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教师︱孙少辉(洛阳市第四十九中学副校长) ★★★ 爱弹幕 手机同屏 文字扫描 导学号 您, 用一部手机, 让枯燥抽象的数学课堂, 变得 如此便利, 又如此有趣! 乐学堂, 菁优网, 数据传输, 微课录播, 您, 让曾经高大上的信息技术, 变得 如此可及, 又如此接地! 孙大圣, 您以, 渊博的知识, 精湛的技艺, 耐心的态度, 带领我们经历了 一场身心灵的洗礼! 那一个个跟斗云, 带领我们翻越的, 何止十万八千里! 这是洛阳市实验小学的王亚俊老师在听完孙少辉讲座之后,随手写出的一首感悟诗。是的,当我们还在争议手机能不能进教室的时候,孙少辉已经用一部手机“旋”起如此大的的教学热潮。 我们早已进入移动互联时代,环顾四周,人人、处处、时时都在使用手机。孙少辉对移动互联环境下教师信息素养下的定义: 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使用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获取资源、使用资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展示自我的意识和能力。 为了更好达到“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灵”的效果,近年来他潜心研究,怎么 “玩转”智能手机,服务教学。 说到这些,他真的有太多的话要讲: “我的意识中,智能手机几乎是无所不能。今天,我们任何人,都可以借助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网络终端,向其他任何人学习,我们想要学习的几乎任何东西。” 手机中QQ的妙用 初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几乎人人都在使用QQ,比微信的使用率还要高。QQ在教学中能怎么巧用呢? 直播实验,用手机连接大屏 作为物理老师,很多老师都有一个同感,实验仪器搬进教室,摆放在水平的台面,但老师演示时,只有前排几个学生看得清楚,后排学生即使踮脚站立也无法看清实验细节。 怎么办? 很简单,用QQ视频通话功能,就能实现实验过程的直播。 △ 洛阳市第四十九中学康鹏辉老师教学片段 提前申请两个QQ号,并互相添加为好友,在电脑端登录QQ1,在手机端登录QQ2。 在电脑端,用QQ1向QQ2发起视频通话请求。 手机端接到通话请求之后,按照屏幕上的提示用手指“向右滑动来接听”,此时,手机画面如图所示。 △ 手机界面 因为QQ默认情况下调用的是手机的前置摄像头,而前置摄像头分辨率通常低于后置摄像头,为保证视频传输的质量,最用手指点击右上角的照相机按钮,将通话摄像头转换为后置摄像头,此时,我们手机屏幕上会呈现出摄像头拍摄到的画面,而在电脑端会出现这样的通话窗口。 △ 电脑界面 将该窗口最大化以后,为避免麦克风和扬声器工作杂音的干扰,可用鼠标单击窗口左下角的两个按钮,将其设置为静音状态,为了确保手机端画面传输的稳定性,可以利用某宝的懒人支架来固定手机。 此时的智能手机已经摇身一变,成为一部高清晰度的无线摄像头,老师在实验台前的操作过程以及实验结果会通过智能手机的摄像头,适时传输到与电脑相连的大屏幕上面,一切都在“众目暌暌”之下进行,体现出无可争议的真实性。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或者登录网址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Q2MTI1ODI5Ng,可以打开网络视频,观看本文所附的教学实录片段 QQ 的数据传输功能 在练习环节,我们可以用手机把学生具有代表性的作业拍下来,利用 QQ 的数据传输功能发送到教学用电脑上通过大屏幕呈现出来,这些刚刚捕捉到的鲜活、生动的生成性资源,能够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文字高速输入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当中,我们经常需要完成文字的输入. 如果在智能手机上安装“讯飞输入法”,运行QQ,点开“我的电脑”以后,利用讯飞输入法的语音识别功能把我们的声音转换成文字,把这些文本信息发送出去后,在电脑上登陆这个QQ,就会自动弹出一个对话框,在对话框里找到发送的文本信息之后,复制一下就可以使用了。 讯飞输入法还具有“文字扫描”功能,可以轻松的把纸质文档上的内容迅速、准确地识别出来,实现文字的高速输入。 像这样,以QQ为跳板,发挥讯飞输入法的优势,我们就能够解放双手,用嘴巴轻松、高效地完成文本输入,提高工作效率。 注:现在语音识别和文字扫描已经成为讯飞、搜狗等APP的标配。 二维码,音视频直接送到学生面前 生活中,好像在付款和商品介绍时,见到的二维码比较多,在教学中使用的老师并不多。 其实二维码是向学生传递学习资源的便捷桥梁,尤其音频、视频等资源。 下面就以孙老师《爱莲说》一课的设计为例,看看二维码在各个教学环节中的应用。 课前学习资料获取: 老师们通过优酷、今日头条等平台搜索与《爱莲说》一课相关的网络视频资源,有名家朗诵,有微课讲解。 这些网络资源被下载后,利用狸窝全能视频转换器等工具进行处理后,上传到优酷或腾讯视频等网络空间,再将视频的播放网址转化为二维码。 △转为二维码 插入由编者导读、作者介绍、奇闻逸事、迁移拓展等板块共同构成的自学教材中,学生在课下即可依托内容丰富的自学教材,借助智能手机进行灵活的自主学习。
