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特点、审题与写作

 昵称2543769 2019-04-27
高考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特点、审题与写作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特点、审题与写作

张持

从本质上看,任务驱动型作文是指向明确、有明确任务的新材料作文,是针对材料下达一个或多个指令性任务,让考生更好地围绕材料的内容及含意,选择最好的角度来切入写作,写作目的和要求都十分明确的作文题型。

一般情况下,任务驱动型作文都呈现以下一些特点。

任务驱动型作文特点:指令性

指令性是任务驱动型作文最大的特点。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指令,包括文体指令、内容指令、思维指令、比较指令和对象指令等。很多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指令不止一个,在审题的时候不能遗漏。

1.文体的指令

所谓文体的指令,是指材料的要求中已经或明显或隐含地规定了写作的文体。如2016年浙江卷高考作文题就明确规定了只能写论述性文章。

要注意的是,有些作文文体,其指令不是那么明显,需要考生稍作分析。如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III的作文题,其要求是,请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这个任务中隐含了文体要求,“我看高考”的“看”字,表明要侧重发表自己的看法,要写成议论文;“我的高考”中的“的”字,表明要侧重叙述 “我”的故事,要写成记叙、抒情类文章。

2.内容的指令

综观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题,几乎所有的任务驱动型作文题都有内容的指令,指令几乎都会指向材料本身。以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III作文题的命题材料来作分析说明:

“40年来,高考为国选材,推动了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句话是从高考的作用与评价的角度去阐释的,适合写议论性、评述性文章;“40年来,高考激扬梦想,凝聚着几代青年的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饱含着无数家庭的泪珠、汗水与笑语欢声”,这句话则是从个人的角度去叙述,强调高考与个人、家庭的关联,适合写叙述、抒情性文章;“想当年,1977的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拐角”,这句话强调的是恢复高考的意义,适合展开论述,而“看今天,你正与全国千万考生一起,奋战在2017的高考考场上”则适合写当下的高考故事。

3.思维的指令

所谓思维的指令,是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任务指向的材料会出现或矛盾,或对立,或引人深思的情境或问题,然后要求考生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或方案。

这就需要我们对材料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认真思考、深入分析,对材料中有争议、有分歧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

如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I: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对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从材料的要求看,任务是指向内容的,即对材料中出现的现象有什么看法或者评价。“写信”规定了文体,即只能是书信体,而书信体,一般都是论述性的。

但明确了这些任务,不一定就能较好地写好作文,因为这则材料还隐含着其他的指令,即思維的指令。材料中出现了两对相互矛盾或者说是对立的情境。

第一对矛盾或对立的情境是,父亲高速路上打电话,女儿举报。第二对矛盾或对立的情境是,警方教育并将事件发布在微博上。从情理的角度来看,女儿的行为是不近情理的;而从法理与安危的角度看,父亲的举动又和家人产生矛盾。从警方教育的角度来看,是为老陈好的,但将事件发布在微博上,又有不尊重他人隐私之嫌。

4.比较性指令

比较性指令是指任务中蕴含二到三种不同的人、事、方法等,要求考生对这些不同的人、事、方法等进行比较,并阐释看法或理由。

以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III作文题为例: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对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这则材料的限定性非常强,其限定来自材料后面的限定语:“自己”的体会,“比较”这三条途径。因此文章必须要有比较,比较这三条途径,也就是说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写如何提升语文素养的,而切入的角度不能超出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的范畴。

行文时,不能只谈一种方式,而对另两种方式选择性忽视,但要注意的是,切不可平均用力,通篇比较。

5.对象的指令

对象指令是指材料作文在任务指令中明确写作的对象,也就是明确文章的读者。不同的读者,选材、行文等也会有所不同。如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I作文题的写作对象就是“外国青年”。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审题

如何有效地针对任务驱动型作文进行审题呢?

首先,是要找准写作任务,围绕写作任务来展开。上文我们已经详细分析了不同类型的任务,在此不再赘述。

其次,根据不同类型的材料,做有针对性的分析。

故事类材料要注意抓住不同的主体及其各自的言行,从不同的主体出发去立意。名言类材料要注意抓住名言的含意,特别要注意名言的矛盾对立性;如果是多则名言,一定要注意这几则名言之间的联系,从关联点出发去立意。在这里我们侧重谈图画类、诗歌类任务驱动型作文如何审题。

1.图画类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审题

图画类新材料作文的材料可能是漫画,也可能是图片。这种作文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我们同学一定要读懂画面,明确画面中隐含的信息,然后去立意行文。

我们看2012年湖南卷高考作文题:

伸出是温暖的服务,摊开是放飞的想象,张大是创造的力量,捧起是收获的快乐……

根据上述图文,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这则材料只是一张图片,没有任务。我们可以设置一个任务:如果上面的图片是你在某一次活动、事件中别人帮你拍下的图片,请结合你当时的思考与体悟,写一篇文章。

