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比干的世界》第12章 墨家先知 第6节 墨家的江湖

 比干星空下 2019-04-27

6  墨家的江湖

墨家弟子大多像墨子一样深藏功与名,低调做人,高调行事,功成身退,功不成身不退,好比绝世的高手从不屑于争名于朝,争利于市,加之墨家的史料记载如沙里淘金,后人只能通过纷繁杂乱的墨家故事里遴选几个代表墨家或者与墨家有渊源的人物。除了比干当仁不让作为墨家文化的先知先行者,墨家的代表人物首推墨子。

墨子

关于墨子的生平身世,司马迁在《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末尾提到:“盖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为节用。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

墨子“好学而博”,是个以天下为己任、立志救民于水火的大好人。身在儒家心在墨的孟子对墨子这种“士志于道”的精神还是不吝褒词的:“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庄子也点赞:“墨子真天下之好也,将求之不得也,虽枯槁不舍也,才士也夫。”

有学者认为墨子的“士志于道”正宗嫡传自比干的“民本清议,士致于道”,比干和墨子虽然相差几百年,但是在精神基因上确有直系遗传。

禽滑厘

禽滑厘,也作禽滑釐、禽子、禽滑厘,本作禽滑口,禽滑釐又作滑黎、骨釐、屈釐等,“釐”现今简化为“厘”。禽滑釐字号“慎子”。

禽滑厘是战国初人,传为墨子的首席弟子,两人年龄相差不大,亦师亦友。禽滑厘的后代以他的字作为姓氏,是为慎姓。在学术简历上,跟墨子一样,禽滑釐也曾是儒门弟子,拜在子夏老师的门下,学业不精,转投墨子,毕生潜心墨学,学有所成。在墨子的众多弟子中,他若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

墨子死后,墨家后学闹起了分裂,一共分裂三大门派,“有相里氏之墨,有相夫氏之墨,有邓陵氏之墨”。《庄子·天下篇》云:“相里勤之弟子五侯之徒,南方之墨者苦获、己齿、邓陵子之属,俱诵墨经,而倍谲不同,相谓别墨。”相里勤即相里氏,相里氏西近于秦国,是为西方之墨;五侯当即伍子胥之后,居齐,为东方之墨;邓陵子等都是南方之墨,势力最盛的属西方之墨。

《墨子》中屡称禽滑釐,西方之墨这一支据考是禽滑釐的门徒和后裔。文献记载,禽滑釐是墨子的亲传嫡传弟子,“事墨子三年,手足胼胝,面目黧黑,役身给使,不敢问欲”。然而,“子夏居西河……田子方、段干木、吴起、禽滑釐之属,皆受业于子夏之伦”。当年禽滑釐受教于子夏,应该寄宿在西河地区。从地域上看,相夫勤就是禽子的后学,这一支墨家传入了秦国;亦不排除跋山涉水,再从秦国一路西进,进入了后来的罗马帝国(古称“大食”),转型升级,成为欧洲古代各教派的总舵主。

墨子对禽滑釐信任有加,“尽传其学,与墨子并称”。庄子在《天下》里云:“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墨翟、禽滑釐闻其风而说之。”墨子在《所染》里还特意对禽滑釐的为人进行了评价:“其友皆好仁义,淳谨畏令,则家日益、身日安、名日荣,处官得其理矣,则段干木、禽滑釐、傅说之徒是也。”

墨子在军事战略防御学方面的卓越识见大都是单独给禽滑釐讲述然后让其记录下来,好比今天的一些老师在课堂上不好好教学,私下给学生当家庭教师挣外快,但经济收入跟老师持平的禽滑釐显然没有另缴补课费。一生很少表扬他人的墨子人前人后点名表扬的三个人,惟有禽滑釐是他的正宗弟子,禽滑釐在墨子心中的地位不是一般的高。