△详情请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可查看校本教材《爱莲说》 调查监测 利用问卷星设计出《〈爱莲说〉课前自学情况调查与检测问卷》(网址:https:// www.wjx.cn/jq/27238196.aspx),对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摸底,还能通过下面的自学检测题,对学生自学的效果进行检测。 △扫描二维码可查看《爱莲说》课前检测题 “好弹幕”:发弹幕讨论 在课堂讨论环节,老师只需在电脑上运行“好弹幕”, 在屏幕的右上角就会呈现出一个二维码,学生只需使用微信扫描屏幕上的二维码,按照页面的提示关注好弹幕,学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编辑好信息后单击右下角的“发送”项,发出的信息就会呈现在屏幕上(如图)。 △这是一款功能强大、操作便捷的免费微信大屏互动软件,学习者可以在投影设备正常播放PPT 课件的同时使用微信发送弹幕实现课堂互动。 课后测试 课题组的老师们在测试前将试题答案转为二维码,并印制在试卷上,学生在专门的答题卡上答题,考试结束以后,试卷由本人保留,学生只需用手机扫描试卷上的二维码,就可以对照答案及时估测自己的考试成绩。 △小测验 微课+传统试卷 这是另一个“玩”法,教师命题以后,使用录屏工具配合PPT 录制试题讲解微课(简单题目利用手机自带的录音机、喜马拉雅APP 等工具录制讲解声音),将微课上传到网络空间以后,把视频播放网址转为二维码插入试卷中对应题目的右侧,这种带有二维码的试卷被称为“码卷”。 学生在考试结束以后,就可以通过手机扫码的方式随时观看老师对题目的讲评,这种做法使单元测验之后的反馈变得更加及时、有效。 还有“神器”,推荐给你 技术推动课堂变革。传统课堂中以普通话、粉笔字和简笔画为代表的老三篇正在被以APP、二维码和微课为代表的新三篇所取代。 1 遥控PPT,手机就是电子教鞭 “101教育PPT” 101教育PPT(网址:http://8./595/)是华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一款备授课一体化教学软件,在沿袭Office PPT 界面与风格,不改变教师原有基于PPT备授课的习惯的同时,为教师免费提供教学所需的海量优质资源和互动工具、学科工具等多元化功能。 通过101教育PPT的手机端APP,还能够远距离操控课件的运行,实现远程互动式的信息化教学。 智能手机连接电脑后就变成了电子教鞭,可以远程控制电脑上PPT 的播放,教师还可以在学生练习的过程挑选出有代表性的作业,利用手机拍摄这些作业后,利用“图片快传”功能通过大屏幕展示出来,以此为范例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 利用“投屏”功能能够把手机屏幕投射到大屏幕,与手机端各类APP配合,能够演绎出多彩的课堂。 2 投屏APP 手机辅助实验教学 △孙少辉在中英教育论坛上的说课视频,智能手机的使用贯穿始终 利用希沃授课助手、鸿合多屏互动 等工具也能实现手机投屏到电脑,有效提升演示实验过程的可视性,轻松破解实验难题。 (1)投屏+相机,在研究照相机所成的像和物距之间关系的时候,打开智能手机上的“相机”,教师手持手机让镜头逐渐靠近某位同学,手机成像的画面通过大屏幕显示出现,物距越小成像越大的结论清晰而直观地呈现在同学们眼前。 (2)投屏+示波器,实验室里的示波器比较笨重,不但需要电源、麦克风等辅助设备,操作烦琐,而且其显示屏尺寸小(直径约10cm左右),学生不易观察。示波器(Oscilloscope)应用可以利用智能手机的话筒采集外界声音,并且将声音的波形图清晰地呈现在手机屏幕上。 手机投屏后,请两位同学分别模拟老牛低沉的吼叫声和和雄鸡嘹亮的报晓声,比较波形不难发现雄鸡打鸣时的音调较高。利用示波器程序还可以直观呈现出乐音和噪音的波形,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两者的不同。 (3)投屏+噪声计,教材上干巴巴的叙述很难让学生形成对不同强弱声音的感性认识,依托噪声计APP,可以利用手机随时监控环境噪声,使学生对声音的强弱等级形成直观、感性的认识。 3 NB仿真,用技术突破实验困局 在分析复杂电路时,使用传统的多媒体手段无法呈现电路在不同情况下的工作状态,导致教学难点无法突破。 水银蒸气有毒,课堂上不再演示托里拆利实验,因为二氧化氮气体对人体有害,教学中也不再演示二氧化氮气体在空气中的扩散。 学生的操作能力参差不齐,难得组织学生进入实验室一次,部分同学却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分组探究…… 这些难题该怎么解决呢? 北京乐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 NOBOOK 虚拟仿真实验(简称 NB 实验),涵盖小学至高中四门主要实验学科的全部实验资源,既是学科教师备课、授课的好帮手,也是学生课下自主探究的好工具。 除此以外,孙少辉依托百度、微信等大众平台,努力挖掘百度、QQ等常规工具的教育功能,喜马拉雅 APP、今日头条 APP 等早已被他视为获取教育教学资源的宝库,成为他获取知识不断成长的平台…… 目前,他和朋友们已经将积累的经验整理出来,教师信息化培训教材《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教与学》即将出版。 他认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教师必须要与时俱进,如果教师不会引导学生合理的使用手机进行碎片化、混合式的学习,将是不称职的。 他期待着,在不远的将来,伴随着广大教师信息素养的不断提升,智能手机这一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能够真正为教学中的主体——学生服务,通过技术改造甚至颠覆传统课堂,将师生的目光吸引到更加辽远的星空,还教育以本来的颜色,那就是积极、热情,新鲜、美丽,开放、包容,“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让每一个生命都能够自由地呼吸、蓬勃地生长! |
|
来自: 柏涂hyzvi9113s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