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盗若无道,谓之无教:明嘉靖年间福建建宁“大盗窃银案”钩沉

 云海游龙的书屋 2019-04-27

明世宗嘉靖四十年(1561),倭寇祸乱福建,兴化、漳州两府尤为严重。乡官(治理乡里事务的下级官吏)林命致仕而归,因做官所积财物甚厚,不敢复归家乡,遂寓居在建宁府临江门附近。某日,林乡官雇佣匠人修盖房屋,内有一工匠,名叫密汲,原江西人,流居建宁,白天做工,夜晚为盗。因修葺盖屋,密汲得见雇主房楼上堆积皮箱很多,心疑其中必有金银财宝,于是暗邀蒋承熙等人去偷。

蒋承熙其人,原系建宁府建阳县的盗贼头目,智巧轻捷,机变风生,从来都是夜无虚出,出必满载而归。本地市井无赖、衙门仆役中,谋求填饱口腹的人,大多加入其伙,徒弟数以百计。特别是四处丢失财物的案子,所抓获的窃盗,皆指认是蒋承熙主使而入宅所为,故百姓屡屡经告官府,蒋承熙一再被刺字(明代按律,盗窃犯,初犯者在右小臂刺“盗窃”二字,再犯者刺左小臂,三犯者处以绞刑)。

如今逢密汲盛情相邀,蒋承熙趁夜攀附登上林命的屋顶,割开房桷,偷出六个皮箱,每箱内有银五百两。众贼见状,喜悦万分,由于天色近晓,蒋承熙合计道:“乡官失物,必不罢休,即将天亮,此刻难以分银而散,不如埋于地下,等候官府搜查稍缓,风头过后,我们再分。”众贼认为有理,便将银子埋于乔家宅院床前踏板下。

盗若无道,谓之无教:明嘉靖年间福建建宁“大盗窃银案”钩沉

次日一早,林乡官见房顶漏光,等到去看时,发现现场遗失了六个皮箱,顿时明白被盗,心内不禁一阵发慌,急忙亲往拜访建宁知府,呈告道:“投宿管属,冀图安宁,并无租产,取给宦囊。讵意昨夜盗从屋上割入房楼,偷去皮箱六个,银千余两,余囊尽空,不留锱铢,老幼嗷嗷,无以为命。官休财罄,家寄田无。虽云窃盗,惨甚劫掳。乞究盗追赃,给领养命。”

时任建宁知府的舒芬,为政极有官声,获知此事后,立即召本府及建安、瓯宁二县的捕役,当众斥责:“林乡官昨夜被盗,失银千余两,尔等身为捕快,竟令盗寇这般纵横肆虐!此案自是关系你等职守,限五日内定要根究真凶,否则尽数撤职严办!”捕快们非常惊惶,各召捕盗快手,叮咛道:“今知府大人下令,限你们三日捕得贼人,不然打死不论,都是你辈与鼠贼勾结作弊,故使官衙门前贼风如此嚣张。用你们捕盗,简直空费粮食!”

捕盗手们纷纷各往城内惯贼家中,体访搜寻,全城缉拿,并无踪迹。不过数日间,盗贼们也悉知了林乡官告到衙门、舒大人催拿甚急之事。近日傍晚,舒芬忽然发问左右:“现在城中何佛最灵?”亲随回应只有城外东岳庙最是灵验,士民百姓祈签许愿,并肩接踵,庙内几无空闲时刻。舒芬当即召来二十名信得过的公差,慎重嘱咐道:“城内传闻灵验的各庵庙,你等每两人守一处,但凡夜里有祈签许愿的人,统统抓来,本官自有定夺。”

盗若无道,谓之无教:明嘉靖年间福建建宁“大盗窃银案”钩沉

众人领命出发,舒芬则微服小帽,带了一名差役,一位亲随,亲往东岳庙,坐于香案之下。不消片刻,就有四人进来,低声祷祝道:“今有人在舒知府面前状告我等,催拿急迫,我等就此许下良愿,红猪一口,金银一千,三牲酒礼,倘若能躲避得过,便来此还愿。”舒芬听得前言,同差役亲随暗地跟从四人入城,进到一所宅院,其中一人在屋内床前踏板上跳道:“有些松动了。”舒知府密令差役急去通知捕役,不一会儿,捕头率领一帮捕快匆匆赶到,按知府大人吩咐,拥入房中,拿下四名贼寇,顺势挖开床前踏板,取出了六个沉甸甸的皮箱。

拘押四贼并赃物回府后,众人皆是惊疑道:“大人有何神见,便知此四人是贼,又知贼赃藏于踏板之下?这六个重量不轻的皮箱,莫非就是林乡官家中之物?”翌日天明,舒芬命人请来林乡官,一番客套后,舒知府开门见山:“承你所告,盗寇已拿,只是你所述被盗银两太多,哪有一次能偷上千两银子的窃贼?这个状子也就我能接,其他官员断断不会相信。”

