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文带你读懂罗马帝国史

 Atom0513 2019-04-25

从公元前30年起,屋大维成为罗马唯一的统治者,在其治下共和国成为历史。

三年后(公元前27年),元老院将“奥古斯都”的尊号授予屋大维。

从这一年开始,罗马正式进入帝国时代,尽管名义上国家仍然是属于元老院和罗马人民的。

盖维斯·屋大维·奥古斯都

奥古斯都规划了西班牙行省,将其由原先的两个行省,重新划分为三个行省。

以塔拉戈为治所的塔拉戈南西斯行省,辖区位于伊比利亚半岛中部和北部,三个军团驻扎于此。

对西北部山区部落的主要战事一直持续到公元前17年。

主要城市有塔拉戈、托莱图姆、新迦太基和凯撒.奥古斯塔等。

以梅里达.奥古斯塔为首府的卢西塔尼亚行省,辖区位于伊比利亚半岛西南部。

主要城市有梅里达.奥古斯塔、奥里斯波和萨拉曼迪卡等。

以科尔多巴为首府的贝提卡行省,辖区位于伊比利亚半岛南部。

主要城市有科尔多巴、加的斯、意大利卡和马拉卡等。

伊比利亚西南部卢西塔尼亚省街景

奥古斯都在公元14年驾崩后。

帝国先后经历了四位统治者,他们都来自两个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家族。

这一时期被后世称为尤利乌斯·克劳狄乌斯王朝。

其中最后一位统治者尼禄统治末期,帝国境内爆发了大规模叛乱。

尼禄被迫自尽,塔拉戈南西斯行省长官加尔巴成为帝国的第六任皇帝。

然而没过多久,他便因为采取紧缩政策,以弥补尼禄在位时期的大肆挥霍而造成的亏空,被愤怒的禁卫军杀死。

按照惯例,新皇帝继位时都需要赐予禁卫军大笔赏金,以确保其忠诚。

策划这场阴谋的是加尔巴曾经的支持者。

卢西塔尼亚行省长官奥托,他本以为加尔巴会将其立为继承人。

然而当得知加尔巴选择了另一个人而不是自己作为继承人时,奥托便利用禁卫军对加尔巴的不满策划了这起兵变。

尼禄·克劳狄乌斯·恺撒·奥古斯都·日耳曼尼库斯 

奥托的统治仅仅维持了几个月,便被来自莱茵河的维特里乌斯击败。

然而几个月后,他又被支持维斯帕先的多瑙河军团击败。

维斯帕先确立了弗拉维王朝的统治。

在其统治期间,军团士兵从行省中招募,在西部主要是高卢人和西班牙人。

在东部则更多是从叙利亚人和马其顿人中,只有禁卫军士兵仍让从意大利和罗马城的公民中招募。

莱茵河是西欧第一大河,发源于瑞士境内的阿尔卑斯山北麓。

西北流经列支敦士登、奥地利、法国、德国和荷兰,最后在鹿特丹附近注入北海。

图拉真是第一位来自西班牙的罗马皇帝,同时也是第一位来自外省。

图拉真出生于西班牙南部的罗马殖民地意大利卡·多米提安皇帝统治后期。

他成为上日耳曼尼亚军团的最高指挥官。

涅尔瓦皇帝继位后(公元96年),图拉真被年迈皇帝收为养子,依靠其麾下的莱茵河军团,以制衡日益跋扈的禁卫军。

公元98年,涅尔瓦皇帝驾崩,图拉真以养子的身份继承皇位。

恺撒·多米提安努斯·奥古斯都·日耳曼尼库斯

图拉真在位期间恢复了大规模的扩张战争。

他首先发动了对多瑙河北岸的蛮族达西亚人的两场战争,征服了达西亚人。

继而又出兵亚美尼亚,干预其王位更迭,废黜了帕提亚人扶植的亚美尼亚国王,将亚美尼亚纳入罗马的版图。

他在两河上游砍伐森林,建造了一支舰队。

公元115年,在舰队的支援下,沿着两条大河南下,相继占领了塞琉西亚和泰西封,帕提亚国王逃往伊朗高原的冬都苏萨。

当代的亚美尼亚美景

公元117年8月,图拉真皇帝在撤军途中驾崩于奇里乞亚的塔尔苏斯城。

皇帝没有儿子,他的远房亲戚哈德良是东方前线的军事指挥官。

他被军队拥立为皇帝,并得到了元老院和罗马人民的认可。

哈德良是历史上第二位来自西班牙的罗马皇帝。

他和他的继任者安东尼·庇乌斯皇帝在位的四十四年(公元117年~161年)被认为是早期罗马帝国历史上的全盛时代。

普布利乌斯·埃利乌斯·哈德良

哈德良长城

哈德良放弃了被图拉真征服的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和亚述行省)和亚美尼亚行省,不过仍保留了多瑙河北岸的达西亚行省。

哈德良可能是唯一一个走遍帝国全境的皇帝。

他在不列颠建立一道雄伟的长城,用来区分被征服的开化的不列颠和未被征服的野蛮的不列颠。

当今的两河流域美景

从图拉真开始,皇位不再是由来自意大利和罗马的元老阶层所垄断。

甚至弗拉维王朝的建立者维斯帕先皇帝也是来自萨宾而非罗马。

哈德良之后,仅有他的继任者安东尼,以及马尔库斯.奥勒利乌斯和他的共治者卢西乌斯.维鲁斯。

此后直到3世纪危机,皇帝不是来自非洲(如塞普提米乌斯·塞维鲁和马克里努斯),就是来自叙利亚(如埃拉伽巴路斯和亚历山大·塞维鲁)。

作者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