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薯栽秧后的田间管理

 摘文缘 2019-04-28

一、露地栽培甘薯的田间管理

甘薯产量的高低,既与品种有关,也取决于甘薯的生活环境条件。田间管理就是根据甘薯不同生长时期的特点及其对外界环境条件的要求,创造适合于甘薯的生活条件,正确运用促进和控制的管理措施,协调甘薯地上部与地下部生长相关的矛盾,向利于薯块生长的方面发展。

1、前期的田间管理

甘薯从栽插到封垄前为前期,春薯约需60~70天, 7月上、中旬封垄,夏薯约需 40天,在7月底 8月初封垄。这个时期的生长特点是地上部生长较慢,纤维根发展较快,以生长根系为中心。以后是长分枝和结薯时期,地上部生长开始转快。进入生长茎叶与薯块为中心时期。前期管理是打好增产基础的重要阶段。在保证全苗的前提下主攻促进根系、茎叶生长和群体的均衡生长。春薯的生长前期,气温较低,雨水较少,茎叶生长缓慢,田间管理的主攻方向是保全苗、促茎叶早发、早结薯,以保为主。但不能肥水过猛,否则易导致中期茎叶徒长,影响薯块膨大,造成减产。夏薯的生长前期,气温渐渐升高,雨水较多,茎叶生长较快,但由于生长期较短,也是以促为主,促控结合,并注意要早管理。前期的田间管理主要技术措施如下:

(1)查苗补苗、保全苗,避免小弱苗现象

保证全苗是甘薯高产的先决条件,因此,栽秧时一定要把好质量关,尽量做到一次栽秧一次全苗,栽后3~5天检查2~3次,发现缺苗及时补栽。补苗过迟会产生先栽的大苗欺小苗,造成不结薯或结小薯。为了避免此类现象,补栽的秧要选用一级壮苗,在傍晚时候进行。条件允许时也可在甘薯栽秧时在田边地头栽一些备用苗,补苗时连根带土一起挖,使之栽后不需要缓苗,避免大小苗现象。

(2)早中耕、勤除草

中耕可使土壤疏松,增加土壤的通气性,提高地温,加大日夜温差,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加速土壤养分的释放,切断土壤的毛细管,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有利于保墒。这些对甘薯根系的发展和块根膨大都有良好的作用。中耕的时间以早为宜,在秧苗成活后,即可开始中耕,以利促茎叶早发,早结薯。封垄后停止中耕松土,避免伤害茎叶而造成减产。

中耕一般2~3次,中耕时要掌握先深后浅,垄底深锄,垄背浅锄,土壤含水量多的深锄,土壤含水量少的浅锄。深锄可达4~5cm,浅锄2~3cm。

中耕要注意“三忌”:一忌漏锄,防止松土盖硬土,做到寸土不漏,棵草不留;二忌植株周围留有一圈不锄,特别是在栽秧时浇水和封垄时被按实而结成土块,形成“卡脖泥”现象;三忌锄地时损伤薯苗,秧苗附近要浅要细致,最后一次中耕,结合中耕做好修沟培垄,保持垄形。培土时只培垄侧,不培垄顶,以免薯块埋土过深,降低结薯部位,不利薯块膨大。培土前要先中耕疏松垄土,然后培垄,以改善土壤通气性。甘薯除草要除早、除小、除净,选择晴天锄草,锄干不锄湿,才利于彻底消灭杂草。靠近薯苗及封垄后中耕锄不到的杂草,用手拔除,做到棵草不留。

(3)早追提苗肥

甘薯生长前期是以生长茎叶与纤维根为主的时期,是以氮素代谢为主的时期,植株制造的养料主要是供茎叶生长的需要,需氮较多。茎叶生长速度与植株含氮量成正相关,植株含氮多,叶面积发展的快。早追适量速效氮肥(纯氮每667m22.5kg折合碳酸氢铵15kg或尿素5.5kg),可促使养分更多地向地上部转移,扩大绿叶面积,提高光合生产率,积累更多的干物质,提前结薯,促进薯块膨大,提高产量。追肥方法是在垄侧面开穴施入,随后盖上。但在土壤肥力高或施基肥充足的田地,甘薯生长旺盛,叶色深绿,提苗肥可不施,防止中期茎叶徒长猛发。栽植15天左右,对田间的小苗弱苗可少量追施一次“偏肥”,促使全田植株整齐一致生长。

