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平菇高密度栽培 产量产值翻番

 wupin 2019-04-27
2015年3月17日,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在房山区张坊镇大峪沟村的平菇高产示范点组织了高密度栽培技术现场观摩会。来自通州、大兴、密云、顺义等9个区县的技术人员、农户及有关专家60余人参加了本次观摩。该点采用平菇架式高密度栽培的生产方式,码放层数高达12~15层,亩投干料量36400多公斤,是常规生产模式投料量的2倍。2014年的产量和效益情况表明,亩产量可达57000公斤,每公斤干料获纯利润3元,亩利润达10多万元。观摩会现场,技术人员及观摩点的示范户就该点的平菇架式高密度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了现场讲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料发酵是关键
  培养料发酵是该技术的关键性环节,若前期发酵不充分,后期发菌时容易产热而引起烧菌。示范点采用纯玉米芯配方,加2%~3%的玉米粉,10%的麸皮,0.5%~1%的二胺,0.5%的尿素,5%石灰。发酵时先将玉米芯及石灰、尿素、二胺等拌匀调水,温度适宜(9月下旬—10月中旬)第四天进行翻堆,玉米粉及麸皮在第一次翻堆后添加,以免早添加营养损失大。之后隔天翻堆,共翻3~4次即可装袋。由于发酵过程有水份散失,因此调水时可适当多加,但也不可过多,发酵前期可随翻堆补充水份,但最后一次翻堆最好不要再添加生水,以免造成杂菌污染。
  2、菌棒码放有讲究
  接种后将菌棒码入出菇棚内进行发菌,棚内事先搭好竹木层架,每层架子码放3层菌棒,架子既可起到固定菌棒的作用,又有利于棒与棒之间隔开散热,出菇采收时根据菌棒收缩情况调整菌棒摆放位置,以防倒垛。此外,生产采用两个品种交替码放的方式,即一层一个品种,利用不同品种出菇及转潮时间的差异,错开出菇期和留出生长和操作空间。
  3、精细管理分批出菇
  高密度栽培单位面积棒数多,到出菇期产生二氧化碳及热量也多,因此,在出菇管理上要格外注意通风和保湿的关系。该示范点在出菇方式上采用前两潮通气孔出菇,之后割袋出菇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菌棒内的水分。在转潮期,可通过喷水、搔菌等措施分批刺激、分批出菇,除可保持菇棚内适宜的环境外,还可避免采收、上市过于集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