我们先看任务:首先这张图片是“你”在某次活动或事件中的,你可以记述你在这件事或活动中的所作所为,写成叙述性文章;也可以先简单交代事件,然后阐述你的思考,写成议论性文章。

要写好这篇文章,还需要思考题目中的参考提示语:伸出是温暖的服务,摊开是放飞的想象,张大是创造的力量,捧起是收获的快乐……

可以写自己温暖他人、温暖社会的一次服务,也可以写对志愿服务等的理解与评价;可以写自己对梦想的追逐,也可以写对放飞梦想的双手的理解与看法等。

写作图画类任务驱动型作文,需要注意的点:

(1)读懂画面,抓准画面的主体

漫画类作文材料,一定要读懂画面的内容,抓住画面的主要内容,明确是谁,做了什么,有什么样的效果或危害等。同时,还需注意画面真正的主体是谁,从主体的角度出发去立意。

(2)关注材料给的提示信息

对图画中的任何文字、数字及其变化等都要特别关注。

2.诗歌类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审题

审题策略一:抓住关键语句,从总体出发,揣摩诗歌主旨。

看下面这则诗歌材料:

我仰望夜空

感到一阵惊恐

如果地球失去引力

我就会变成流星

无依无附在天宇飘行

哦,不能!

为了拒绝这种“自由”

我愿意变成一段树根

深深地扎进地层

对这则材料,我们也可以加一个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如果你是诗中的“我”,你会有怎样的选择?请结合你的经历、思考与体悟,写一篇文章。

这则材料的关键语句是,“失去引力,变成流星,无依无附,拒绝这种‘自由”(这是原因);“愿变成树根,深深扎进地层”(这是结果)。由此诗歌的主旨就很清晰了:一是失去“引力”的“自由”不可取;二是拒绝这种“自由”,将根扎进地层。再结合我们给出的任务,就能较好地立意行文了。

审题策略二:品味诗歌意象

中国诗歌最大的特点是以一定的意象来营造一定的意境,因而要读懂诗歌,就必须品味诗歌的意象。我们要从诗歌本身出发,看主要有哪些意象,其特点是什么,分别有怎样的象征含义。

以上面的诗为例,其主要意象是“流星”和“树根”。“流星”的特点是飘忽不定,无所依附,“树根”则给人稳定、安全之感。因而在立意上,我们可以分别从这两个意象出发。

从“流星”的角度,我们可以立意:人生没有绝对的自由,约束力无时无刻不在;人生需要适当的约束;莫让“自由”遮慧眼;绝对的自由意味着绝对的飘荡。

从“树根”的角度,我们可以立意:成功需要脚踏实地;实干,成就别样人生;既要有高远的理想,也要深深地扎根地层。从综合的角度看:人的内心必须有所依存,绝对的自由,只会让心灵在真空中失重;可以仰望星空,但更要脚踏实地;拒绝诱惑,实干才能成功。还可以从“流星”的角度去逆向思维:愿做一颗流星,哪怕无依无附,也要追求闪亮的瞬间,以短暂的生命画出美丽的风景。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文体选择与行文策略

1.文体选择

文体的选择需要根据不同人擅长的文体去选择。新材料作文建议写议论性文章,因为审题有一定的难度,叙述类文章特别容易偏题。任务驱动型作文建议擅长写记叙性文章的考生写叙述性文章,原因是审题难度较低,审题出现偏差的可能性极小,写作中偏题的可能性也不大。相对而言,叙述性文体容易拿高分,但写作叙述性文体也要有一定的技巧和写作水平,切忌通篇流水账,没有中心、没有重点。建议擅长写议论文的同学就坚持写议论文,毕竟议论文是比较保稳的。

2.行文策略

(1)始终围绕任务来展开,心中有读者

任务驱动型作文需要围绕任务来展开,心中要有写作对象。以2018年深圳市二模的作文题及优秀作文为例作详细分析说明。

子思受邀回高中母校宣讲成长经历及学习心得。他说自己在母校学习期间就非常喜欢儒家文化;现在,他正跟着研究生导师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有位同学向他提问:“对儒家文化,我们有所了解,像‘约之以礼‘以德服人‘推己及人之类的道理,我也很认可。可是,在生活中真要那样做,会不会连公交车都挤不上去?”

