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摘要:《修辞格表》(三)
双关(词喻法、多疑关连):借助语音和语义的联系,使语句同时关涉两种事物。 1 借义双关(彼此双关、对象双关、表里双关):利用词句的多义性构成双关。 如:小俞已经意识到事情的不妙,她和道静两个同时哭了。夜是这样黑暗、阴沉,似乎要起暴雨。多么难挨的漫漫长夜啊! 2 谐音双关:利用词语的同音或近音构成双关。 如:种殃军,虎狼心,横行霸道逼死人。 按:“种殃军”即“中央军”。 倒反(反说):说话者的口头意思和心里意思完全相反。分两种。 1 倒辞:因情深难言或嫌忌怕说,用相反的词语表达正意,无嘲弄、讽刺意味。 如:几个女人有点失望,也有点伤心,各人在心里骂着自己的狠心贼。 2 反语(说反话):用相反的话语表达自己的意思,有嘲弄、讽刺意味。 如: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曲解:对别人说的话,有意进行歪曲的解释。 如:甲:噢?!您能背着把《三国》写下来?……真是高人! 乙:不高,一米七。 巧缀(曲说):在曲解词语或事物之后,就势说下去。 如:“他呀,跑起来象飞一样!” “好嘛,到北京去他就不用坐飞机了!” 诡谐:有意使用似是而非的话语。 如:媒人走后,小芹跟娘说:“我不管!谁收了人家的东西谁跟人家去!” 易色:临时改变词句的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和使用范围。 如:小郭与老柴结婚以来,发出的“离婚通牒”已不下十余次,其中“强级”的就达三次之多。 降用:大词小用。 如:阿Q看见自己的勋业得了赏识,便愈加兴高采烈起来。 移就(移用):将原描写甲事物性状的词语移用到乙事物。 如:可是陪伴她们的只是七弦琴和寂寞的梧桐树。 移觉(通感):把一种感官的感觉移到另一种感官上。 如:我也曾爱幻游于美的国度里,我也曾做那温柔的蜜梦。 移时:故意把不同时代的事物扯在一起。 如:汉朝的杨雄的喜欢奇字,就有这毛病的,刘歆想借他的《方言》稿子,他几乎要跳黄浦。 别解:运用词汇,语法等手段,临时赋予词语以新的意义。 如:光我们这几个人,几个光杆将军、“空军司令”去搞,那可就太麻烦了。 断取:引用词语,只截取其中一个或两个字的意义,置其余而不顾。 如:关门主义的策略则是孤家寡人的策略。 按:只取“孤”和“寡”的字义。 换义(顾名思义):把表示甲义的词语移用到乙义,使甲乙两义联系起来。 如:他那雪亮的“顺风”牌小汽车照常驶来驶去,……他一切“顺风”,为什么要离开这里呢? 转类(转品):临时把某一类词转化作另一类词用。 如:尔欲吴王我乎? 按:名词“吴王”转化为动词“使……做吴王”。 拈连(语义巧移、连物): 把适用于甲事物的词语拈用到乙事物上,使上下文巧妙地联系起来。 如:织鱼网啊,织鱼网,织出一片好风光。 增动:故意打破常规,增加动力,表现出动者益动的情貌或给人以立体之感。 如:姑娘们飘(穿)着彩色长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