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联合国副秘书长来徐州了!她说:眼见为实,徐州比我想象的更漂亮!

 无限时空使者 2019-04-27

4月26日至27日,联合国副秘书长、人居署执行主任麦慕娜·莫哈德·谢里夫来到徐州考察生态环境建设情况。今天上午,市委书记周铁根陪同谢里夫女士一行在我市进行实地考察。

2018年,徐州荣获联合国人居奖,当时正是谢里夫女士与肯尼亚总统一道为徐州颁奖。如今,谢里夫女士来到徐州实地考察,她对这座城市有着怎样的感受?在风景如画的云龙湖畔,谢里夫女士接受了徐州广电全媒体记者采访。

徐州广电全媒体记者:

去年,您为徐州颁发了联合国人居环境奖,徐州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从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您觉得徐州在人居环境改善方面,有哪些值得肯定的地方?

麦慕娜·莫哈德·谢里夫:

去年徐州市获得了联合国人居奖,是因为徐州在转型发展方面是非常的成功,可以说是从一座灰色的、脏兮兮的城市变成了一座清洁的绿色城市。我觉得徐州成功转型的经验是非常有价值的,需要被我们总结归纳,把好的经验推广给其他的城市。

徐州广电全媒体记者 :

此次您来到徐州实地考察,您觉得现实中的徐州和您当时看到的报告中的徐州,是否一致,有哪些更深刻的印象?

应该说是眼见为实,而且对徐州的第一印象是比我之前了解的要更漂亮。

徐州广电全媒体记者 :

您觉得徐州的转型经验,对于其他城市有着什么样的借鉴意义,对徐州未来人居环境打造,您还有哪些更好的建议与指导?

麦慕娜·莫哈德·谢里夫:

我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可以作为徐州值得推荐的经验:

一是徐州如何从一个污染型的采煤城市转变成现在这样清洁的绿色城市;

二是徐州怎样做到了还绿于民,刚才一路过来也是看到很多社区得到了极大地改善,很多人在公共绿地打太极、散步,推崇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是徐州市怎样做到了通过可持续的一种城市发展路径,提高了当地人民的生活质量, 包括工作和娱乐的条件都有极大的改善。

四是徐州在生态修复的一些规章制度和导则方面有哪些可以值得总结复制的经验,可以提供给其他有类似情况的城市进行学习。

4月26日晚,市委书记周铁根、市长庄兆林在大龙湖畔,会见了来徐访问的联合国副秘书长、人居署执行主任谢里夫女士一行,就深化徐州市与联合国人居署的合作伙伴关系,进一步加强双方在生态环境治理、人居环境改善等方面的合作深入交换了意见。

= = = 徐州= = =

生态转型实现华丽转身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下,徐州累计治理采煤塌陷地19.7万亩、工矿废弃地3.4万亩、采石宕口42处,成功变“生态疮疤”为“城市亮点”。全市人民肩挑手扛、背土上山,开创了石头缝里种森林的成功范例。

云龙湖、大龙湖、金龙湖、九里湖、潘安湖,群山环绕、绿水悠悠,旖旎风光宛若江南。从“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南秀北雄、楚韵汉风的城市特质得到充分彰显,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全国文明城市等殊荣接踵而来。2018年又获得了联合国人居奖!

如今的徐州,全市建成区绿化率43.81%、森林覆盖率30.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7平方米,三类以上水体占比达79.2%,受益人口达330万人。

全市已经形成完备的绿色产业体系和园区体系,其中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36.5%,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产值达2.25亿美元。通过人人参与垃圾分类,群众的环保意识明显增强,生态美和人文美相得益彰。

如今,一个百姓安居乐业、生态更加优美、城市风貌特色日益彰显的新徐州正在从蓝图变为现实。未来,徐州将主动摆脱“地级市思维”、破除传统“苏北意识”、卸下老工业基地“包袱”,成为让徐州人充满自豪感、幸福感、归属感的宜居之州。

总监制/李爱彬 监制/王经波

新闻总监/刘建玲 主编/徐蕾

责编/渠峰 编辑/黄锟

全媒体记者/渠峰 张磊 张晨晔 孙智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