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先秦时期与儒家并立的墨家,为何会走向衰亡?

 脑洞趣味历史 2020-04-24

随着《秦时明月》系列作品的走红,诸子百家中的“墨家”以乱世中匡扶天下的大侠形象,出现于大众的视野之中。

墨家所推崇的“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等观点,也让我们惊叹不已:两千多年前的墨子,便已经提出人人平等的观念了

正是由于墨子亲民的理念,先秦时期的墨家在群众中有着很高的声望,一度是与儒家并立的学术门派:

《孟子·滕文公》:“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于杨,即归墨。”

《韩非子·显学》:“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

但就是这样一个在先秦时期的社会上有着巨大影响力的学术门派,却为何无声无息消散在历史的长河中呢?

【墨子】

一、制定墨家之法,实行半军事化模式管理的墨家,威胁到了统治者的地位,成为了他们所忧虑的目标

墨家不同于其它学派之处,在于它实行的是半军事化模式,并且内部有着完备的“墨家之法”约束着成员行事,这使得墨家成为了游离于诸侯国间的一颗耀眼的“钉子”。

墨家“号其道理成者为‘巨子’”,巨子既是墨家的精神领袖,也是墨家之法的执行者,身为巨子者往往要以身作则。

《吕氏春秋·去私》里讲述了这样一件事:

墨家巨子腹䵍住在秦国的时候,他的儿子杀了人,违背了秦法,按律当斩。

秦惠文王怜惜他年岁已高,又只有这么一个儿子,便想网开一面宽恕了腹䵍的儿子:“先生之年长矣,非有它子也。寡人已令吏勿诛矣。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

腹䵍很感激秦惠王的恩情,身为父亲,从亲情的角度上他也很希望儿子平安,但他还是墨家的巨子,墨家众多弟子的典范!如果他都带头谋私,那墨家之法便形同虚设,丧失了公信力。

于是,腹䵍在向秦惠王表达了感激之情后,便婉言谢绝了秦惠王的帮助:“墨者之法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此所以禁杀伤人也。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䵍不可不行墨者之法。

【秦惠王剧照】

在这件事情上,腹䵍的举动可称大公无私,令人钦佩,但反过来讲,墨家这种将“墨家之法”独立于各诸侯国法律之外的行为,是否也存在着很大隐患呢

韩子便说过:“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而人主兼礼之,此所以乱也。”

这个“侠”便是指的墨家。

在韩非子看来,墨家团体拥有很强大的凝聚力,且个体本身也有不弱的武力值,这种情况下,他们又将墨家之法看得比诸国的法律还高,这并不是一件好事情。

当巨子向善,能够约束墨家子弟的情况下,墨家之法的意义才能体现,而当巨子能力不行,那墨家之法便形同虚设。战国后期墨家子弟以侠为名为人报私仇并杀害他人的做法,证明了缺乏约束的墨家,也会对社会治安造成很大的威胁。

二、“赴汤蹈刃,死不旋踵”:墨家子弟“为义”奔走于各国间,不畏生死助他国守城,背后的代价,是人才的凋零

《墨子·贵义》说:万事莫贵于义

何为“贵义”呢?

答:墨子认为无论是行为还是语言,凡是对百姓有利的,便要去施行

墨家推崇众生平等,墨子认为诸侯间不该进行对百姓有害的不义之战,所以,墨家子弟应该为了心中的道义,去协调诸侯国间的矛盾,帮助弱小的国家抵抗强大的对手。

《墨子·公输》记载,昔年,鲁班为楚国造云梯打算攻打宋国,墨子一听说这个消息后便急忙前往楚国游说楚王放弃这次战争。

鲁班企图用杀死墨子的办法威胁他放弃游说,墨子却说:“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祖师爷以身作则,凭借着“赴汤蹈刃,死不旋踵”的精神来践行心中的道义,他的行为,为墨家子弟树立了标杆,后世的墨家子弟莫不以追求道义为贵。

【墨攻中墨家子弟帮助他国守城剧照】

“非攻”、“贵义”都是很美好的精神品质,值得诸侯王们推崇,但若是由墨家这个学术门派来做这件事的话,那代价显然很大:一个人的能力固然很重要,但若是放在国与国之间的战场上,个人能力起到的作用就相当有限

孟胜为墨家巨子时,要帮助阳城君抵挡楚国的大军,他的弟子徐弱就劝告到:死而有益阳城君,死之可矣,无益也,而绝墨者於世,不可

楚国是战国七雄之一,而阳城君只是楚国的公室成员,孟胜在实力悬殊如此大的情况下还想帮助阳城君抵御楚国大军,必然是舍生取义的结局。

但孟胜是墨家巨子,他的身边聚集着墨家的核心成员,这无异于用墨家的前途保全道义。

尤其是在墨子死后,墨家内部由于观点不同,已经分裂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三个学派的情况下,墨家的势力早已大不如前,此时损失任何一个墨家子弟,对墨家都是不小的打击。

孟胜却觉得他已经答应帮助阳城君守城,他如果此时离开,便会让墨家失信于天下,他打算将巨子的身份传给宋国的田襄子,而自己要去履行承诺:死之所以行墨者之义

【秦时明月墨家子弟】

对于墨家子弟而言,道义重于生命。

当孟胜派去的弟子完成与田襄子交接巨子继承相关的事宜后,田襄子唤住了他们:一定要去吗?孟胜巳传钜子於我矣,我命令你们停下来。

没有人回答田襄子,也没有人回头,他们义无反顾朝着心中的道义走去。

阳城君早已不知所踪,随着他的城被攻破后,楚国大军发现了挡在他们面前的是怎样一群勇士:“孟胜死,其弟子死之者八十三人”,其中,劝孟胜离开的徐弱身先士卒倒在了最前面

墨家在诸侯纷争不断的战国时代,竖起了一杆道义的大旗,他们舍身忘死奔走于诸侯之间,去践行心中的正义。

但逆流而上的代价很沉重,一代代墨家子弟将自己的生命永远留在了,他国的城墙之下。

人才的凋零,导致墨家的学术理论在传播的过程中,能够领悟继承墨家学术精神核心的人越来越少。到了汉代的时候,墨家学派的继承者几乎忘记了先辈的思想,只剩下《史记》中记载的重承诺的游侠了: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

【墨者插图】

三、墨家尚贤尚同、崇尚节俭、兼爱非攻的思想,不适用于诸侯国争霸战争的需要,故而墨家的地位逐步被法家代替

墨家的学说,首先是教人如何成为一个君子,其次是教会统治者如何去爱人,打造一个人人平等的社会。

这样的学说过于理想化,它对于诸侯们试图完成统一天下的想法,几乎没有什么帮助,甚至于墨家反对战争的思想还和君王们的理想相冲突。

墨子之后的墨家诸子们,在适应时代,调整学术理论这方面,做得差强人意,他们一方面固守原本的思想理论停滞不前,另一方面又碍于核心弟子的消亡而致使传承出现了残缺。

正是在这种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更务实的法家思想代替了墨家的“兼爱”,成为了各国变法优先考虑的选择。

文/脑洞趣味历史

不知道您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如果喜欢,欢迎点个关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将为您带来有趣的文章分享

参考资料:

【1】《史记·游侠列传》

【2】《韩非子》

【3】《庄子》

【4】《吕氏春秋》

【5】《墨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