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比干的世界》第13章 武周克殷 第4节 武周克殷三步走

 比干星空下 2019-04-27

第4节  武周克殷三步走

早婚早育的周文王十五岁时就生下了老二姬发,老大伯邑考被帝辛弄死后,老二姬发继位为武王后,继用岳父姜子牙为国相,以兄弟周公旦、召公奭为左膀右臂,一手抓整顿内政,一手抓军队建设,综合国力弹升起来。古公亶父、王季历、文王姬昌三代周王打下的江山传到武王姬发手里,周人谋天下的想法一天天发酵,跃跃欲试,对殷商虎视眈眈,必欲置殷商于死地。偏这个时候,帝辛的腐化堕落、荒淫暴虐愈演愈烈,正应了后人的一句话“不作不死”。

武王继位第九年,岐周和殷商已公开叫阵,武王在盟津(今河南省孟津)大会诸侯,传说前来会盟的诸侯有八百个,向对岸的殷商守军演了一出大戏,效果还不错,看上去挺热闹。但有学者认为,所谓八百诸侯,概指其多,非实指,若每个诸侯带一百名随从,则有八万人之多,搁现在搞多国联合军事演习也用不着这么多人。

武王继位第十一年,穷兵黩武的帝辛持续发动征讨东夷、东南夷的战争,以炫耀自己的武功,借此对岐周形成战略威慑,也是想扩展岌岌可危的殷商帝国在东方的战略空间,哪想到整个殷商国困民乏,民怨沸腾。武王判断时机已到,便联合庸、蜀、羌、髳卢、彭、濮等部族,亲率战车三百辆辆,虎贲三千、甲士四万五千人,长途奔袭朝歌,在牧野一战中大败商军,攻入朝歌,一战得胜,虚胖的殷商天朝就此覆灭。

有史家考证说武王在牧野大战之前,已经重金收买了商军的大小将领,给他们封官许愿,策反了商军主力,只有飞廉、恶来、费仲等人没有被拉下水去,恶来和费仲都死于乱军之中。所谓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牧野之战”不过是史家杜撰出来,表演给后人看的,一如当父母的对孩子说你是从垃圾堆里捡回来的一样。此说待考。

孟津观兵

传说武王九年(公元前1047年,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推断时间,下同),姬发先在毕地祭祀死去的先王姬昌,然后前往东方举行古代阅兵式,到达盟津(今河南孟津),设姬昌的木头牌位,用车子运载置于军中。姬发自称太子发,表示是以周文王姬昌的名义征伐,自己不敢独断专行。他向司马、司徒、司空、诸侯告诫:“大家要小心谨慎,说到做到!我小子无德无能无知无识,全靠先祖们留下诸位有德之臣,才继承了祖先的功业,当致力于赏罚,以巩固祖先的功业。”仪式完成,拔营起兵,其岳父兼军事统帅姜尚下令:“各位诸侯们,集合起你们的部下,带上你们的船只,迟到者斩首。”

姬发率军横渡黄河,船队行至河心,就像很多如有雷同的传说那样,有一条大白鱼跳进姬发乘坐的船中,姬发俯身拾起用来祭祀;渡过黄河之后,有一个从天而降的大火团落在姬发的船顶上,凝固成乌鸦状,它的颜色是红的,降落时声音轰隆隆响。前来盟津会盟的八百个诸侯都交头接耳七嘴八舌地说:“可以伐纣了。”姬发说:“你们看走眼了,未知天命,现在还不行。”这一次,姬发没有听从尚父兼岳父姜子牙的意见,坚持在阅兵后,班师回来。翁婿俩第一次闹别扭,不过很快在邑姜的劝解下烟消云散了。

一些相信天人感应的中国人喜欢把偶然发生的自然现象与人世间的大事件联系起来并加以无厘头的艺术想象和推理,视之为某种异象或预兆,这种几千年来延续下来的思维惯性使得基于科学理性的唯物辩证法精神在实践中得不到有效的贯彻,有时候反被当作无形的偶像崇拜而被供奉起来,供奉而不运用。在“武周克殷”这一历史事件中,常见类似的天人感应说,周人不自信,就只好拿天象来说事儿,反倒显得帝辛治下的殷人以天命自诩更坦荡豪气。

《牧誓》之誓师

《尚书》是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相传由孔子及弟子编选而成;但有些篇幅如《尧典》、《禹贡》等明摆着是后来的儒生们补充进去的,行文风格差如歪瓜裂枣。《尚书》原称为《书》,到汉朝改称《尚书》,即上一代的书(谐音)。《尚书》的记录上起传说中的尧舜禹,下讫春秋中叶的秦穆公,时间跨度在约略公元前2200年到公元前621年,按虞(舜)、夏、商、周四代的顺序编辑,体例分为典、谟、训、诰、誓、命六种。除《禹贡》近似地理记而外,其余均为训下和告上之词,近于后世帝王的诏令和臣僚的奏议。《尚书》的主要内容有两类,一类无非是敬天法祖,二无非是讨伐逆命,即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尚书》的大多数篇章文字古雅,语言质朴,保存了商周两朝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不少重要史料。

《牧誓》是《尚书》的篇名。公元前1046120日,周武王率诸侯国际联军与帝辛的军队将决战于牧野,特作《牧誓》鼓舞军心。以下为《牧誓》的通行版,与司马迁《史记版》略异。

《尚书·周书·牧誓》原文:

武王戎车三百两,虎贲三百人,与商战于牧野,作《牧誓》。

时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王左杖黄钺,右秉白旄以麾,曰:“逖矣,西土之人!”

