁赴长安,应进士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他和王维交谊甚笃。传说王维曾私邀入内署,适逢玄宗至,浩然惊避床下。王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浩然自诵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放归襄阳。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之胜。四十五岁,由韩朝宗推荐,再赴长安,求官不果。四十九岁,张九龄在荆州,辟孟浩然为从事;五十岁时,适逢王昌龄贬龙标尉,孟浩然在襄阳送别;两年后,王昌龄北还,和孟浩然再遇于襄阳,孟浩然欢悦过度,食鲜疾动,卒。

孟浩然生活在“开元盛世”而终身布衣,徘徊于求官与归隐的矛盾之中。今存诗二百六十余首,有《孟襄阳集》。

孟浩然的诗多数以田园山水为主要描写对象,其次是抒写政治追求和失意感慨的。大部分是五言短制,冲淡清旷,富于韵味,不单纯追求秀句巧对。闻一多说:“真孟浩然不是将诗紧紧的筑在一联或一句中,而是将它冲淡了,平均的分散在全篇中”,“淡到看不见诗了,才是真正孟浩然的诗”(《唐诗杂论》)。

孟浩然的诗已摆脱了初唐应制,咏物的狭窄境界,更多地抒写了个人的怀抱,给开元诗坛带来了新鲜气息,并得到时人的倾慕。李白称颂他“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杜甫礼赞他“清诗句句尽堪传”。皮日休则称:“先生之作遇景入咏,不拘奇抉异,令龌龊束人口者,涵涵然有干霄之兴,若公输氏当巧而不巧者也。北齐美萧悫‘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先生则有‘微云澹河汉,疏雨滴梧桐’。乐府美王融‘日霁沙屿明,风动甘泉浊’;先生则有‘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谢眺之诗句精者有‘露湿寒塘草,月映清淮流’;先生则有‘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此与古人争胜于毫厘也。”(《郢州孟亭记》)王士源在《孟浩然集序》里,说他“骨貌淑清,风神散朗;救患释纷,以立义表;灌蔬艺竹,以全高尚”。王维曾画他的像于郢州亭子里,题曰:“浩然亭”。后人因尊崇他,不愿直呼其名,改作“孟亭”,成为当地的名胜古迹。

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