墨子危急之中阻止楚国攻打宋国的壮举就是由墨子导演、禽滑釐与墨子联袂主演的惊险动作大片,剧情如下:墨子从秘密情报得知楚国在公输盘的助推下,即将武力进攻宋国。他一路狂奔到楚国,与公输盘单挑,上演一出“兵棋推演”。禽子率领训练有素的墨家军全副武装阵守在宋国城墙之上。公输盘“兵推”失败,判定真打起来,自己不是墨子的对手,便当场放话说有办法对付墨子。墨子回敬道:“你现在就是把我杀了也赢不了,我的弟子禽滑釐带领众弟兄早已守候在宋城之上,我的全部破敌之法他已烂熟于心,你去也是送死。”楚王与公输盘一伙知道了墨子不是空手而来,后方早已布下阵势,这才放弃了攻宋计划。

孟胜

墨家巨子孟胜带着一班门徒游说到楚国,与楚国的阳城君建立了莫逆之交。心机重重的阳城君以半璜为符,叫孟胜带领墨家弟子为其驻守封国。其时,正值吴起在楚国大搞变法,吴起论功行赏的行为激起了世袭贵族的集体反对,势利眼的城阳君站在了世袭贵族一边,支持吴起变法的楚悼王一死,便起兵杀掉了吴起,毁坏楚悼王的尸体。楚肃王继位后,为父亲和吴起报仇,诛杀了一批反对派贵族,并收回阳城君的封地,预感不妙的阳城君来不及与孟胜告别,落荒而逃。

这个当口儿,身为墨家巨子的孟胜纠结了,几分彷徨几分迷茫:守,没有起兵的信符;走,对不起城阳君的信任,也不符合墨家仁义的行为理念。无奈之下,孟胜对弟子说道:“受人之国,今不见符又不能力禁,只有以死明志了。”弟子徐弱劝他说,为雇主而死可以,但阳城君这家伙也不是什么好人,不如一走了之,保全墨家的衣钵。

决意殉城的孟胜振振有词道:“我与城阳君既非师友也非君臣,管不了他是好人还是坏人。我等墨家弟子一诺千金,不死,无以示范后人,无以立墨家信义;我非为阳城君而死,是为墨家信义而死,唯有一死,方得发扬光大墨家的信义。我已将巨子的大位传给宋国的贤人赵襄子,何惧后继无人。”徐弱回答:“果能如此,弟子请先死为先生清扫道路。”话音未落,徐弱第一个自刎于前,同死者一百八十人。孟胜死后,派出送信的三个弟子将信息传给赵襄子后,返回阳城,一道自刎在尸骨未寒的孟胜身边。

春秋战国时期,成功人士多为大盗奸雄,与之并立的无名之辈也多忠贞信义之士。孟胜之门下一百八十三人自刎于阳城,体现了墨家“言必信,行必果”和“一诺千金”、“重诺轻死”的责任担当大义,令人千载追怀仰慕。

田横五百士

田横(公元前250-公元前202年)是秦末齐国旧王族,齐王田氏的后裔,继田儋之后为齐王。生于狄邑(今山东高青县高城镇),是中国古代响当当的豪侠义士。

陈胜、吴广起义抗秦后,四方豪杰云起响应,田横一家也引兵抗秦。汉高祖刘邦消灭群雄,统一天下,做了皇帝,田横和他的战友五百人仍困守在一个孤岛上(该岛现为江苏省连云港市前云台田横岗,一说在山东)。汉高祖听说田横很得人心,本领很大,担心日后为患,便下诏令说,“如果田横来投降,便可封王或侯;如果不来,便派兵去把岛上的人通通消灭掉。”田横为了保存岛上五百人的生命,自己带了两个部下,离开海岛根据地,向汉高祖的京城进发。但到了离京城三十里的地方,田横便自刎而死,遗嘱同行的两个部下拿他的头去见汉高祖,表示自己不受投降的屈辱,希望以自己的死换取岛上五百人的生命。见过大场面唯独没见过这个场面的汉高祖用王礼葬他,并封那两个部下做都尉,但那两个部下在埋葬田横时,也自杀在田横的墓穴中。什么场面都见过的汉高祖派人去招降岛上的五百人,但他们听到田横自刎,便都蹈海而死。正遭受宫刑折磨的司马迁满怀钦佩地写道:“田横之高节,宾客幕义而从横死,岂非至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