林乡官再三表示确有一千两银子被盗,不敢欺瞒,舒芬点头,不忘提醒道:“实多不可少报,实少也不能多要,若抓到贼寇,却狮子大开口,索要不符实际被盗的银两,便属于冒认,依律该如何处置,林乡官自然清楚。”言罢,令差役提来两个皮箱,现场比认,林乡官高兴道:“大人真乃神人也,确是我所失之物,箱上有锁,我尚有钥匙在家。”

盗若无道,谓之无教:明嘉靖年间福建建宁“大盗窃银案”钩沉

林家仆人回家取来钥匙,果然能打开箱锁,每箱有银子五百两,两箱合计一千两。不料这时差役又提来四个皮箱,林乡官见到,言说也是自家遗失之物,舒知府挑眉不悦道:“状告一千,岂可认三千都是?”林乡官面露难色,“确实是三千两,我恐银多无人相信,故而不敢实告。今蒙知府大人查获,在下愿奉二箱银子供大人公用。”

舒芬拂袖叱道:“本府岂是贪图公财之人!” 坚辞不受,林乡官感德离去。一番审讯后,四名被抓的窃贼,正是蒋承熙、密汲、乔裕、谭漆等,四人都老实交代了作案缘由和经过。舒芬认为他们“徒逞疾贫之勇。攘臂横行;不充羞恶之良,扪心自愧”,城里的乡宦,尚且遭到如此肆虐跋扈的窃盗,穷乡僻壤的百姓,岂不更加备受荼毒!虽三千两贼赃,却不逊于秦宫狐白。首犯蒋承熙,属于三次犯案,故拟处绞刑;谭漆,姑念初犯,判处刺字,以示薄惩,密汲“指引群奸”,依法连坐;乔裕,窝藏窃贼,罪与盗同。

盗若无道,谓之无教:明嘉靖年间福建建宁“大盗窃银案”钩沉

蒋承熙本拟绞刑,适逢抗倭名将谭纶调任福建巡抚,舒芬受命督匠造箭,以备军用,完工之后,有工匠建议舒知府宜以死囚试箭,方有利于军队祭血立威。舒芬遂令差役拘押蒋承熙到校场,众人试射,蒋承熙最终受箭而死。作者案末有言赞道:“舒芬知自己素为群盗所畏,故此先令巡捕抓盗,游扬欲捉之声势。又知建城本地百姓信神,料定盗贼惧怕官府催拿,必去投佛,遂从此处下手,以逸待劳,获抓真凶。”

盗亦有道之论,源于庄周《庄子·外篇·胠箧第十》所记,盗跖的门徒问盗跖:“做强盗也有规矩和准则吗?”盗跖回答道:“到什么地方会没有规矩和准则呢?凭空推测屋里储藏着什么财物,这就是圣明;率先进到屋里,这是勇敢。事后退出屋子,这是义气;能知道可否采取行动,这是智慧;事后分配公平,这是仁爱。以上五样不能具备,却能成为大盗,天下是没有的。”可叹,这已不是一个盗亦讲究秩序的时代。

---------------

秦宫狐白:孟尝君担任秦国宰相时,臣僚中有人劝秦王:“孟尝君的确贤能,然他乃齐王同宗,现任秦国宰相,筹划事情必先替齐国打算,而后才考虑秦国,秦国势必危险。”于是秦昭王罢免孟尝君的宰相之职,把他囚禁起来,图谋杀掉。孟尝君得知情况危急,就派人冒昧求见昭王的宠妾设法解救。宠妾提出条件:“我希望得到孟尝君的白色狐皮裘。”

孟尝君来秦之时,带有一件白色狐皮裘,价值千金,天下只此一件,到秦国后献给了昭王,他为此事发愁,问遍宾客,谁也想不出办法。有一位能力差但会披狗皮盗物的人应道:“我能拿到那件狐皮裘。”当夜化装成狗,钻进秦宫重地,取出献给昭王的那件狐裘,拿回献给了昭王的宠妾。宠妾得到后,替孟尝君向昭王说情,昭王便释放了孟尝君。孟尝君获释后,立即乘快马逃离,更换了通关文牒,改了姓名逃出了城。

很快,昭王后悔放了孟尝君,再去寻找,人已逃走,当即派人驾车飞奔追捕。孟尝君一行到函谷关,按规定鸡鸣才能开关,孟尝君恐追兵赶到万分着急,门客中有个能力较差的人会学鸡叫,他一鸡叫,附近的鸡跟随一齐叫了起来,一行人出示文牒逃出了函谷关。出关后约摸一顿饭的工夫,秦国追兵果然到了函谷关,但已落在孟尝君的后面,只好打道回府。当初, 孟尝君把这两人安排在门客中,门客们无不感到羞耻,觉得脸上无光,待孟尝君在秦国碰到劫难时,却靠着这两个鸡鸣狗盗的人救了自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