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英家庭真的不相信“快乐教育”!请别再对孩子让步!

 昵称60951885 2019-04-25

未来生活如何,其实是比学习更复杂的问题。学习是直线的,一个点,往深里钻就行,而自由又健康地活着,有无数的点需要父母与孩子一同探索。

为了让孩子能够在未来的生活中,坚守自己的轨迹,散发自己的光芒,父母也会竭尽全力的为孩子们寻找更好的受教育的机会。

看了英国“小王子”的课表

才明白快乐教育都是骗人的

以往英国王室都是为孩子选择传统贵族学校,威廉和哈里上小学之前都是在韦瑟比男校,接受的都是精英教育。

然而新时代真的不一样了,凯特努力为她的孩子争取更自由的教育环境。凯特相信,精细和个性化教养,更能够照顾到不同品性的孩子。

前段时间,媒体曝光了乔治小王子所在学校一年级第一学期的课程表:除去正常的数学、语言、地理、历史、科学之类的课程,还有法语、宗教、计算机,以及统一参加的课外活动:戏剧、艺术、绘画和芭蕾等等。

不止如此,小乔治还极有可能会参加学校的辩论俱乐部,增加日后进入牛津剑桥社团的筹码。为此该校学生还将进行哲学、意大利语的学习,尝试作曲、击剑、高尔夫或陶艺。

刚满5岁的英国小王子,要学习的课程竟然有超过十门,还有哲学、宗教这种我们高中以上才能接触到的课程......

学习十多门课程

不是王子的特权

在美国的中学,学生除了7门必修课,还要选取多个门类各级别的课程。选课还要选学一定的AP课程,这类课程内容难度较大,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智力和能力。目前以微积分、统计学、物理、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等课程为主。

AP课程是与大学的课程对接,如果学生通过考试,可以获得相应的学分,该学分在大学是被承认的,同时一些重点大学在录取学生时,也会参考学生在这方面的学习情况。如果想要进阶高等学府,学生完成必要的高中毕业课程和考试后,会选择AP课程,一方面可以增加自己喜爱的高校的录取机会,另一方面还可以获得相应的学分,减少大学学习期间的学习任务和费用。配资开户

就读于美国排名第一寄宿初中Fay School的Alex,打篮球,曲棍球不输美国人,自己开发了一款游戏,农场网站,还计划在学校里创办经济学社团……

就读Cothill House的小Morgan,喜欢数学,物理,还热衷于机械制造,自己在设计课上,纯手工做出了飞机模型和汽车模型……

就读于凯特王妃的母校,英国顶尖女高唐屋中学的女孩们,连舞蹈课都有三四种……

彬彬有礼的Victor,即将入读英国最古老的公学温彻斯特公学,他兴趣爱好一只手都数不完:唱歌、钢琴、拳击、舞蹈、滑雪、游泳……

日程很满,兴趣很多——这些孩子很忙,但在他们身上,我们看不到“负担”二字。

这背后的原因,大概是英美教育对于兴趣培养、快乐学习之间的平衡。

越是精英家庭

父母越会鼓励孩子不断尝试

创建了微软帝国的首富比尔盖茨,也曾被父母推动着尝试五花八门的活动:游泳、长号、足球、橄榄球......凡是盖茨感兴趣想要读的书,父母也都会满足。

成为人父后,盖茨也将这样的理念应用在自己的孩子身上,不遗余力地为孩子们的“爱好”提供便利,帮助他们挖掘自身的潜力。

他的大女儿珍妮弗在斯坦福就读人口生物学,喜爱儿科医学,同时还是一名优秀的马术运动员。

盖茨十分支持女儿的兴趣,向来低调节俭的他不惜豪掷1800万美元,为女儿专门购置了一块马场。珍妮弗也不负期望,现在已经是国家级的专业选手,在全美马术协会排在障碍赛第19位,个人积累的比赛奖金就已经超过了百万,她说,除了进医学院,马术也是她考虑的职业方向之一……

美世君之前还了解过一位“藤三代”的美国男孩,他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会说7种语言,还是位造诣颇深的爵士钢琴家!

