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人给玉器打孔竟然是用这种方法,看完恍然大悟

 江畔独步寻花66 2019-04-28

        前不久,临风大哥分享了玉贝的鉴定《齐地软玉贝》,我听了感触颇深,在很久以前,做过一些玉器打孔的探究,正好和临风大哥的玉贝互为补充,今天就把我的浅见分享出来,感兴趣的网友也可相互探讨

中国是一个尚玉之国,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宝玉石的文明古国之一。

用玉和琢玉已有近八千年的历史,很久很久之前的中国人,很早就赋予了玉器神秘、道德等含义,并赋予了玉特殊的使命。

艺术是人类思想文化、社会文化的反应,玉器当然也不例外。中国玉文化历史源远流长,而治玉琢玉的技艺亦随着玉文化流传下来。

今天咱们就着重探析琢玉工艺中的一个基础且重要得工艺——打孔工艺

通过分析不同时期的琢玉用料、打孔工具及打孔工艺,从原料,工具和工艺三方面探讨、比较不同时期打孔工艺,并加以对比。使初级的玉器爱好者对玉器工艺有一个大致的脉络或轮廓。

要说打孔,就得先说玉器加工工艺。

玉器加工工艺在我国有8000年的历史,基本是伴随着玉器的发展,在中国一直流传下来。

打孔工艺作为加工工艺其中的一道工序,也有与其相同的历史。

所谓玉器的打孔工艺,是指用钻杆式工具,通过钻磨,在玉器上打出孔洞,用以穿孔或进行去料、镂空、掏膛等。

通过语言描述,大家基本都能在脑袋里想象出打孔工艺的加工方式,打孔工艺虽然看似简单,但在玉器加工工艺中却是极为重要的一环。

在古代和现代玉雕中,打孔工艺可以拓展为掏膛、镂空、去料等其他工艺。

在玉器鉴定中,通过打孔方式及打孔后留下的痕迹可以判定玉器的真伪、年代。也可通过比较不同时期的打孔工艺,来研究玉雕工具的发展和变革。

今天课程,我们也会遇到一个问题:玉雕有8000年的历史,铺陈开来,洋洋洒洒能讲许多,而我研究不深,又恐误人子弟。就选取玉器打孔工艺中几个关键的时间点,铺开来讲,也更方便各位理解。

对于打孔工艺,有这么几个重要得时间点,分别是新石器时期,夏商周至战汉时期,隋唐时期和明清时期

对于这几个时期,我分别从常用玉料,打孔工具,和打孔工艺这三方面进行讲解。

首先是新石器时期。

新石器时代,中华大地上生活着一个个氏族、部落。

当时人们生活受生产力水平和自然地理环境的限制,形成一个个较封闭的文化圈。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的标志之一,就是石器的加工技术由打制发展为磨制,它意味着新石器时代的人们在生产生活和制造工具上更具有选择性和目的性。在磨制石器的过程中,玉器加工工艺就出现了萌芽。

先说玉料。

中国大陆地区,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玉器分布的并不均匀,总体来说是东部多于西部,集中分布于东北地区的辽河流域,中部的黄河流域和南方的长江流域。这三个区域出土的玉器才材质上有一些差异。

新石器时期辽河流域的部族多使用岫岩玉和滑石。比如说大家熟悉的“中华第一龙”——C形龙,就是用绿色岫岩玉圆雕制成。黄河流域在新石器时代前期多用绿松石,后期常使用岫玉,并且,绿松石在黄河流域玉器材质中占有重要地位。长江流域多用透闪石——阳起石系的闪石玉。此外玛瑙、水晶、绿松石、滑石等也有应用。

由此可见,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工具的限制,当时的玉料,多用硬度较低的材料。而硬度较高的水晶,玛瑙,则应用较少。

那些硬度较低的材料,制成的器物大都精美,而且有的器物打孔精细规整,十分精美。例如良渚文化时期出土的玉琮,开孔极其精美好看。

而硬度较高的材料如水晶、玛瑙等,很难见到大件器物,此类出土器物常见玉珠,玉管等珠饰,而且打孔较粗糙,不甚精细。

例如有些出土玛瑙珠是利用玛瑙本身的中空孔洞为穿孔,再切割研磨成珠状。

大致说了一下材质,相信大家就能想象到,材质和工艺是相辅相成的,材质限制了工艺的施展,工艺也推动了材质的多元化,一会儿咱们还会看到另外几个时期的信息,更印证了这个说法。

