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我自然”,什么意思;读懂它,做人驰张有度!

 仙人洞主晨曦馆 2019-04-28
“我自然”原本是《道德经》中描述普通百姓生活的一种状态,高明的帝王施行“无为之治”,在这样的环境下百姓觉得怡然快乐,叫“我自然”;是老子无为思想的一种体现。老子又举出“亲而誉之”,“畏之”,“侮之”三种施政方式和它对比,让帝王明白哪种方法才是治理天下的理想方法。这四种治理天下的方法,同样揭示了人际交往的四大原则,对普通人的人际交往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无为之治”原意是帝王治理天下采取顺其自然的法则,民众感觉不到帝王的影响,认为自己的所得不是帝王的所赐,而是自己努力的获得,就显得怡然自乐。在人际交往中,努力的成长自己,却不对与自己有关系的人施加影响,迫使对方改变自己,而是让对方始终感觉独立的存在,因此而自得其乐。这样的人际关系,就不存在伤害和被伤害,高和下的区分;只会让人留恋和向往。
“亲而誉之”意思是帝王给予民众恩惠,目的是让民众亲近他赞誉他。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也会发现这样的人存在;他们做事,为了树立权威,让别人仰视他;帮助别人,不是解决他人的问题,而是为了让人亲近他;他们做某件事,不是真正的想解决什么问题,而是为了获取声誉。世间的事总是那么分明,有所得就会有所失;有人仰视,就有人鄙视,有人亲近,就会有人疏远;有人赞誉,就会有人诋毁;想得到很多,实际却不一定能得到很多。
“畏之”帝王最不缺的就是权和势,他们用自己的权和势欺压百姓,让民众感到恐惧,认为这样就达到了治世的目的,却不知道,这样做的反噬也是非常严重的。在生活中有的人在人际交往中同样信奉这样的信条,或者依靠背景,或者依靠权力,或者依靠自己势力来打压与他们发生关系的人,认为这样才是成功的;却不知道,你在压制别人的同时,别人已经对你产生了反压制之心,一旦时机到了,那种反压制是你难以承受的。
“侮之”这是最低等的帝王才做的事;他们专横跋扈,不把百姓放在眼里,以侮辱百姓为乐事。在实际生活中,这样的人虽然很少见,但也存在。这样的人本质上是极度自私的人,他们侮辱别人,是为了满足自己变态的心理;他们侮辱别人,是以此为手段,达到他们不可告人的目的。最后他们的结果也会出乎他们的预料。
追求幸福的生活,满足自我,是正当的追求;在追求的过程中,采用什么方式,才能达到目的,却不是每个人都能认识到的。《道德经》在这方面给出了答案,你以为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