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知道艾灸出现多少年了么?

 多艾灸 2019-04-28

说到艾灸很多人可能会想到“针灸”,其实“针”和“灸”是中医的两种不同的治病方法。

针是针刺,而“灸”属于温热疗法,从“灸”的文字上就可以看出来,是由“久”+“火”组成,简单理解就是烤长久的火的意思。

艾灸的起源

艾灸与火的关系密切,可以追溯到50万年前的“北京人”或80万年前的“蓝田人”时代,乃至更远。

火的发现和利用不仅让人类可以吃到熟食,缩短了消化的过程,同时也改变了人类的饮食结构。

同时人们还通过大量的实践证明用兽皮、树皮包上烧热的沙土熨烫腹部或四肢关节。

这样会大大减轻关节痛和腹部痛等症状,这就是后来热熨等治疗的开端。

古人在使用火的时候不小心烧伤了身体的某一部分,有时候竟使病痛得到减轻或完全消失。

从而得到了用火烧灼可以治病的启示,可以治疗牙痛、胃痛等疾病,这就是灸法的雏形也是灸法的起源。

艾灸的发展

灸法起源于远古,形成于秦汉时期,出现了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为代表的大量著作,涌现了以张仲景为代表的著名医家。

《黄帝内经》把灸法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进行系统的介绍,强调“针所不为,灸之所宜”。

汉代张仲景所撰的《伤寒杂病论》尽管内容以方药辩治外感热病及内伤杂病为主,

但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也多次提出了阳症宜针,阴症宜灸。

东汉末年的神医“华佗”不但精通药方,在灸法上也非常精通,每次只取一两个穴位,灸七八壮,病就好了。

魏晋时期,灸法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曹操的儿子撰写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讲灸法的书《曹氏灸方》。

从隋唐至宋元,是我国针灸史上灸法发展最重要的时期 ,出现了各种讲灸法的书。

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其《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中大量记载了灸疗的内容。

这期间在灸法上又增加多种隔物灸法,如隔泥饼灸,隔豆豉饼灸等等。

到了明清时期,灸法更加成熟,无论是著作的数量还是灸法技术的改进,格物灸的广泛使用都达到了鼎盛时期。

出现了张景岳、杨继洲为代表的著名医家。

下次接着分享艾灸的发展。

我是健松,中国艾灸文化传播者!

让更多人了解艾灸,学会艾灸

远离病痛,人人都可以健康自在的生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