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些神一般的名字

 昵称32229807 2019-04-26

简单

奇葩的

好玩的

那些名字



端午假期的“凤凰新闻”上说:中国最牛的名字叫张伟,一共有29.9万人共享这个姓名IP。新生代00后的孩子里最火的名字是子涵。有数据显示,全国有12190个王子涵,10032个张子涵,6826个李子涵。此外叫梓涵、紫涵的更是不计其数。我觉得,现在幼儿园老师最大的挑战,不是记不住孩子的名字,而是怕记混了名字。

其实,古人与今人一样,起名爱赶潮流。


人人都是“君”

两汉之交,空想社会主义的先驱王莽同志实施“二名之禁”。不准起两个字的名,所有人都得取单字名。结果重名的无数。王莽的叔叔叫王凤,反对他的绿林军的头领也叫王凤。

好在古人有名有表字,名用一个字没说完的话,用表字再取。或许是当时社会太崇尚君子之道,“君”字成了烂大街的人名表字。王莽就是表字巨君。如果硬要牵强附会地理解,他的名与字多少还有点联系。

可是,光武帝刘秀手下威风八面的云台二十八将里,那些将军们的名与表字,我就看不懂了:贾复字君文,岑彭字君然,邳彤字伟君,马成字君迁,郅恽字君章,臧宫字君翁······



全家都是“之”字辈

这还不是最火的潮流。时间往后推200多年,魏晋南北朝简直就是“之”字辈的天下。

科学家叫祖冲之,画家叫顾恺之,史学家叫裴松之,大将军叫陈庆之、沈庆之,书法家叫王羲之。

王羲之有一个亲哥,叫王籍之。他的七八个叔伯兄弟名字都是一个格式:王*之。王羲之生了七个儿子,分别叫:王玄之、王凝之、王涣之、王肃之、王徽之、王操之、王献之。长子王玄之又生了三个儿子:王蕴之、王抚之、王懿之。如果一定要去查琅琊王家的家谱,他们家六代人前后几百位全叫王*之。

老王家咋这样喜欢“之”字?

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解释说,这与当时的宗教观念有关。“之”字曾是东汉末年五斗米教的标识。于是“之”字平添几份神秘色彩。加上文言文中,“之”字本来就意义丰富,于是世家大族格外偏爱“之”字取名。此外,在处处都要避讳的当时,之、道、僧等字不在禁忌之列,所以“之”字风行。



满朝文武都叫“彦”

这样以某个人名用字风靡一时的情形在唐宋之间还有:名字中有“彦”的人多了去了。

清朝史学家赵翼对唐末到宋初的史书,做了一下粗略统计:唐末以宰相徐彦章为首的以彦为名的官宦有近10位,五代时后梁以大将王彦章为首的以彦为名的官宦有19人,后唐后晋之间名字中带彦的官宦有28人,后晋后汉之间叫彦字的官宦有26人,后汉后周之间这样的官宦也有12人。

后来有人接着赵翼的兴趣,在史书里继续找名字带彦的人。从唐末到宋初,一下子找出有名有姓的大大小小各式人物140多位。并且同名的一堆:11个彦超,7个彦章,7个彦威,7个彦卿,4个彦进……

宋朝中期以后,彦字依旧受欢迎:宰相出了文彦博、李邦彦、汪伯彦等,词人出了周邦彦,武将出了王彦,抗金名将韩世忠的长子叫韩彦直……

中国首部词典《尔雅》有云:“美士曰彦。”故而彦字在文风鼎盛、风雅俊逸的大宋流行,倒也实至名归。



圣人起名最简单

有大雅,自然也有大俗。

《古文观止》翻开第一篇《郑伯克段于鄢》,里面的主角郑伯便是郑庄公。这哥们儿的名字很特别,叫寤生。

据说寤生有两个意思,一是产妇在梦中生产,醒后方知;二是逆生,即婴儿的脚先出来,头后出来。史书上说郑庄公属第二种情形,出生时难产,让母亲受了不少罪。父母于是给他起名寤生。

老娘不喜欢他,偏爱小儿子共叔段。这样便有了母亲与小儿子共叔段,同郑庄公争夺王位的故事。

东周时期,人们给孩子起名在随意中透着淳朴。

孔子老家山东曲阜有座尼丘山,孔子母亲曾在山上祈祷生子。孔子出生时,他的头型是中间低,四周高,看上去就像尼丘山的山顶一样(貌似赵本山说的鞋拔子脸),于是父母就给他起名孔丘,字仲尼。后来,孔子成了千古大儒,尼丘山反倒要避圣人名讳,改叫尼山了。

