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通俗释义《道德经》第三章

 峨眉佛光 2019-12-26

【原文】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注:无为的意思是处处都做到不强加干预,不彰显自己的功劳,同时又使万物处处和谐。看起来好像什么都没做,其实却都已做到位了。)

【译文】不宣扬有才能的人(平等看待商人、农民、工人、博士等),这样民众就不会去追名逐利;不要把稀有的珍宝看得异常珍贵,这样民众就不会因为贪念而沦为盗贼;不把能使人起欲望的事物展现出来,这样民心就不会被扰乱。

所以圣人治理天下的方式就是:让百姓的心灵淳朴,让人们能吃饱饭,不使百姓起欲望,让他们的筋骨强健。 要使人民无欲无求,让那些心思机巧的人不敢胡作非为。正因为使民众都不敢胡作非为,所以才没有治理不好的地方。

(这一章也是一体两面的意思)

通俗释义《道德经》第三章

【延伸】 这里说的“不尚贤”并不是不用有才能的人,而是说不去对民众宣导“贤者”的才干、才能。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纷争,国家兼并,百姓生灵涂炭者不计其数。各诸侯国为了相互争霸,都争相变法、强兵、推举贤才之士。尊贤尚才成为当时风气,许多大臣也纷纷提出尚贤、尚才的主张。然而,当时很多所谓的贤才并非真的有治世之才,他们只是为了自己的“名气”和“利益”去投靠一些野心家,争权夺位、抢占钱财、大国争霸、小国兴兵、士人奔走游说、挑动干戈,使天下更加混乱、道德更加颓废。于是老子才提出了“不尚贤”的主张。(以上主要摘抄自网络)“不贵难得之货”“不见可欲”也是同理,就不解释了,其实译文已经很清楚了,大家应该都能懂。

这一章比较好理解,就不过多的说了。说多了反而会扰乱大家的思维。

以上完全是个人愚见,对与不对请各位看官自己去思索、验证。喷与不喷,各位请随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