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比干的世界》第12章 墨家先知 第4节 墨家逻辑

 比干星空下 2019-04-27

4  墨家逻辑

曾有一个鲁国人献给宋国国君两副玉制连环,扬言天下绝顶聪明的人才能将这两副连环解开。宋国国君倾尽举国最优秀的专家和智囊,也未能解开这副连环。就在他窘迫万分之时,一位墨家辩士闻讯风尘仆仆赶到宫廷,轻易地解开了其中一副,完了来一句:“都已经解开了。”他解释道:“另一副连环本来就不可解,不可解便是这副连环的解。”

一席话说得众人云里雾里,打听这位辩士的背景,才知道他叫倪说,正是他提出了震惊一时一惊一乍的著名论题——“白马非马”。

所谓“白马非马”,即“马”是“马”,“白马”是“白马”,“白马”与“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白马非马”论折服了当时许多谁也不服谁的名辩智士,诡辩之术蔚然成风。这时候,墨子站出来了,他轻轻松松地用他专属的墨家形式逻辑击倒了这名自鸣不凡的辩士。

墨子以雷霆万钧之势列举了四种推论:“白马,马也,乘白马,乘马也。骊马,马也,乘骊马,乘马也。车,木也,乘车,非乘木也。船,木也,入船,非入木也。且读书,非读也。好读书,好书也。桃之实,桃也。棘之实,非棘也。”这句话可解释为:白马是马,所以骑白马,可以说是骑马,骊马也是马,所以骑乘骊马,也可以说是骑马。车是木头做的,但是人乘坐车上,却不能说是在乘坐木头。船也是木头做的,但是进入船舱,也不能说是进入了木头里。读书这种行为不能称之为读书;喜爱读书,才是喜爱书籍的表现。桃树的果实是桃子,荆棘的果实却不是棘刺。

墨子在这里首次提出了“辩”、“类”、“故”等逻辑概念,并指出“辟”、“侔”、“援”、“推”四种辩论方式的逻辑要求与常见逻辑错误。墨子的逻辑学与亚里士多德逻辑、古印度因明学并列为形式逻辑(普通逻辑)三大源流。

春秋时,有个叫尸佼的人这样定义宇宙:“上下四方曰宇,往古今来曰宙。”几百年后,雄心勃勃的科学启蒙者墨子用更系统而严密的语言来描述他所观察的宇宙,以一部《墨经》流传于世。

《墨经》分《经上》、《经下》、《经上说》、《经下说》四篇。《经上》大都是原理、定义、界说;《经下》建立论题并论证;《经上说》和《经下说》是对《经上》和《经下》的解释与阐述。

希腊人芝诺提出过一个类似“鸡生蛋,蛋生鸡”的悖论:阿基里斯(即《荷马史诗》中的善跑英雄)追不上乌龟。奔跑中的阿基里斯永远也无法超过在他前面慢慢爬行的乌龟,因为他必须首先到达乌龟的出发点,而当他到达那一点时,乌龟又向前爬了一段。中国的道家也有类似的悖论,如庄子为证明他的虚无主义,提出“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墨子化解了这一千古疑难。他设想有一条线ab,从a端向b端前进,进到全长一半c,则斫去,剩余cb是全长的一半。再如前法取cb一半,剩为全长四分之一。如此取至无穷多次,最后必将到达线的最前端b。这正是数学上的极限逼近原理。直到1655年英国的瓦里斯出版《无穷算术》,才有“极限”概念的正确解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