Gavin的弟弟妹妹也都非常优秀。弟弟擅长运动,多次取得长曲棍球、自由滑雪等体育赛事的地区冠军,还擅长打鼓;妹妹会多国语言,弹得一手好吉他。并且毫无例外地,弟弟妹妹也都进入了美国顶尖名校。

Gavin家庭的教养秘诀,一言以蔽之就是:全面发展,严管厚爱。

Gavin家比“衡水中学好一点点”的虎妈式管教:

四岁开始学乐器,每天练习一小时;

四岁开始学外语,希伯来语、拉丁语和法语;

家里没有电视,也没有游戏机。

零花钱要靠做家务挣取

这样的培养方式同样在巴菲特家里也出现过,或许这些精英家庭们他们有着相同的想法:物质财富来来去去,唯兴趣与志向带来的价值感永恒,并带来持久的回报。

所谓的“贵族教育”,不只是留给孩子金钱、名气、人脉,更在于帮助他们在探索中寻找目标,实现真实意义上的满足。

能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

才能够有自由的人生

这些课外活动一只手都数不过来的孩子,非但没有想象中那样被重负压得喘不过气来,反而个个精力都十分充沛。

一个拉格比公学读书的男孩说,他们学校的课业难度不小,有大量的阅读要争分夺秒地完成,每周还要参加好几个小时的体育活动和社区服务,同时他还是学校乐队的一员,花大量时间练习五种乐器:吉他,贝斯,乌克丽丽,打鼓...这些活动应该已经塞满日程表了吧,结果他竟然还有业余的时间创作写书!

想想我们的日常,不禁有些汗颜:光是处理工作这一件事,可能就累得精疲力竭,恨不得像条咸鱼一样瘫在床上,怎么就有人能同时做这么多件事儿,还做得这么好?

要说起忙碌,谁能比日理万机的企业领导者更忙呢?前些时候万达曾透露过王健林一日行程,年逾六十的他,每天四点就要起床,45分钟的健身,随后一天之内要在雅加达、海口和北京三地“乾坤大挪移”,在这样紧凑的行程之中还有多少大大小小的事情需要处理……

亿万富翁们的行程表们都有相似之处。李嘉诚到80多岁还坚持每天6点起床,8点准时到公司上班;苹果的现任掌门人蒂姆·库克每天4点钟起床,苹果员工4:30就会收到他的电子邮件……

精英阶级的人生一点不简单,他们也许没有柴米油盐的焦虑,是为了责任和使命而活。就是这点差距,让他们拥有源源不断的动力,按分钟管理自己的时间。

相较之下,那些日程表空空如也,没有热衷的兴趣的人,也许会陷入这样的恶性循环:要做的事那么多,没到截止日期就能拖就拖,打不起精神;面对很多任务就开始焦虑,手足无措……

从小鼓励孩子发展多方面兴趣,实际上就是在训练他们一种能力。让孩子们因为热爱,自发地填满自己的时间表,那有这么多任务,该怎么安排时间呢?首先做什么好?什么时候完成课程的预习,什么时候去锻炼?慢慢地,孩子就能学会自己制定时间表,准确区分每件事的紧迫程度,优先高效地完成最重要的任务。

用成功体验构建自信

内在驱动才是一切的基础

对于兴趣爱好的培养带来的另一重回报则是自信心的构建。

越是成功的人越明白,失败是无法避免的,重要的是能够面对失败,并且重新站起来。

近年来我们看到听到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自杀案例,从无法对抗学业压力的名校留学生,到因为人际关系选择自杀的中学生,这背后的原因可能正是孩子过于逼仄的生活范围,以及对于生命热情的缺失。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做“自我效能”,它与自信的区别在于:自信是对自己的模糊认同感,而“自我效能”,意味着你相信自己有能力做成某件事,由此产生一种结果自信。

这种自我效能感最快速的提高方式就是积累成功的体验。第一次攀越高山,所有人都会感到害怕和畏缩,但当你曾经征服过一次山峰,下一回面对类似的高山时,自我效能会让你相信,这不过是又一次成功的演练。

当一个人达成过很多目标后,对自己就会越来越自信,这种基于自身能力的自信能让孩子不惧挫折,永远往下一个山峰迈进。

而从小推动孩子多方面地去尝试,就是积累成功经验,提高自我效能感的重要途径。

不过这并不代表家长需要强迫孩子去学习尽可能多的特长。莱佛士医疗临床心理医生Claudine Hyatt博士曾经说过:“在发展课外兴趣这件事上,家长们总是在鼓励和逼迫之间做平衡,这其实这映射出你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你要充分理解孩子,让孩子来引导你,父母所要做的是让孩子的内在驱动力不断得到滋养,而不是直接就下达明确的指令。”

一个人最大的成就是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并且幸福快乐地生活。一个真正有大格局的家庭,并不会只在意孩子当下的轻松快乐,或是眼前的小小成就,而是让他们掌握自己人生的风帆,纵使会经历惊涛骇浪,但只要他们驶出自己的那条航线,便能走向壮阔的未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