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难怪我吹不好,原来是被这个习惯耽误了——一个葫芦丝自学者的反思

 蒹葭微霜 2019-04-27

我混迹葫芦丝圈十余载,吹坏的葫芦丝可以绕地球仪N圈。

从艳阳高照吹到夕阳西斜,从满头青丝吹到两鬓染霜,别人都吹成了演奏家,我依然是在家演奏。

我抚摸着墙上桌上橱子里一排排一堆堆的葫芦丝,不知道要拿什么调;我翻看着一沓沓一本本的教材和曲谱,不知道找哪一首;我的鼠标在密密麻麻的示范伴奏音乐里徘徊,不知道打开哪一曲。

上舞台,我忐忑;去比赛,我胆怯;想考级,我心虚;丝友聚会,我惭愧。

平常自己吹东吹西,关键时刻却吹不出东西;常常自我感觉无所不能,一上阵却发现自己一无所能。

正是:曲到用时方恨少,白首方悔用功迟。

怎么会这样呢?我懊悔、我自责、我反省、我思过。

我终于觉悟:都是贪心惹的祸。

刚学葫芦丝时,还能耐下心来学音阶吹练习曲练技巧,那时还没见识到葫芦丝艺术的博大精深,只是天真的想:我能把《月光下的凤尾竹》吹会了就满足了。

入了门之后渐渐发现:哇!怎么那么多好听的葫芦丝曲啊,一首比一首好听,一曲比一曲动人。

于是,不再安分于刚学会的月光下的凤尾竹了,开始拼命地搜罗各种葫芦丝曲,网上找、群里讨、找丝友要,找原奏找曲谱找伴奏,恨不得把全世界所有的葫芦丝曲都拿到手。

看到手里的葫芦丝曲越来越多,满足感大大,成就感爆棚。

就这样,本来应该把重点放在一步一个脚印的练基本功上,结果却放在了搜罗收藏葫芦丝曲上了。

然后,每天对着成百上千的葫芦丝曲,这个吹吹,那个吹吹,这个吹几句,那个吹一段,也不管自己的基本功好不好,不管水平达到达不到,什么曲子都要试,什么难度都敢吹。吹这个曲子时,觉得那个曲子更好听,吹那个曲子时,又觉得另一个更有味。

就像猴子掰玉米,掰了这个觉得不如那个大,掰了那个又觉得下一个更大,于是掰一个丢一个,结果到头来手里依然只有一个玉米。

多么痛的领悟!不尊重规律,任性冒进,不抓重点不加选择贪多求快,最终只会两手空空一无所成。

学习一门艺术,贵在专心专注,必须脚踏实地心无旁骛循序渐进,切忌贪多求快骄傲浮躁,特别是自学者,更应该有计划有步骤有方法,如果不顾自身能力,一味的追求数量而不求质量,最终只会一场空。

成功的人都有一个特质:一生只做一件事,把一件事做到极致。于是,一首歌成就了一个歌唱家,一首曲成就了一个演奏家,一门手艺成就了一个大国工匠。

一个人的天资再高、能力再强,也不可能把一门艺术通吃。所以,量力而行、专心致志、稳扎稳打,步步为赢,才会成功。

葫芦丝作品浩如烟海,你就是穷尽一生精力也根本无法把每一首演奏的尽善尽美。所以我们要懂得甄别和选择,精选自己喜欢的、适合自己的、同时能使水平不断提升的难易程度不同的曲子。

专家们为什么要制定考级制?为什么要指定1-10级的曲目?就是为了给学习者指明方向,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宁精勿杂,宁少勿乱,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达到相应的水平。

其实,我们学习葫芦丝,精选十到二十首曲子,练熟练精练透,就够了,就可以应付演出比赛等任何场合,就可以走遍天下了。但是这些曲子必须是经典的、有不同难度不同风格的、被广泛推崇的作品。

当然,我不是要你只吹这十首二十首曲,其他曲子都扔掉,而是你练好了这十首曲,其他曲子基本都没有障碍,确实有障碍的放弃掉又何妨?

如果想学好葫芦丝,就要学会做到“断舍离”,不要一见到新曲子就拿来学,总想自己会的多,结果适得其反,每一首都是半成品。

如果想学好葫芦丝,从现在开始整理一下你的曲库吧,精挑细选二十首,天天练、月月练,坚持一年两年以后,只要你一出手,收获的必将是无数的鲜花、掌声、欢呼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