王曰:“嗟!我友邦冢君,御事: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师氏,千夫长、百夫长,及庸,蜀、羌、髳、微、卢、彭、濮人。称尔戈,比尔干,立尔矛,予其誓。”

王曰:“古人有言曰:‘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今商王受,惟妇言是用,昏弃厥肆祀,弗答;昏弃厥遗王父母弟不迪,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长,是信是使,是以为大夫卿士,俾暴虐于百姓,以奸宄于商邑。今予发,惟恭行天之罚。今日之事,不愆于六步、七步,乃止,齐焉。勖哉夫子!不愆于四伐、五伐、六伐、七伐,乃止,齐焉。勖哉夫子!尚桓桓,如虎如貔,如熊如罴,于商郊。弗御克奔,以役西土,勖哉夫子!尔所弗勖,其于尔躬有戮。”

《尚书·周书·牧誓》译文(参考意译):

周武王率领兵车三百辆,勇士三百人,在牧野与商纣王的军队作战,发布了动员令《牧誓》。

甲子日的黎明时分,周武王大军来到殷商都城郊外的牧野,举行誓师大会。武王左手持黄色的大斧,右手举着系有牦牛尾巴的白色旗帜,感叹说:“多么遥远啊多么壮观,大家辛苦了,我们这些从西方来伐纣的人!

武王说:“快来看哦,我们友邦的国君们和执事的大臣们,你们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师氏,你们千夫长、百夫长们,还有你、你、你,你们这些庸、蜀、羌、髳、微、卢、彭、濮等国的英勇战士们,高举起你们的戈,排列好你们的盾,竖立起你们的长矛和耳朵,听好了,我要发布誓词了。”

武王说:“古人云:‘母鸡是不能在清晨报晓的;若母鸡报晓,说明这户人家就要衰落了。’女人如母鸡(不知邑姜女士听了这话作何感想),现今商纣王却听信妖妇的话,对我等祖先的祭祀不闻不问,蔑视同宗,弃兄弟而不重用,对那些从四方逃亡来的罪人却推崇有加,又是加封又是宠信的,上赶着让这些恶人担任大夫、卿士等重要官职。这些恶人残暴地对待我堂堂殷商的百姓,在我天朝大邑商治下违法作乱,残害人民。以祖先的名义,我姬发奉上天的命令惩讨纣王。今天将是一场大决战,我军进攻的阵列摆开,前后距离不得超过六步、七步,战阵要保持整齐,不得拖拉松垮。将士们,你们奋勇向前啊!在交战中冲锋陷阵,注意:你们不超过四五个回合、六七个回合,就要停下来整顿阵容,再次冲锋陷阵。勇往直前吧,英雄的将士们!希望你们个个威武雄壮,如虎如貔,如熊如罴,前进吧,让我们的正义之师杀向商都的郊外。注意:在战斗中,不要攻击那些从敌方奔来投降的人,要优待俘虏,要用这些俘虏为我们自己服役,增加我们自己的战斗力。勇往直前啊,英雄的将士们!你们如果不奋力向前,你们自身就会被杀。”

周武王的这篇《牧誓》颇多商汤伐夏的《汤誓》影子,有的地方简直就是照搬照抄,但有一点还是较有创新突破的,就是提醒将士们对待那些战场投诚过来的敌人要缴枪不杀,要善待俘虏,这仿佛又在暗示着什么,——他究竟在暗示着什么呢?

牧野之战

周武王十二年(公元前1044年)二月甲子日(一说农历春节大年初一)的凌晨,姬发一大早就赶到殷商别都朝歌郊外的牧野(今河南淇县西南)主持誓师大会。誓师完毕,参战的诸侯统计起来共有战车四千辆,列阵于牧野。

此次誓师大会,周武王的外宣部门号称有八百个诸侯与会,共四千辆战车,那么,平均每个诸侯才出五辆战车,参战积极性显然并不高;那么,为什么商周两军一接触,帝辛的战队就倒戈了呢,如果周武王不是事先做了其他一些准备工作,那么,两支战队至少是可以胶着一阵子的;那么,周武王事先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呢?