接下来是新石器时期的加工工具

玉器制作最早源于石器制作,所以那个时期许多玉器上面留下的加工痕迹和石器上的留下的制作痕迹十分相似。

因而可以说,早期玉器生产是石器生产的一个分支,而且石器也是玉器制作的主要工具。

例如,在江苏就出土了大量的石质器具,比如说三棱或四棱的石钻头,刮削器等。

通过硬物与硬物之间的打、磨、钻、刮、削等,新石器时期的玉器就这么被制作出来。

这个过程很好理解,在这儿就不重点说了。

而那个时期,有一个非常伟大的发明,就是沙子的运用

沙子的神奇功用是在磨制石器的过程中被发现并应用的,从此,沙子在玉器的制作中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也为中国古代玉器的加工提供了一个极为重要的条件。

旧石器时代晚期,石器制作工艺中的打磨、穿孔等技术已被人们所掌握,这种技术的出现,为玉器的生产制作提供了成熟的条件。而沙子的神奇作用,可能就是在钻孔时发现的。

沙子在现代玉雕中,也很重要,人们一般称之为解玉砂。

而且,解玉砂的运用,使得玉器加工的工具不在拘泥于以硬碰硬,以柔克刚也成了加工的思路。

麻绳、兽皮、竹管、骨管等各类质地较软的工具都可以成为制玉的工具。

例如新石器时代的许多玉玦就是利用了线切割进行切割开口。

线切割就是利用软性的线状工具——如麻绳,加解玉砂加水,对玉石进行切割。

大家可以在脑海中想象这么一个情景:

除了可以用刀子切豆腐,用手拉着一根细线,绷直之后,也可以切豆腐,这就是线切割。

但是由于线工具的柔软特性和手工操作的不平衡不稳定特性,线切割后的表面经常会出现波浪起伏和弧线的痕迹。

说完了加工工具,最后就是新石器时期的打孔工艺了。

中国古代玉器加工工艺是从石器加工工艺中分离出来的,两者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新石器早期,出现了在石器上打孔的工艺——利用沙子和有尖端的棍状物在石器上进行打孔或钻洞。这个技术的熟练使用为以后的玉器打孔技术奠定基础。

而到了新石器时代,制玉工艺已大致分为采玉、开璞、成型、钻孔、打磨、雕纹、镂刻、镶嵌、抛光等工序,并且已经具备了后世制玉工序的基本流程。

新石器时期的钻孔方式主要有三种:凿琢法,实心钻孔,空心钻孔

凿琢法:将坯料固定,用有尖端的棍状工具小心锤凿,或两面锤凿,通透以后如认为孔小,也可采用扩孔方法扩大孔道。

简单来说,凿琢法和凿壁偷光是一个道理。

实心钻孔:用实心的钻头——即桯(tīng)钻进行旋转式的打孔。由于钻头为实心,在旋转钻孔的过程中,钻头磨损会比较大,所以磨制出的孔会出现外孔大内孔小的现象。

桯钻这个词在上次讲的《玩玩老烟嘴》时候也提到过。

实心打孔可联想一下钻木取火,就是以硬碰硬,因此一些硬度较高的材质会被作为钻头。

燧石、黑曜石、石英、玛瑙等制成的工具用来作为桯钻的钻头十分适合。

它们的硬度大多都大于当时常用玉料的硬度,不易折断和磨损,再加上解玉砂,就是很合适的钻孔和雕刻的工具。

另外,还有个好玩儿的现象,在一些石质钻头的中间,有一个小孔,可以将钻头穿绳绑在钻杆工具上。这说明原始的钻杆式工具可能在新石器时代已经出现。

将钻头固定在木杆上,制成钻杆,钻杆上端需要施加一定的压力,一人稳定钻杆,并不断向钻槽内加水添砂,另一人用绳索在钻杆上缠绕数道,握住绳索两端来回拉,或绷在竹弓上来回拉,使钻杆转动,同时带动砂粒摩擦钻孔。

使用这种原始的钻杆式工具比单纯的徒手打孔的效率要提高很多。

空心钻孔:用空心的钻头——即管钻进行旋转式的打孔。管钻的发明时间在新石器早期,通常为竹管,骨管等质地较软的工具。

空心打孔就是以柔克刚。

将需要钻孔的玉料固定并定好圆心后,将管钻安放在圆心上,加水添砂进行钻孔。

空心的管钻能够迅速排出钻孔时产生的废玉屑,而且管钻的摩擦面也小,所以转速较快并且省劲。但是管钻在钻孔的过程中会有磨损,钻头处会随着钻孔越来越细,如果钻头在不能保证正常钻孔的情况下就更换钻头,孔壁上就会留下一些直角的台阶痕。

