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葛树(大叶榕)的功效与作用

 贤德医郎 2019-04-27



声明:词条人人可编辑,创建、修改和认证均免费

详情

 6

黄桷叶

科普中国


本词条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提供内容

贡献者王迎寒详情

黄桷叶,中药名。为桑科植物黄葛树Ficus virens Ait. var. sublanceolata (Miq.) Corner的叶。具有祛风通络,止痒敛疮,活血消肿之功效。用于筋骨疼痛,迎风流泪,皮肤病痒,臁疮,跌打损伤,骨折。


中文学名

黄桷叶

别称

大榕叶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入药部位

叶。

性味

涩,平。

归经

入肝、肾经。

功效

祛风通络,止痒敛疮,活血消肿。

主治

用于筋骨疼痛,迎风流泪,皮肤病痒,臁疮,跌打损伤,骨折。

相关配伍

1、治远年骨痛:取大榕叶蒸醋,送饭常食。(《生草药性备要》)

2、续骨:以大榕叶捣敷。(《岭南采药录》)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采集加工

夏、秋季采收,鲜用。

形态特征

黄葛树又名:嘉树、万年阴、婆罗树、榕树、黄桷树、披针叶黄葛树、猪麻榕、马尾榕、小无花果。落叶大乔木,高15~20m。板根延伸达数十米外,支柱根形成树干,胸围达3~5m。叶互生;叶柄长2.5~5cm;托叶广卵形,急尖,长5~10cm;叶片纸质,长椭圆形或近披针形,长8~16cm,宽4~7cm,先端短渐尖,基部钝或圆形,全缘,基出脉3条,侧脉7~10对,网脉稍明显。隐头花序(榕果),花序单生或成对腋生,或3~4个簇生于已落叶的老枝上,近球形,直径5~8mm,成熟时黄色或红色;基部苞片3枚,卵圆形,细小,无总花梗;雄花、瘿花、雌花同生于一花序托内;雄花无梗,少数,着生于花序托内壁近口部,花被片4~5,线形;雄蕊1,花丝短;瘿花具花被片3~4,花柱侧生;雌花无梗,花被片4。瘦果微有皱纹。花、果期全年。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500~800m的疏林中或溪边湿地。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

相关论述

1、《生草药性备要》:“除骨内风,又能续骨。”

2、《全国中草药汇编》:“消肿止痛。外用治跌打肿痛。”

[1][2]

参考资料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编著.《中华本草》.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

[2]  中科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科学出版社,2013年9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