帝辛听说姬发前来讨伐,酒也不喝了,歌也不唱了,舞也不跳了,转眼发兵七十万(一说十七万,下同)出城来战。姬发派姜尚率领百夫长组成的将官军团迎头挑战,用重装备的单兵阵驰击帝辛的军队,自己退后一步压阵督战。史传帝辛的军队都是临时拉来的奴隶俘虏凑数,人数多则多矣,但都无心作战,只盼周武王赶快攻入朝歌。在周军的凌厉攻势下,帝辛的军队丢盔弃甲,临阵倒戈,掉头攻击帝辛,为姬发做前线内应。姬发顺势掩杀过去,帝辛手下的军队溃不成军,抱头鼠窜,恨只恨爹娘给自己少生了两条腿。帝辛顿时蒙圈了,飞也似地逃回朝歌城,估摸着这一劫过不去了,洒泪吻别了心爱的妲己,把宫中最好的宝玉都穿戴在身上,登上鹿台,自焚而死。

意气风发的姬发手持白旗(岐周惯用白旗,殷商惯用黑旗)指挥诸侯,八百诸侯都向他拜手致敬,姬发也向诸侯拱手回礼,这一仗打得出其不意的顺手,诸侯们都听从姬发的号令。

姬发来到朝歌,城中的百姓都在城郊列队等候,热烈欢迎。姬发派群臣满城贴广告,安慰殷商的百姓说:“上天将赐福给大家!武王姬发就是那个受命给大家派送幸福的新天子。”殷人听了好喜欢,齐刷刷地拜手稽首若干次,姬发也若干次还礼拜谢。

姬发进城,到了帝辛自焚的地方,回忆往昔受到表哥的种种侮辱,不禁恨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没下车就拿箭射帝辛的尸体,射了三发才下车,又用剑刺这厮的尸体,不解气,又用黄钺砍下老对手的头,挂在高高飘扬的大白旗上,回头找苏妲己和她的闺蜜算账,发现这俩女的都已上吊自杀。姬发又射了三发,用剑刺她们,用黑钺砍下她们的头,把她们的头挂在小白旗上(一说裸尸游街示众)。武王做完这一切才出城,回到军中,嘱咐手下人不要把自己刚才那些举动说出去。

根据正史记载,武周克殷大事记如下:

1、三月丁卯(农历初一),吕望(姜尚)奉命战胜殷臣方来(疑为恶来),归来献俘。

2、三月戊辰(农历初五),武王在牧野祭祀文王,宣布政令。

3、三月壬申(农历初六),吕他(疑为吕尚的儿子)奉命战胜越戏方,归来献俘。

4、三月辛巳(农历十五),侯来奉命战胜殷臣靡集于陈,归来献俘。

5、三月甲申(农历十八),百弇奉命率虎贲战胜卫(即豕韦),归来献俘。

6、四月庚子(农历初四),武王命令陈本伐磿,百韦伐宣方,新荒伐蜀。

7、四月乙巳(农历初九),陈本、新荒战胜磿、蜀归来,向武王报告擒霍侯、艾侯、佚侯、小臣等四十六人等。百韦战胜宣方归来,向武王报告擒获宣方之君等。百韦又奉命伐厉,归来献俘。

8、四月辛亥(农历十五)到乙卯(农历十九),武王在牧野修筑宫室,向祖先举行献捷祭礼。

9、六月庚戌(农历十二),武王在周的祖庙向祖先举行献殷馘俘礼。

10、六月辛亥(农历十五),武王祭祀上天。

11、六月乙卯(农历十九),武王在周的祖庙举行献殷属国的馘俘礼。

武周克殷是中国历史上一件具有划时代的大事,牧野一战结束了近六百年的殷商王朝统治,之后,西周实行分封制,建立了长达八百年的周朝(中国正史上最长命的朝代)。

今人对武周克殷的胜利原因有很多正反说法,有说是因为周武王讨伐殷帝辛时制定了精密的讨伐策略,有说归功于以周部落为主的诸侯国际盟军,也有说武王伐纣胜利是因为得到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主流说法是殷商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白炽化,民心涣散,前方将士无心恋战,倒戈相向,代表历史进步力量的周武王、姜尚等人把握有利战机,乘虚蹈隙,牧野一战而胜。

另有极个别史家认为是周武王、姜子牙使用了诈术、巫术、离间术等不光彩手段,结合舆论道德宣传战,才夺得殷商江山,帝辛的将领都早已被武王的糖衣炮弹一网打尽,牧野之战就是一个走场,走过场,胜负早就在武王事先跟殷商各级大小官员的钱权交易中决定了。此说有争议。

武周克殷也是中国历史上纠缠不休的一个政治伦理难题。《史记·伯夷列传》云:“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意思是说如果最高统治者残暴无道,下面的人可不可以用武力推翻他,以暴易暴?如果不推翻他,他会继续实行暴政;但如果要去推翻一个暴君,也会伤害许多人,还不一定能成功,即使成功了,同为施暴者的胜利者和失败者又有什么区别?或者说,这里有一个“度”:过了某个限度也许就可以采取行动了。但即便如此,也还有对暴力属性的恒定评价,即暴力是一把双面刃,伤害敌人的同时也伤害无辜的他人。对于这种“二律背反”式的政治伦理怪圈,不争论有时或许是明智的,但难题却不会因为不争论就消失。

周人似乎还没有“人死为大”的习俗,也没有尊重失败对手的传统,所以周武王对死去的帝辛及其两位宠妃的做法也不存在“虐待尸体罪”之类嫌疑,相比于后世有人战胜对手后实施的刨坟掘墓、毁棺鞭尸、挫骨扬灰、株连九族等极端报复行为,周武王算是温和的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