(4)轻浇促秧水

在甘薯生长初期,植株较小,叶面积蒸发量少,比较耐旱。但此时天气干旱,雨水较少,土壤蒸发量较大,常常发生土壤干旱,浇水成为甘薯高产的有效技术措施。甘薯在整地时蓄足底墒水,栽秧时浇好水,缓苗期一般不浇水。在5月下旬至6月中、下旬,甘薯分枝结薯期如遇土壤较严重干旱会抑制土壤养分分解及释放,影响根兑水分的吸收,地上部生长缓慢,幼根的中柱细胞木质化,妨碍形成层的细胞分裂,不结薯或形成梗根,可短时(3~4小时)喷灌,或隔沟轻浇小水。地不平整的可分段挡水,使浇水均匀,促早扎根返苗。但浇水量不可过多,如果灌水量过多,会造成土壤板结,发根部位猛降温,反而影响根生长发育。浇水后还要及时中耕松土,防止土壤板结,利于通气保墒、提温。

2、中期的田间管理

甘薯从封垄到回秧前为生长中期。这个时期是高温多雨的季节,日照较少,茎叶生长较快,薯块膨大较慢。田间管理的主攻方向是高产田以控为主,控制茎叶徒长,促进薯块迅速膨大;一般田既要促茎叶生长,又要促块根膨大。此阶段田间管理的主要措施是:

(1)排水防涝

排涝是协调土壤水分与空气的矛盾,改善土壤通气性的重要措施。甘薯不怕涝天,怕涝地。土壤湿度达田间最大持水量80%以上时,不利于根系呼吸,田间积水一天内排出,薯块收获后还能发芽做种薯用,受淹二三天的薯块就会失去生命力,发生硬心或腐烂。因此,在汛期以前先开好排水沟,防止雨季受涝。

(2)保护茎叶不翻蔓

我国栽培甘薯无论南方、北方,传统的管理都有雨后翻蔓的习惯,认为翻蔓可抑制茎叶生长,减少茎叶所消耗的养分,促使茎叶的养分向块根输送,防止蔓节生长不定根结小薯,养分分散影响薯块膨大,晒垄土,调节土壤温度、湿度和空气。但大量实践证明,翻蔓比不翻蔓要减产,一般情况下减产10%~20%。翻蔓的次数越多,减产幅度越大,可以说翻蔓是一种徒劳无益的措施。

(3)提蔓

在茎叶生长过旺的情况下,将薯蔓自地面轻轻提起,然后放回原地,断掉不定根,同时可降低田间土壤湿度,改善通风条件,抑制茎叶徒长,减少土壤中过多的水分,提高地温,利于薯块膨大,提高产量。一般可以增产5%左右,但提蔓时间不能太晚,应在新生不定根产生初期进行,次数也不宜太多,一般2次左右。但伏旱地区或生长后期不能采取此法,以免影响产量。

在多雨或茎蔓生长过旺时,可适当增加提蔓的次数。长蔓品种的甘薯可比短蔓品种提蔓的次数多,但提蔓时尽量避免茎叶受伤。高产田控制茎叶徒长可以采取提蔓、化控等措施;对于甘薯生长旺盛的田地,在甘薯封垄前后,雨后叶面喷施 8~10mg/kg浓度的矮壮素溶液,约 10天后再喷 1次,共喷2~3次,也可以用 50~70mg/kg多效唑 l~2次,可有效调节植株长势。

(4)防治病虫害

为害地上部茎叶的害虫有卷叶虫、甘薯天蛾和斜纹夜蛾等。

①卷叶虫

红薯卷叶虫,别名红薯麦蛾,主要为害红薯、蕹菜、牵牛花等旋花科植物。红薯卷叶虫幼虫孵化后取食为害叶片,幼虫共4龄,行动活泼,一触即跳跃落地。2~3龄幼虫开始吐丝卷叶,取食叶肉,留下表皮,严重时仅剩网状叶脉。幼虫一生可转移为害多张叶片。

防治措施:一是药剂防治。掌握在甘薯麦蛾幼虫发生初期施药,药剂可选用针对性药剂配合新高脂膜500倍液喷雾防治,喷药时间以下午4~5时进行为宜;二是人工捕杀。初见幼虫卷叶为害时,及时捏杀新卷叶中的幼虫或摘除新卷叶带出田外集中处理;三是农业防治。及时清理田间残株落叶,清除田间及地边杂草,全园喷施护树大将军,消灭越冬虫源。

②甘薯天

甘薯天蛾又称旋花天蛾、白薯天蛾、甘薯叶天蛾。幼虫取食叶片和嫩茎,高龄幼虫食量大,严重时可把叶吃光,仅留老茎。成虫体长50毫米,翅展90~120毫米;体翅暗灰色。老熟幼虫体长50~70毫米体末端背面有一杏黄色尾角。体色有两种:一种体背土黄色面黄绿色,杂有粗大黑斑,体侧有灰白色斜纹,气孔红色,外有黑轮;另一种体色为绿色,头淡黄色,斜纹白色。

