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隐娘被国家宝藏的《上阳台帖》感动了。 众所周知, 《上阳台帖》被认为是李白流传于世的唯一真迹。 是李白和杜甫同游时所写下的, 可以说,记录了 “诗仙”和“诗圣”的那一场伟大的相遇。 ![]() 《上阳台帖》 《上阳台帖》,唐·李白书(图片来源:北京故宫博物院网站) 《上阳台帖》作为李白的唯一传世真迹, 上面题着李白一首四言诗,共25个字, 其全文如下: 山高水长,物象千万, 非有老笔,清壮可穷。 十八日,上阳台书,太白。 ![]() 《上阳台帖》背景 李白于开元十二年(724年)出蜀游三峡,至江陵遇道士司马承祯,得到司马承祯赞赏。 天宝三年(744年),李白与杜甫、高适同游王屋山阳台观,并来此寻访司马承祯,待到达阳台观后,方知司马承祯已经仙逝。不见其人,惟睹其画,故有感而书《上阳台帖》。 ![]() 《国家宝藏》中, 《上阳台帖》用杜甫的酒后回忆, 重现了三个场景。 场景一: 李白、杜甫和高适到阳台观拜访司马承祯 三人得知司马承祯早已仙去, 李白有感而发写下《上阳台帖》。 而“神游”的杜甫,此番是为“劝阻”李白, 不要再回长安,潜心江湖, 做一个江湖侠士。 可是,李白向往成为“大鹏”。 ![]() 这里最让隐娘感动的是, “神游”的杜甫,已知李白的结局, 却怀着一颗凄然之心, 劝阻李白,不要涉险, 令人感动。 最关心李白的,是杜甫。 ![]() 场景二: 杜甫在李白投奔永王李璘路上重遇 李白兴致勃勃要去投奔永王李璘, 神游中的杜甫,知道李白“祸从此起”, 拉着李白,硬是不让他去。 他懂他的壮志难酬, 从内心爱惜李白的才华, 不愿他去涉险。 杜甫对李白前路充满了担忧, “上阵的人千千万,不差你个李太白”, …… ![]() 可杜甫也知道,自己劝不住他, 他是那样一个大鹏,渴望展翅。 最懂李白的,是杜甫。 ![]() 场景三: 弥留之际的李白,与杜甫再次相遇 李白弥留之际, 志向未伸,结局凄惨, 杜甫为李白的即将谢世而悲伤, 没有人比他更珍惜李白, 正如他的诗中所说: 世从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 ![]() 李白将要逝去,杜甫说: 你永远是盛唐那轮可望而不可及的明月。 ![]() ![]() 以明月喻李白, 果然, 最懂李白的,最珍惜李白的, 是杜甫。 ![]() 在这部短短的视频里, 让隐娘落泪的, 是再现了杜甫和李白的相遇。 当浪漫的李白和悲悯的杜甫相遇, 让人欣慰感动。 ![]() 当潇洒的李白,悲悯的杜甫 重现在眼前时, 隐娘热泪盈眶。 ![]() “诗仙”“诗圣”早已远去, 留给世人的是那绝世的诗篇, 和他们壮丽的传说。 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场相遇, 发生在他们之间。 隐娘真心希望如果有另一个时空, 李白和杜甫,能再次相遇, 写下未竟的诗篇, 喝下未饮的美酒, 沿续没有结局的情谊。 ![]() ![]() 谨以此文献给那场伟大的相遇! 视频图片、素材来源于《国家宝藏第二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