孔子21岁时,独生子出生。鲁国的国君昭公派人给孔子送来一条鲤鱼以示祝贺。在孔子看来,这是莫大的荣幸。当即决定给儿子起名孔鲤,字伯鱼。

对,就是这么简单。



皇家的名字好奇葩

汉高祖刘邦起于草泽,他的观念带着浓厚的乡土气息,所以他家孩子的名字起得格外任性。

刘邦在家行三,大哥刘伯,二哥刘仲,他叫刘季。显然,他爹刘太公没什么文化,直接给哥仨儿起名刘老大、刘老二和刘老小。

曾有网友质疑,按照伯仲叔季的说法,刘邦行三应该叫刘叔,为何叫刘季?史书上说,刘邦还有个同父异母的弟弟叫刘交。但为什么刘邦叫刘季,只能去问刘太公了。反正刘邦这个跟他后来的帝王身份非常契合的名字,是萧何帮他起的。

刘邦年轻时在沛县游手好闲,跟同乡的曹氏有了关系,生下了庶子刘肥。网上许多网友求证刘肥名字的来历,还联系到了我居住的城市合肥地名的来源。

当年泗水亭长刘邦不过是个街道治保委主任,没有那么高的学问,这个肥字应该就是盼着他能吃好喝好身体好吧。

刘邦有一个孙女馆陶公主,叫刘嫖――别想歪了,这个字在这里念第一声piāo,指的是体态轻盈的样子。

这位公主的老公死得早,她又养了个男宠叫董偃。想方设法在皇帝面前推荐董偃。可惜小白脸30岁便死了,刘嫖还死在他后面。按照她的临终遗言,小白脸董偃与她合葬在了父亲汉文帝的霸陵。

刘嫖有个女儿叫陈阿娇。当年她抱着幼小的侄儿问他,将来要不要娶阿娇。侄儿答应说,要给阿娇建一座金屋子。这便是成语金屋藏娇的来历。这个侄儿未来就是赫赫有名的汉武大帝。

当时这孩子叫刘彘。

所有人都知道,彘是猪的意思。

后世有人穿凿附会说,汉景帝当年梦见一只红猪从云上飘落宫中,随后汉武帝他娘就怀孕生下了他。

哪有那么些神神叨叨的鬼话。做皇帝才三代的刘家人还是依着民间“贱名贵命”的朴素观念,替这小子起了个类似狗剩一样不入流的小名儿。当然,刘小猪7岁那年被立为太子,于是改了个高大上的名字:刘彻。



最牛气的女人名字

唐朝的女皇武则天为自己生造了一个符合身份的名字:曌。日月同在,天下为空。虽然霸气,但毕竟是生僻字,无法推广。

倒是早她400多年的魏文帝曹丕的皇后郭氏,人家老爹有先见之明。发现幼年的女儿秀外慧中,便说“吾此女,女中王。”给孩子起名:郭女王。

少年时,郭女王父母双亡,寄身在其他官员家中。20岁时被曹丕纳为侧室,却颇受宠爱。曹丕代汉建魏之后,著名的甄氏失宠,郭女王被封为皇后,终于让老爹的预言成真。



避讳就是PS

当然,皇家的起名比普通人更麻烦。所谓避讳,有一种情形便是,但凡皇帝名字用过的字以及同音字,其他人不得再用,普通的称谓也得换个说法。

说几个有趣的例子:唐高祖李渊建立唐朝后,他爷爷、西魏唐国公李虎的名字也成了避讳用字。现在书法家们写的“乕”,就是从唐朝开始传下来的“虎”的异体字。当时唐朝不准写虎字,只能用乕代替。咱们看《水浒传》,里面提到老虎都称为大虫。这就是从唐朝开始的避讳。隋朝有个名臣叫韩擒虎,在唐朝人写的史书里,直接被省掉一个字,叫韩擒了。

同样是唐朝,因为太宗李世民的名讳,所有文字材料中,出现“世”字用“代”字替换,出现“民”字用“人”字替换。当时中央机构三省六部中,管民生这一块的民部改称户部。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也去掉中间那个字,叫观音菩萨。

宋太祖赵匡胤兄弟三人,二弟赵匡义,三弟赵匡美。大哥做了皇帝后,两个弟弟于是改名赵光义、赵光美。后来老二赵光义又做了皇帝,老三赵匡美只得接着改名赵廷美。幸好只是兄弟仨,不然一辈子得跑N趟派出所改户口了。

古代朝鲜半岛上有三个国家,其中的高句(同勾)丽在南宋时因为避宋高宗赵构的名讳,改称高丽。




当然,也有例外。汉武帝的曾孙汉宣帝刘询,刚出生就受爷爷戾太子刘据“巫蛊之祸”的牵连,在监狱里长到5岁。因为身体不好,家人给他起名刘病已,希望他的病能早点好,身体健康。

后来历经磨难,18岁的他做了皇帝。有一天,他跟大臣们说:“触犯天子名字是要受到处罚的。我的名字这两个字很普通,百姓容易触犯,所以我改名刘询。以前触犯过病已二字的人都赦免了吧。”本以为相对生僻的询字能减少百姓避讳的麻烦,不料战国时的荀子老先生还是躺枪了。于是,终汉一朝,荀卿都被称为孙卿。

“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避讳如同PS手段,让这些尊者、亲者、贤者的历史形象越来越模糊,直至面目全非。这能叫恭敬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