防治措施:一是人工捕杀人工捕杀幼虫。二是物理防治。黑光灯糖蜜液诱杀成虫;三是药剂防治。在低龄幼虫期,用2.5%高效氯氰菊酯2000倍液等喷雾。

③斜纹夜蛾

斜纹夜蛾又名莲纹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是一种农作物害虫。因褐色,前翅具许多斑纹,中有一条灰白色宽阔的斜纹,故得名。 幼虫取食 甘薯 、棉花、芋、莲、 田菁 、大豆、烟草、 甜菜 和 十字花科 和茄科蔬菜等近 300种植物的叶片,间歇性猖獗为害。

一是农业防治。注意清除田间及地边杂草,灭卵及初孵幼虫。

二是物理防治。斜纹夜蛾成虫均具有较强的趋光性和趋化性,可利用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性诱剂、糖醋液等进行诱杀。有条件的还可利用斜纹夜蛾性诱剂诱杀雄蛾,以降低雌蛾的产卵量;

三是药剂防治。幼虫3龄以前,可用90%晶体敌百虫800~1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剂1000倍液,或50%杀螟松乳剂1000倍液喷洒,或40%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或2.5%高效氯氰菊酯1000倍液,或5%抑太保乳油2000倍液等交替轮换喷雾防治。

3、后期的田间管理

甘薯生长后期是从回秧到收获,一般情况下在8月下旬以后为回秧期。这个时期的特点是气温逐渐下降,雨量减少,叶色转淡,绿中带黄。叶片含氮量逐渐减少,由前、中期以氮素代谢为主,转入以碳素代谢为主的时期。茎叶重量稍有减少,甘薯块膨大较快,这是正常现象。如果叶色黄化速度很快,引起光合强度下降,是脱肥早衰的现象。而叶色浓绿,叶片含氮过多,是贪青徒长的长相,都对薯块膨大不利。

田间管理的主攻方向一般以促为主,防止茎叶早衰,保持适当的绿叶面积,延长叶片寿命;提高叶片的光合功能,促使茎叶营养向薯块转移,加速薯块膨大和干物质积累。要做好后期的田间管理工作。

(1)追施保薯肥

甘薯回秧时,叶色落黄较快,容易引发早衰或茎叶长势差的地块可追施少量速效氮肥,防止茎叶早衰,提高光合强度,促使薯块膨大。一般每667m2施纯氮1~1.5kg兑水500kg,或施腐熟的人粪尿250kg兑水500kg,沿垄裂缝灌入。但在已施氮肥较多的地块,后期追施氮肥更容易发生贪青徒长,造成减产。

(2)甘薯后期根外喷施磷、钾肥

甘薯后期进行根外喷施磷、钾肥料具有很好的增产效果。可喷施3%~5%过磷酸钙溶液或0.2%的磷酸二铵溶液或0.3%的磷酸二氢钾,每667m2喷施75~100kg,每隔半个月喷1次,共2次。

(3)灌溉技术

北方各省8月后雨水减少,常发生秋旱,土壤湿度降到田间最大持水量的50%以下时,叶片落黄快,不利于光合作用和养分运转。浇水可防止茎叶早衰,促使薯块膨大。但浇水量要小,避免造成土壤板结、通气不良,影响薯块膨大。如遇涝害应迅速排涝,否则不但会影响薯块膨大,且出干率降低,不耐贮藏或在地下发生烂薯。

二、地膜覆盖栽培甘薯的田间管理

地膜甘薯的栽培管理比较简单,前期的管理以“查”为主,一查地膜有无被风刮起,苗眼是否封严,膜面有无孔洞,发现后及时盖土封严;二查有无缺苗死秧、小弱苗,发现后及时补栽,并适当地追施(苗穴浇肥水)偏肥,确保苗全苗壮,生长整齐一致。

中期以“水”为主,地膜甘薯在蓄足底墒的前提下,一般整个生育期内不再浇水,但在6月北方正值干旱少雨季节,且又是薯块形成,茎叶封垄前后,如遇特别干旱年份应适当浇一次水。在7、8月的雨季,如遇雨水较大,地内较长时间积水,要抓紧排水,否则不但会影响薯块膨大,也会造成出干率降低,不耐贮藏,严重时会造成薯块在田间土内霉烂。

后期以“防”为主,就是防止茎叶早衰。地膜甘薯容易产生早衰现象,特别是底肥用量不足的条件下,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叶面喷肥,即在封垄后以0.2%~0.3%的磷酸二氢钾及0.3%~0.4%的尿素溶液,每667m2用量75kg进行叶面喷施,特别是已发现茎叶发黄脱肥早衰迹象的地块,这一措施效果会更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