由于在玉料内钻孔越向下越费力,所以大多数玉器都是两面对钻,以减少阻力,提高速度。但双面定位容易出现偏差,所以两面对钻的孔内往往会出现错位的台阶痕。

台阶痕

管钻技术在玉器雕琢中应用很广,新石器时代的玉器中不仅仅用管钻打孔,其它比如动物、人物的眼睛,器物纹饰中有圆圈的纹饰都可以用管钻工具制作。

另外管钻技术还能延伸为掏膛技术,利用管钻钻出圆孔,再将内芯敲断或撬出,这就是很原始的掏膛技术。

上次讲烟嘴的时候,也大致说到了掏膛。掏膛技术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期。

由此可见,在新石器时期,钻孔技术就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并加以延伸,成为了玉器制作中极为重要的加工技术之一。

这是新石器时期的玉器加工和打孔的大致信息。

现在先做一个小小的总结,通过这些信息,大家会发现,8000年前的人们,就已经萌发了玉器加工工艺,并且形成了玉器加工工艺的基础流程,这对后世玉器加工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说完了新石器,接下来是夏商周战汉。

首先玉料

除了刚才所说的那些玉料,另一个玉材——和田玉,开始频繁出现在中原地区。

但是由于距离较远再加上运输成本的限制,新疆的和田玉料还不能满足当时人们的需求,所以因地制宜依旧伴随着此时玉器的发展。

一些新的玉石材料被发掘了出来,例如独山玉,蓝田玉,青田石,天河石等。

这一阶段人们也利用不同材料的不同性质,因材施艺。

对质料细腻的和田玉料,精细雕琢,费工费时,抛光细腻;

对玛瑙、水晶等硬度高且脆性大的材料,因易脆、易裂,不宜制作得过于纤巧,同样也不值得浪费大量工时,故这类材料常以造型简单的串饰类为主;

对那些硬度低脆性小的玉料,如孔雀石、绿松石等,也不宜制作的过于精细,而且细节抛光难度也较大,所以大多粗略制作,这类材料常雕琢为珠类串饰和用于镶嵌的材料。

进入夏商周时期,玉器加工工具上最大的进步就是钻头材料的变化。

金属青铜钻头代替了原始的石质钻头,这是玉器工艺发展上的一个重大技术变革。

例如在殷墟遗址中,就出土过青铜钻头。

青铜钻头图例

而到了战汉,玉器加工又有了一个新的成就,那就是铁质工具的大规模应用。

战国中期以后,铁器遍及七国,并应用到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

铁质工具的使用标志着中国琢玉开始进入又一个新阶段,也标志着中国玉雕工艺技术的进步成熟。

青铜工具的革新进步,使夏商周玉器向深浮雕立体工艺发展。到了汉代近八百年期间,玉雕工艺更达到了一个辉煌的时期。

由新石器时期的石质工具到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工具再发展到战汉的铁质工具,玉器加工工具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而最终定型,并一直沿续到二十一世纪。

历经两千多年,成为中国玉器工艺中的主导工具。

夏商周时期的钻孔技术,因为有了铜质工具的参与,比新石器时代更为先进。尤其是管钻工艺。另外,管钻不仅用于打孔,还广泛的用于雕刻、镂空、去料成型及掏膛工艺中。经管钻钻下来的较大圆形玉料,还可在中心打孔,制成玉璧、环、瑷等器物,或者设计改制成其他玉器,这种利用钻芯改制的玉器,有时还能看到管钻工艺残留的螺旋纹。

直至战汉时期,玉器的钻孔技术已十分成熟,钻杆式工具被广泛应用于玉雕的许多方面。

钻头由铜管到铁管,由铜桯到铁桯,甚至较细长的玉管内孔道也可打的很直,但是如果是两面钻,有时也会出现台阶痕。

而金属工具磨损较小,打出的孔道,外大里小的喇叭口形状已基本见不到。

这个时期,玉器加工已经到了难以想象的精细。

例如南越王墓出图的玉璧,直径三十多公分,就是用管钻钻出原型,再加工出来的。那就可以想象,管钻钻头的直径也至少三十多公分。

而战汉墓葬出图的一些小珠子,直径不到一公分,上面也有细小的孔,可以想象桯钻的直径,几乎像针一样。

夏商周到战汉这个时期,大致信息也说完了,这个阶段再做个小小总结:

有了新石器时期的工艺积淀,玉器加工在夏商周有了爆发式的绽放,直至战汉,玉器的精美程度超乎想象。

接下来是隋唐到明清。

到了隋唐时期,玉器雕刻已经经历了漫长的发展。

这个时期,工具的质地、形状已经不再发生变化,但是另一个工具的出现,使玉器加工工艺有了显著的提高。

在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描绘了玉器加工制作的场景,在这些场景中,一个工具已经出现并且成型了,这就是砣机

根据我了解到的资料中,专家的观点认为,砣机成型于隋唐时期。

一人操作就能加工,称之为足踏高腿砣机。

砣机图例

这种砣机以足踏为动力,在砣机上一人操作即可完成玉器制作的大多数工序。

不仅节省了人力,而且提高了效率。由于动力的加强,砣头旋转速度也相对加快,加工速度也随之加快,从而使加工效率显著提升。

隋唐时期打孔钻杆工具也进一步完善。钻头除了铁的桯钻和管钻,还出现了金刚石钻头。

直至明清时期,玉器加工工艺发展到了这个时期,不管是加工工具还是加工技艺,都已相当成熟。

此时的打孔工艺不仅仅只是在玉器上打孔,而是被运用到了极致。

例如明清的玉雕作品中,出现了很多的多层镂雕、透雕作品,它们有一定的厚度,常常形成立体的或多层的纹饰,反面也常能看到管钻或桯钻的痕迹。

宋代多层透雕花件

从玉雕件钻孔的多少及多重镂雕的复杂程度上,还可以推测这些多层透雕作品是由固定在砣机上的钻杆工具制成。

固定在砣机上的实心钻和管钻,玉料可以拿在手中转动自如,多次的打孔镂雕十分方便。

最后就是跟打孔鉴定有关的小知识。

跟现代制玉工艺相比,中国古代制玉设备存在着精度差、转速低、磨削量小等方面的状况。因而在玉器的加工精度上必然存在着一定的误差。

主要表现为精度、对称度、线条平行度、平整度、棱角过渡误差等。

这些工艺误差是设备精度,磨削工具造成的,不是加工技艺所能改变得了的。

但是加工工匠正是利用低转速、低磨削量,可以反复进行磨削和修饰,直到磨制出充分显现玉器的艺术效果为止。

虽然加工周期长,效率低,但是可以体现玉器的艺术效果,做到各部位磨制细腻均匀。

由于转速低,磨削细腻,工匠手握玉件可以把握控制磨削量和磨削力度,当玉器成形后,就能达到一定的光洁度,给最后的抛光工艺打下很好的基础。

现代的设备要比中国古代先进得多,不但精度高同时稳定性能好。但现代设备也会造成一定的工艺缺陷。由于精度高、转速快、磨削量大,可能会造成线条不均匀,磨削深浅不一致,磨削线条锋利,曲线与凹面、弧面过度不好,整体光亮度差等现象。

这两个图,是以前玩儿珠子的时候,从盛世收藏网的一个帖子里下载的,第一个老,第二个新,通货对比,就能看出工艺所带来的感官不同的感受。

第一个西周玛瑙珠。可以清晰地看到孔道内的螺旋纹路高低起伏,粗细不均,疏密有致,这是由解玉砂在低钻速下研磨产生的。另外也可以看到低钻速下孔道内研磨细腻,甚至在打孔的同时已经给孔道内抛光。

第二个是现代工艺制作的玛瑙圆珠。打孔方式为高速钻头双面打孔,现代工艺打孔产生的孔道内有细密的螺旋纹路,纹路规则有序,孔道内部高速打孔而产生出亚光面效果。

最后做总结:

新石器时期既是玉器加工的萌芽时期,又是玉器工艺的基础奠定时期,此时产生的一些工艺在此后的几千年里依旧使用,并流传至今。

夏商周时期就是玉器工艺的成长时期。

隋唐时期,是玉器工艺成熟时期。

明清则是中国玉器制作的高峰。

打孔工艺,作为玉器加工工艺的一环,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成熟,它可以作为加工工序,也可以成为鉴定依据,有着迷人的风采。

就讲到这里,我玩的比较冷门且杂,往往钻研不深,如有谬误,还请各位群友多多指教,谢谢大家!

小编有话要说

先拿机器打一条细孔,再手工打粗孔-会省力很多,并且增加辨伪难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