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养成大拙方为巧,学到真愚始知贤

 狼山无狼 2019-04-26

养成大拙方为巧,学到真愚始知贤



文:曾春生 读史特约作家


前些年游九华山,在百岁宫大殿见过一副对联:养成大拙方为巧,学到真愚始知贤。多少年过去了,这联语还深嵌在我的脑海里。原因无它,在于说的道理,既朴实,又深刻。

现实生活中的任何“巧匠”、“巧人”、“巧功”,应该都出自一个“拙”字,无不是下了一番笨拙的苦功,才得來万劫千磨之后的“巧”。有位钢琴家说,弹琴必须天天苦练,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同行知道;三天不练,外行知道。一位作家说,笔杆子要天天写,一日不写,笔重十斤;两日不写,笔重百斤;三日不写,笔重千斤;久不动笔,笔重如山。虽然他们的言语有些夸张,但却也是切身体会。

想走直路,必先走过许许多多曲曲折折的弯路;要得巧功,必先付出许许多多笨笨拙拙的苦功。求巧的不二法门,不在“取巧”,而在“养拙”。真正的笨拙是灵巧的根基,真正的灵巧都从笨拙中来。

中国有句俗话叫:本固枝荣。根基扎牢了,树上的枝叶才长得繁茂。要固本,就要把根须扎深。“养拙”,就是把根须扎深的正途。不论从事任何一种职业,唯有下苦功,下苯功,技术才能熟练,技艺才能精良,技巧才能高超。反之,心浮气躁,一心想走捷径,寻便道,投机取巧,捡个便宜,十个有十个要失败的。

《聊斋志异》中有篇《崂山道士》,讲了有个王七,到崂山学道,不堪早樵暮归之劳苦,只想速成道术,师父速成了他一个穿墙术,回家后落了个“触坚壁而颠蹶”,“额上坟起如巨卵”的下场,就是怕下苦功,学不到真本事的苦果。

本乎此,我觉得还是要拙处力行,不讨一时之巧,宁养一世之拙,做人做事才能弥久芬芳,历久成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