如果你是子思,你将怎样回应这样的提问?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以上作文题的任务是“假如你是子思,你会做出怎样的回应”,对象指令和内容指令都十分明确,行文过程中,要对提问的内容做出相应的回应。既然要回应,行文时就要针对材料中的问题,经常性地提及回應的对象。

请看下面考场优秀作文节选:

亲爱的同学:

你好!作为学长,我非常高兴你对儒家文化有如此现实的考量。的确,你的担心不无道理,但我想告诉你,守得儒道,方得大同。坚守儒家文化,对于个人和社会,都有大益处。

儒家文化以“仁”和“礼”为核心,弘扬道德和至善的力量,听上去没有任何强制力,这也许正是你担心的来由。但你的担心却是以仅有你一个人去践行这种道德行为为前提的,故而略显单薄。如果设想人人都践行并弘扬这种理念,其中的美德力量也必然能引导个人行为规范,推动社会向大同并轨。如果这样说还不够清楚,那么我就从“守”“破”“离”三方面来进一步解释一下。

……

希望我的回答让你满意,也希望你能坚持热爱儒家文化。

文章的开篇有强烈的角色意识,“子思”回答了同学的提问,语言亲切自然。紧接着第二段,“子思”循循善诱,从三个方面来阐述自己的观点。文章在分析的过程中,通篇不忘与读者对象进行交流和沟通,无刻板说教之感。

(2)比较型任务驱动型作文需要突出重点

比较型任务驱动型作文一般有两到三则材料或多个对象,需要选择其中的一方来论述。行文时不要平均用力,而要有所侧重,更要有所比较。

看下面一道2016年某市高考模拟试作文题:

某报为了发掘有温度和人情味的新闻,引导读者以温暖的视角看待社会,开设了《暖闻》专栏。编辑部收到三则新闻:

一位卖油条的青年多年坚持不用有害的“复炸油”炸油条,给顾客提供新鲜健康的油条,被网友称赞为最帅的良心“油条哥”。

一位老父亲从外地来医院看望儿子,但儿子正在坐诊,忙得抬不起头,根本说不上话。老人家等了两个多小时后,只好挂了个号,和儿子见了一面。

某地举办珍品画展,一个男孩在探身观赏时不慎跌倒,损害了一幅珍贵名画,主办方认为男孩只有12岁,又不是故意的,因此仅备案而未报案,希望男孩的心理不要受到影响。

从以上新闻中选择一则刊登在《暖闻》专栏中,你认为哪一则更合适?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这则材料的任务是“从材料所给的三则新闻中,选择一则刊登在《暖闻》专栏上”,任务要求除比较指令外,还隐含着内容指令“暖闻”,也就是在行文过程中,必须挖掘所选新闻的“暖”来展开。比较指令,在行文的过程中要有所侧重,不能平均用力。

看下面考场优秀作文节选:

岂无暖闻?老父亲到医院看望医生儿子,等了两个多小时后,只好通过挂号见面,暖则暖矣,但是父子情深中总有工作压缩亲情的悲哀,让人痛心;卖油条青年多年坚持提供新鲜健康的油条,暖则暖矣,但是为顾客提供新鲜健康的食品,不是理所当然的吗?唯男孩不慎损坏名画主办方未报案一则新闻,让我感受到人情之暖——暖在照顾你的心。

面对情有可原的犯错,我们应该选择去原谅。小男孩……

这原谅最暖人心的地方在于照顾了他人的感受。我相信新闻中那个小男孩面对自己的错误是心怀愧疚的……

照顾人心之暖是可以传播的,它将像星星之火一样温暖小男孩和大众的心,这便是我选择刊登这则新闻的理由……

文章的作者在行文过程中重视比较性指令,不是平均用力,而是有所侧重。文章第一段用简洁的语言对三则材料稍作比较分析,然后顺势做出自己的选择,选择“男孩不慎损坏名画主办方未报案”这则新闻。这样文章就能集中笔力分析自己做出这种选择的原因,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不是简单地就事论事,而是分析其暖人心的地方“在于照顾了他人的感受”,其中“照顾人心之暖是可以传播的”的观点有一定的深度。文章的结尾,作者又将视角延伸拓展到类似的社会现象,这样文章就有了一定的广度。

(3)创设情境

2017年,全国卷作文题出现了多个关键词、名言、场景等组合的命题材料,对学生的写作提出了一定的挑战。无论是2017年的选择两三个关键词、名言,还是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I作文题不同年份事件的组合,在审题立意以及行文的过程中,学生都要避免简单地罗列关键词或事件。

应该注意,全国卷作文题一般都是比较宏大的主题,考生极容易写得“假大空”。要避免这种“假大空”的文章,考生就需要在审题立意上花一点功夫。如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I,材料提供了7个年份不同的事件,同时提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由提示可知,考生既要写到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又要糅杂进“追梦、圆梦”的内容。同时,材料中提到的已经发生的事件,也要在此基础上进行展望。

如谈及“2008年汶川大地震”,我们可以创设两个情境:亲历汶川大地震,亲眼看见重建汶川,建设美丽乡村;在美丽的新汶川上,展望基本實现现代化的新农村的场景。在这两个情境的基础上,通过议论或抒情,将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融入文章中。这样文章就不是简单地罗列成就或事件,不是大而空地议论、喊口号,而是有血有肉——有苦难带来的际遇,有在废墟上重建的追梦,有展望未来的圆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