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何红楼梦十二钗除了薛宝钗都有自己的曲子,连宝玉也有一首!

 江山携手 2019-04-27

《终身误》这首曲子不是属于宝钗的,而是属于宝玉的,因为它通篇以宝玉视角展开,来描写自己在钗黛之间的徘徊纠结,所以很显然这是宝玉的终身误而不是宝钗的终身误(十二曲从来没有说自己是只写十二钗的,只是“此或咏叹一人,或感怀一事,偶成一曲,即可谱入管弦。”所以说这首曲是写宝玉的,完全可以成立)。

这首曲子表达的宝玉的终身误含义有两重,一是他根本就不该下凡,因为第一回僧道劝石头不要下凡,对石头说“人世间美中不足好事 多魔”,而石头没有听,执意下凡。所以终身误里宝玉才说“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这和僧道的话相对照,很显然以宝玉经历一切之后的口吻写出的《终身误》是在叹息自己以前的执迷不悟,这是一误。

二是这首曲子描写的是宝玉一心念着木石前盟,而忽视了金玉良姻。金玉姻缘是癞头和尚这位上仙安排的,怎么可能是错的呢?所以错的只能是宝玉自己,他太情迷于黛玉,忽视了宝钗,最后大家都悲剧收场,这就是第二误。

宝玉和宝钗结婚是曹公在前八十回多次暗示过,判词、红楼梦曲都说得很明白。虽然成婚的具体情节不符合原意(应该是黛玉逝后、才金玉成缘)。

“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说的就是宝玉与宝钗婚后虽然能够齐眉举案,但他终忘不了黛玉,忘不了给黛玉的承诺,最终意难平、悬崖撒手。

红楼梦曲一共十四首,除去开头与结尾是总叙以外,中间十二首正好分别吟咏了书中的十二个人物。金陵十二钗中的十一钗都吟咏到了,唯独 没有专门悲叹宝钗的曲子。

大家都把《终身误》当作是专门吟咏宝钗的曲子,这与事实是不相符合的。须知,要专门吟咏必须是以这个人为咏叹的中心对象的。要么是以旁人的口吻来感叹他(她)的人生遭际,如《乐中悲》感叹史湘云的“襁褓中,父母叹双亡,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又如《世难容》感叹妙玉的“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要么是以人物自身的口吻来其道其感受,如《虚花悟》以惜春的口吻自道:“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情淡天和”,又如《留余庆》以巧姐的口吻庆幸曰:“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

而《终身误》却对宝钗有何遭遇、有何处境,以及的她的所思、所感、所言、所行,全然没有一个字的交代。无论是所谓的“俺只念木石前盟”,还是所谓的“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全部说的是贾宝玉在选择自己“终身”大事上的“误”!因为宝玉对黛玉的爱,去证前缘、悬崖撒手了,最终却造成了宝钗薄命的悲剧。在这里,宝钗没有错误却被宝玉抛弃,所以,只能由宝玉表达对山中高士宝钗的深深歉疚。

第二十一回脂批:“宝玉之情古今无人可比,固矣;然宝玉有情极之毒,亦世人莫忍为者,看到后半部,则洞明矣。此是宝玉三大病也。宝玉有此世人莫忍之为毒,故后文方能‘悬崖撒手’一回,若他人得宝钗之妻、麝月之婢,岂能弃而为僧哉!玉一生偏僻处。’”是说宝玉对不起宝钗。

为什么是宝玉?廖一梅有句话,“在我们的一生中,遇到爱,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所以既使宝玉的才情不如黛玉,黛玉也很明白,但他们是知己,他们互相了解,这个才是真正的爱情,这个不会随时间而变化,不会因为“宝钗之妻、麝月之婢”而于世间苟活。

因此,红楼梦曲所专门吟咏过的人物是其他十一钗加贾宝玉,惟独就没有薛宝钗!这又是为什么呢?道理很简单,因为宝钗的冷,她的表为入世实为出世。在别人眼中,是悲惨遭遇、红颜薄命,在宝钗眼里,可能都算不了什么。她是“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且“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或者用脂砚斋的话说,宝钗乃是“历着炎凉,知著甘苦,虽离别亦能自安”,且具有“香可冷得,天下一切无不可冷”(第7回双行夹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